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一句話:“你逃不過如來佛的掌心”,如來是什麼意思呢?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即使像佛陀這樣懷著出世間的目標,也不妨礙他用世間的方便法門傳播自己的思想。“

在佛學修心課第四堂,費勇老師和我們分享了佛陀的初轉法輪。感興趣的朋友,可以在今晚的”閱讀原文“進行收聽~

先解釋一個佛教名詞:法輪。法輪在印度,最早的意思是輪狀的農具,用來做什麼呢?就是耕地時候,不斷地向前滾動,碾壓碎土。後來,這種農具發展成一種兵器,用來打仗的,好像我們現在的坦克車這樣的東西。

古代印度傳說裡有“轉輪聖王”,可以轉動這樣一種兵器,摧毀所有的城堡和岩石等。佛教借用這個概念,指的是佛法是可以摧毀眾生的一切煩惱,而且轉輪是不斷循環,永不停止,比喻佛法是一直在那裡,時時刻刻在轉動。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佛陀的初轉法輪,就是覺悟成道之後第一次向別人弘揚佛法。

佛陀徹底覺悟成道之後,最初他覺得他領悟到的東西太深奧,不是語言能夠表達的,又覺得一般人的習氣太重,很難喚醒他們,所以,沒有必要枉費精力去宣講這種佛法。

但梵天勸他應該說法,因為眾生都生活在痛苦煩惱的海洋裡,覺悟的人應該為他們打開一扇大門,通向平靜喜樂。

關於梵天勸請說法,有點神話化。事實上很可能是佛陀自己內心矛盾,但又自己說服了自己,決定讓別人知道佛法。

那麼,向誰去說這種法呢?佛陀想到了一個人,叫阿羅邏.迦羅摩,是當時的一個智者,佛陀認為他應該能夠理解自己的領悟到的佛法,但剛想去那裡,卻得知他已經去世了。

於是,又想到了五個人:阿若㤭陳如、馬勝、跋提、十力迦葉、摩訶男拘利。這五個人是淨飯王在佛陀出家時,派他們照顧、保護佛陀的,在這個過程他們也和佛陀一起修行,但後來佛陀放棄了苦修,他們覺得佛陀已經不是一個真正的修行者了,就離開了佛陀。

但現在,佛陀還是想到了他們,認為在阿羅邏.迦羅摩之外,他們是最有可能接受佛法的人。這五個人住在一個叫鹿野苑的地方修行。於是,佛陀就前往鹿野苑。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途中有一個插曲,就是佛陀遇到一個叫優波迦的人,這個人看到佛陀的皮膚很光潔,樣子很清淨,就被佛陀的樣子打動了。

佛陀在成佛以後,外貌是發生了變化的,就像我們現在常常會說相由心生,內心所擁有的東西都會顯現在臉上。所以,靠外在的化妝品美容是不長久的,還是要靠修心,才會讓我們的樣子發生深刻變化。

優波迦被佛陀的樣子打動了,於是就問他老師是誰?學的是什麼法?佛陀就回答,沒有老師,是自己學習領悟的,然後,又將自己證悟的佛法講了一下。但優波迦聽了,搖搖頭,不相信佛陀講的。佛陀也無所謂,不再說什麼,繼續往鹿野苑走。

到了鹿野苑,㤭陳如等五個人見到佛陀,一開始想不搭理佛陀。但當佛陀走到他們前面時,他們情不自禁地就接過了佛陀的衣缽,請佛陀坐下。還是剛才講到的,佛陀內心的轉化,深刻地影響到了他的外貌。

後來為什麼在那麼短的時間內有那麼多人皈依了佛陀,其中一個原因是,很多人一見到佛陀,就安靜下來了。這五個人也一樣,開始有所抗拒,但馬上被佛陀身上的氣息感染。

佛陀首先對五個人說:以後不要在叫他的名字,或者其他稱謂,要叫他如來。這是佛陀首次自稱如來。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中國人喜歡講,你逃不過如來佛的掌心。如來是什麼意思呢?

如來的本義是指如其本來,如實而來,從實相中而來,意思是證悟了實相的人。

金剛經上說,如來者,無所從來,亦無所去。不來不去,沒有來過,也不會去哪裡。一直就在。所以,不管我們怎麼來來去去,生生死死,都逃不過如來佛的掌心。

這五個人就皈依了佛陀,成為最早的比丘。比丘梵語的譯音。意譯“乞士”,以上從諸佛乞法,下就俗人乞食得名。指已受具足戒的男性。

佛教流傳到中國,把出家人叫“和尚”。“和尚”也是梵語的譯音,原來的意思是對於有一定修為的出家人的尊稱。在中國,成為男性出家人的統稱。

成為比丘要剃掉頭髮,一是按佛教的說法,頭髮代表著人間的無數煩惱和錯誤習氣,削掉了頭髮就等於去除了煩惱和錯誤習氣;

