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今天,我们要研究的这家公司,最热的科创板公司之一,做的是半导体设备中的核心——蚀刻机,其技术实力堪称硬核。

这家公司,曾出现在美国技术咨询委员会向总统提交的《确保美国半导体的长期领导地位》报告中,是其中唯一一家中国企业,更是一手使美国打破《瓦森纳协议》,放弃“限制对华出口蚀刻设备”。

拿精细度来看,其主打产品已经做到7nm,已经打入世界第一晶圆代工厂台积电的生产线。并且,从精细度来看,7nm并不是它的极限,它最低能做到5nm,已经不输于国际巨头拉姆研究应用材料

其对标的公司,正是美股的蚀刻机超级巨头——拉姆研究(Lam Research,美股代码LRCX),大家可以感受一下它在美股的画风: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股价图

而放眼A股,另一家能做蚀刻机的公司——北方华创,技术还停留在28nm,只进入了中芯国际的生产线。

本案的名字,为中微半导体。可以说,它代表中国半导体设备技术的最高技术水平。并且翻看它的股东名单,也是极其豪华:高通、三星、高盛、国家集成电路大基金……

来,直接上数据:

2016年至2018年,收入为6.10 亿元、9.72亿元、16.39亿元,净利润为-2.39亿元、0.30亿元、0.9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1.50亿元、2.61亿元,毛利率为42.52%、38.59%、35.50%,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9.18%、3.08%、5.54%

注意,增速虽然很高,但净利率其实只有可怜的5.54%,净利润仅有0.91亿元,并且,如果考虑到中微半导体研发费用资本化的情况,其扣除资本化的研发费用,其净利润为负。

这样的财务数据,对应本次上市发行10%股权,募资10亿来看,发行估值已经高达100亿元,单看PE,已经超过了100倍。

好,数据研究到这里,接下来几个值得我们所有人深思的重要问题来了:

1) 蚀刻机这个半导体产业的细分领域,究竟是怎样的经营逻辑,为什么技术壁垒如此高?

2) 中微半导体是如何撕破技术垄断,从而成为国产龙头、中国半导体产业希望火种的?

3) 未来,中微半导体是否有可能追赶、并且把国际巨头按在地上摩擦?

4) 众所周知,科技类公司的估值,是整个估值体系中最难的领域之一。这个领域风险高、收益大,估值一旦出现偏差,分分钟就是几千万,甚至上亿的损失——本案,最重要的问题在于,中微半导体这样的公司,到底该怎么为其估值?如今100亿的估值,到底是便宜了,还是贵了?

今天,我们就以中微半导体为例,来研究下半导体设备的产业逻辑,以及估值特征。对于相关赛道公司,之前我们在专业版报告库中,研究过闻泰科技并购安世半导体、

北京君正收购ISSI、韦尔股份收购北京豪威、嘉楠耘智、比特大陆,其中涉及半导体产业链的并购,以及估值方法,还包括半导体对比特币产业链的重要性分析,以及整个半导体产业链、比特币产业链谁才是核心公司。

韭菜请移步他处

— 01 —

技术如此彪悍,到底如何炼成?

芯片的制造有三大核心环节:薄膜沉积、光刻、刻蚀。对应三大设备:MOCVD、光刻机、刻蚀机,这三大设备占芯片制造成本的70%以上。

其中,刻蚀是晶圆制造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其技术的高低直接决定了芯片制程的大小,并且在成本上仅次于光刻。

刻蚀技术,指的是在光刻工序后,利用化学及物理方法对晶圆表面进行选择性腐蚀或剥离,进而形成电路图形。简单讲,光刻机的作用相当于描摹,刻蚀相当于临摹雕刻。

上世纪60年代,刻蚀以“湿法工艺”为主,将硅片浸泡在可以与被刻蚀膜层反应的化学液体中,除去不需要的部分。

但是,液体有一个特点就是“各向同性”(isotropic etching),即化学制剂所接触到的表面所有方向以同样的速度刻蚀,导致刻蚀速度不可控,从而造成偏差。

80年代,美国最大的半导体设备公司——应用材料,Applied Marerials(美股代码AMAT),终于研发出新技术“干刻法工艺”,该方法,具有较强的“各向异性”(anisotropic etching),能对晶圆进行微细的雕刻。

早期的干刻刻蚀,是利用电极板产生等离子对晶圆表面刻蚀,这种方法被称为电容性等离子刻蚀(CCP)。

1990年,历史上第一台基于ICP(等离子)刻蚀机由Lam Research(拉姆研究)提出,ICP由于能在低压下产生较高浓度的等离子体,成为新一代刻蚀机的发展方向。

90年代初期,半导体产业开始从日美向韩国和中国台湾转移,全球半导体设备供应龙头AMAT、拉姆(Lam Research)开始进入中国。但是,中国的芯片产业,才刚刚萌芽,国产芯片制造工艺整整落后巨头三代。

而此时,中微半导体创始人,尹志尧刚从拉姆研究(LAM)跳槽到美国应用材料(AMAT)担任总经理,负责同一领域的研究开发工作,曾被誉为“硅谷最有成就的华人之一”。

2004年,60岁的尹志尧看到了国内半导体的商机,随着芯片制造大规模向亚洲转移,上游半导体设备工业却仍留在美国。

于是,尹志尧决定回国创业,带领着三十多人的团队,冲破美国政府的层层审查,所有的工艺配方、设计图纸都被美国没收,一切从零开始,创办中微半导体。[1]

