168公里的黃河畫廊

從松巴峽到積石峽,黃河將168公里的身影留給了化隆回族自治縣。

168公里創造了青海省縣域內黃河最長的紀錄。

天下黃河化隆秀

松巴峽是黃河進入化隆縣的入口。松巴峽位於貴德縣和化隆縣的交界處,是滾滾黃河從巴顏喀拉山麓,聚水成溪,匯水成河,一路風馳電掣,借勢而下時遇見的又一個險關隘口。

黃河衝出松巴峽後,河面陡然變得寬闊起來,水流也變得平緩了許多。

在化隆縣168公里的黃河河道上,修建著7座梯形電站,這7座梯形電站,牢牢控制著黃河的水勢,舒緩的水勢宛如抒情的慢板,充滿了從容優雅的韻味。公伯峽,又叫古什群峽,是黃河自尖扎進入循化撒拉族自治縣的必經之地。

古什群峽出口處河岸僅寬十餘丈,自古以來為天然架橋之處。峽口南岸有兩處古城遺址,為漢代修建的軍事橋頭堡和積石峽阿麻岔古城同時代建築。公伯峽所處的查汗都斯鄉一帶,土地平坦肥沃,曾為漢代屯田之處,公伯峽水電站為國家規劃的黃河上游第四個梯級電站,公伯峽水電站不僅調劑著黃河的水量,還在黃河上游營造出了水天一色,高峽出平湖的人間奇景。

李家峽水電站位於尖扎縣和化隆縣交界處的黃河干流李家峽河谷中段,李家峽水電站與西北電網聯網,主供陝、甘、青三省和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系統內承擔調峰、調頻任務。

庫區面積達32平方公里,庫區緊鄰坎布拉景區,簇簇丹霞奇峰如夢如幻,那如火的紅,耀眼的黃和碧綠色的黃河之水交相輝映,營造出了一幅水山呼應的美景。這幾年,李家峽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夏秋時節遊客可在湖中泛舟、垂釣,冬春季節可觀賞高原雪景,讓古老的黃河煥發出了時代的風采。

化隆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李玉峰先生說,化隆境內的黃河最大的特點是秀,在化隆百姓口中,很早就流傳著“天下黃河化隆秀”的俗語。

河湟谷地的花果之鄉

黃河流經化隆時,便進入了河湟谷地人口最密集、農業最發達的地區。化隆境內的黃河谷道平均海拔不足兩千米,寬闊的河谷地帶歷來就是河湟谷地著名的水果之鄉和米糧之倉,這裡氣候溫潤,雨水充沛,是聞名高原的香酥梨、化隆蘋果、蜜汁杏的原產地。黃河谷地的百姓,更是世世代代養成了種植果樹的習慣。化隆境內的黃河谷道內果樹葳蕤,植被交錯,加之化隆百姓歷來有經營庭院經濟的傳統,每當春夏之交,黃河兩岸的農家院落裡,總是玫瑰飄香,蜀葵搖曳,至今仍保持著田園牧歌般的人間勝境。

李玉峰是聞名化隆的攝影人,他說,化隆境內的黃河景色最壯觀的河段集中於甘都、牙什尕和群科三處,這裡也是化隆縣城鄉分佈最集中的區域,可這裡恰恰是化隆境內,黃河生態保存的最良好的地方。 “祖祖輩輩的化隆人敬畏黃河,呵護黃河,所以越是人多的地方,黃河越是保持了‘原生態’。”李玉峰說。

四時更迭,美景不斷

化隆黃河的美景因四時的更迭而變換,每到四月,化隆縣就進入了杏花開放的季節,粉色的杏花開啟了黃河兩岸古老的花事。

那時候,黃河岸頭雲蒸霧靄,團團白,簇簇紅,層層粉,將黃河兩岸裝扮得宛如仙境。半個月後,杏花謝盡,紫色的丁香成為了黃河兩岸的主人。紫霞仙子的光臨,讓化隆境內的黃河呈現出了一派珠光寶氣。丁香尚未卸妝,梨花轉瞬登場,幾乎是在一夜之間,化隆兩岸便是萬花齊放,一派絢爛。古老的花事,訴說著化隆人天人合一的生存理念,也昭示著化隆境內的生態向好,環境優美。

即便是在冬天,萬物蕭索,天地岑寂,化隆的黃河也絕不寂寞。李家峽,黃河上游最偉大壯觀的水利工程之一,寬闊的水面,溫潤的氣候,吸引了眾多水鳥的光臨,就連珍貴的大天鵝和黃嘴白鷺,在這一水域也不鮮見。水天一色,百鳥翔集,化隆大地在隆冬之際,依舊呈現出了一派生機。

李玉峰說,這樣的景觀在冬季的化隆黃河十分常見,冬日“打鳥”是化隆的攝影人最大的樂趣。

花事帶動致富夢

化隆自古便有種植蜜汁杏的傳統,化隆鄉間杏樹密佈,樹齡逾百年的杏樹屢屢可見。

時序進入四月,天地轉暖,萬物復甦,杏花枝頭蓓蕾初綻。50歲的趙瑪才讓是化隆縣群科鎮安達其哈村的村民,他們家族在安達其哈村已經居住數代,趙瑪才讓家的房前屋後種滿了杏樹,粗壯的杏樹大多數已高達數米,它們黧黑或是黛青色的枝頭上綴滿了沉甸甸的花蕾。這樣的情景在安達其哈以及黃河岸邊的村鎮中十分常見,每當杏花開放的季節,群科鎮就會處處被杏花裝點,每當蜜汁杏成熟的季節,化隆境內的黃河兩岸,又處處洋溢著水果的芳香。

趙瑪才讓說,他家的每棵杏樹,每年都能產數百斤杏子,因為每年的收購價不同,產值也不一樣,但賣水果始終是他家一筆不少的收入。前幾年,縣裡開辦了杏花節,每年杏花節期間,都會有不少人來村裡遊覽參觀,村裡的旅遊經濟也發展了起來。

如今,化隆杏花節已經舉辦了五屆,春觀花,秋摘果已經成為化隆旅遊的保留項目,不斷提升“大美青海·山水化隆”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豐富多彩的人文內涵

化隆的黃河之秀不僅在於山水之勝,更在於人文之美。

李玉峰說,他認為化隆黃河最精彩的一幕是在夏瓊寺河段。夏瓊寺坐落在化隆縣查甫藏族鄉境內的黃河崖壁上,這座始建於1349年、是青海最古老的藏佛寺之一。站在離夏瓊寺山門不遠的山崖上遠眺黃河,見古老的黃河一路東去,蜿蜒的身影硬生生地在天地間寫出了一個草體的“天”字。

位於黃河北岸的夏瓊寺,是宗喀巴大師的剃度地,在藏傳佛教史中享有很高的聲譽。佔地面積2000平方米的阿河灘清真寺位於黃河北岸化隆回族自治縣甘都鎮阿河灘村,始建於元至治三年(公元1323年),明萬曆年間進行了擴建,至今保留了元明時期的建築風格,是河湟地區古建築的代表。

化隆的黃河岸邊聚居著回族、漢族、藏族、撒拉族等十二個民族,在歷史的更迭中,這些民族休慼與共,共同締造了化隆的繁榮,在化隆縣168公里的黃河詩畫長廊中營造出了一道璀璨奪目的人文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