二是削掉頭髮就等於去掉人間的驕傲怠慢之心,去除一切牽掛,專心修行;

三是為了區別印度其他的教派教徒。當時的印度,教派林立。可以讓人們一見到剃光頭的就知道是佛教徒了。

然後,佛陀就向他們講佛法。首先講中道。縱情享樂,是粗鄙的凡夫行為。但是,無意義的苦行,也不體面,也不是聖道,兩者都是極端的二邊,修道者都不應當學。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離開這兩個極端,有一趨向正覺解脫的中道,那就是“八正道”: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接著,詳細地講解了“四聖諦”:苦、集、滅、道。所謂佛陀初轉法輪,其實就是三轉四聖諦。

第一轉四聖諦,就是告訴大家我們生命中有哪些痛苦?告訴大家造成這些痛苦的原因是什麼?告訴大家消除這些痛苦的方法有哪些?告訴大家最終我們都可以通向涅槃。

第二轉四聖諦,就是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去面對那些痛苦,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去斷除那些痛苦的原因,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去驗證那些滅除痛苦的方法;告訴大家我們應該去修行涅槃之道。

第三次轉法輪,是告訴大家證悟的境界,證悟的境界就是我已經知道各種痛苦並能夠面對它們,我已經斷除了痛苦的原因,我已經踐行了滅苦的方法,我已經修行了涅槃之道。

在這三轉四聖諦的法輪中,我們可以發現佛陀的獨特教育方法,一方面是非常強大的邏輯性,不是簡單地提出一個什麼觀點,而是按照邏輯推導出一個體系。

四聖諦“苦集滅道”我們現在按照教科書講解,聽起來很簡單,但在佛陀的講述裡,通過四聖諦的理念,建構了三個層次十二種相的體系。三個層次是層層遞進的。十二種相也是環環相扣。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另一方面,佛陀的教育,還在於當下就在修行,不是講道理,而是講生命如何運作,如何在當下就進入實證的狀態。三個層次,十二個相,每一個層次,每一個相,都是馬上可以做,做了以後會從根本上改變我們的生活。

所以,㤭陳如在聽完佛陀對四諦的宣講之後,很快就覺悟了,成為第一個阿羅漢。阿羅漢在梵文裡是“殺死煩惱”的意思。是佛陀的弟子在修行中得到的最高果位。

接著,佛陀又向講了無我說。從各個角度反覆宣說,“這不是我的,我不是這個,這不是我的自我。”引導比丘去掉對於自我的執著。還有一些文獻裡提到,佛陀還講了十二因緣和五蘊、緣起緣滅等。關於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的情況,在《轉法輪經》中有詳細的記載。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基本體現了佛學的核心思想。也形成了佛教的基本教規,基本戒律,還形成了最早的僧團。

佛陀在鹿野苑,向信眾顯現了普通人在世間如何修行佛法。後來叫皈依三寶,就是不論你想出家修行,還是在家修行,都可以通過皈依三寶,來獲得好的修行效果。佛、法、僧三寶:

佛,可以專指佛陀,也可以指是修行最高的目標:徹底的覺悟;

法,是佛方法,覺悟的方法;

僧,是僧伽,指的是僧團,指的是修行要找到同道,大家一起分享,一起成長,很像我們今天說的社群。

總之,佛陀為修行的人設計了最高的目標,合適的方法,以及社群,我們依託這三個元素修行,最終一定能在世間得到獲得平靜。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佛陀在鹿野苑初轉法輪,是人類精神覺醒史上的重大時刻。今天我們重讀這段歷史,裡面有幾個信息仍然很有:

第一,任何時候,一種新的東西出現,總是不能一下子被人廣發接受,總是慢慢傳播。

第二,一種新的東西,最終之所以被廣泛接受,而且長期流傳,一定是因為他的原創性,以及他能夠觸及到人性中的基本點,或者說,他能夠真正幫到很多人解決人性中的各種困境。

第三,即使像佛陀這樣懷著出世間的目標,也不妨礙他用世間的方便法門傳播自己的思想。

第四,三皈依,其實是一種可以用之於世間一切事情的方法,最高目標,合適的方法,社群的幫助。

在人群裡想做任何事情,都離不開這三個東西。當然,我們想做成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律,合適的方法裡,包含了各種戒律。

-END-

经常听到一句话:“你逃不过如来佛的掌心”,如来是什么意思呢?

這是由費勇老師獨家創立的一整套以“修心”為核心的佛學課程。從佛學知識譜系的傳授到100個日常修心的練習,再到修心方法的具體運用,你將體驗到的是一次不斷自我更新的覺醒之旅:

“300+” 至關重要的佛學知識和核心概念

“100種” 消除焦慮、找回內心寧靜的修心法門

“100條” 讓你一生困惑不已的問題的答案

全面打通佛學壁壘,清理個人知識誤區

找到自己的思維方法,提升思考感受能力

配圖 / 選自堆糖

佛 陀 的 初 轉 法 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