但是,没有图纸自主研发并没有这么容易。一台刻蚀机每年要刻1018(百万万亿)个又细又深的接触孔或线条,而且合格率要达到99.99%。其挑战难度之大可想而知。有人打了这样一个比方:刻蚀晶圆的精确度相当于,建一条从北京连通上海的高铁,其轨道的高低误差不能超过1根头发丝。[2]

2005年,凭借多年的经验,中微研发出的第一台国产干法刻蚀机在中芯国际上线,成为中国在半导体设备研发领域的里程碑。

2007年,中微又推出首台

双反应台刻蚀机系列,每台设备能同时加工两片晶圆,能为下游晶圆加工厂节约大约30%的成本。

然而,就在刻蚀机正准备进入台积电产线,却遭来老雇主应用材料的起诉,最终由于证据不足,以和解收场。

2015年,美国商务部在实地考察了中微和中芯国际后,公告放弃“限制对华出口刻蚀设备”并通报“瓦森纳协议”。

这一事件,标志着我国公司首次打破全球巨头在集成电路高端装备领域的封锁。

2016年,中微半导体成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国家大基金)的第一个投资项目,投资总额达到4.8亿元,通过几轮融资,包括高盛集团、高通、三星、科天投资都成为了中微的投资者。

2018年,中微自研7nm等离子刻蚀机通过台积电验证,成为国产首台进入台积电产线的半导体设备,而最先的苹果A11芯片和华为的麒麟970均使用的是10nm工艺。

2019年3月,中微申报上交所科创板。

好,看到这里,你觉得中微半导体做对了什么?它凭什么能突破“瓦森纳协议”对华出口刻蚀机的限制?

— 02 —

到底怎么赚钱?

主要做对了两件事:1)死磕技术;2)控成本。

中微半导体,成立于2004年,科创板第四批受理申报企业。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创投,持股比例为20.02%,第二大股东巽鑫投资持股比例为 19.39%。第一大股东实控人为上海国资委,第二大股东实控人为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股份有限公司。

两大股东持股比例较接近,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董事长及创始人持股比例较低,直接间接持股1.34%。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2:股权结构图

技术实力如此强悍的公司,来看业绩:2016年至2018年,收入为6.10 亿元、9.72亿元、16.39亿元,净利润为-2.39亿元、0.30亿元、0.91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为-1.02亿元、-1.50亿元、2.61亿元,毛利率为42.52%、38.59%、35.50%,销售净利率分别为-39.18%、3.08%、5.54%

增速极快,三年营收复合增速为64%,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18%。

此外,需要注意的是,2018年其经营活动净现金流远高于净利润,主要是由于预收账款大幅增长,从2016年的0.02亿元增长至6.8亿元,是当期净利润的7倍。

从资产结构来看——2018年,其总资产规模为35.33亿元,其中占比最高的是存货(35.31%)、其次是货币资金(18.97%)、最次是应收账款及应收票据(14.57%)。注意,其开发支出占总资产比例较高,为9.18%。

其主营业务为:刻蚀设备、MOCVD设备及相关 。其中,MOCVD设备增长较快,为营收主要来源(50.76%),而毛利的主要来源为刻蚀设备(46.18%)。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3,收入结构(单位:%)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4,毛利结构(单位:%)

这两种设备,我们分别来研究:

刻蚀,是芯片制造的最关键步骤之一,其原理为,利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将硅片表面不需要材料去除。通常分为湿刻法和干刻法,前者利用化学试剂去除硅片表面材料,后者利用等离自轰炸硅片的方式将表面材料去除。其中,干刻法可控性和精确度更高。

1)等离子刻蚀机,是利用干刻法刻蚀的加工设备。根据被刻蚀的材料不同,等离子刻蚀机又可以分为:电容性等离子刻蚀机、电感性等离子刻蚀机。

电容性等离子刻蚀机(CCP)——主要用于产生高能离子,在较硬的介质材料上(氧化硅、氮化硅、二氧化铪),刻蚀出高深度的结构。

电感性等离子刻蚀机(ICP)—— 主要用于产生能量较低和均匀的离子较软的和较薄的材料(单晶硅、多晶硅)。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6:产品图

2)MOCVD设备——金属有机化合物薄膜沉积设备(Metal-organic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 ,将高纯度的金属或有机化合物相互作用后,在半导体晶片上形成一层超薄外延镀膜层,主要用于LED芯片制造。

由于外延膜层决定了LED光源性能和质量,因此MOCVD设备是LED 芯片制造环节中最为昂贵的设备,占据 LED 外延芯片几乎一半的成本。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7:产品图

刻蚀设备的下游主要为集成电路制造商、半导体封测厂商,设备定制化程度高,因此毛利率最高,2016-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43.13%、38.37%、47.52%;

MOCVD设备的下游主要是 LED 芯片制造商,标准化程度相对较高,综合毛利率相对较低,2016年-2018年毛利率分别为33.82%、38.13%、26.33%。

要把半导体设备赛道研究明白,我们需要从整个半导体产业链的分析开始: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片8:半导体产业链

按照主要生产过程区分,半导体产业链可分为上、中、下游:

上游——为半导体材料和设备。其中半导体原材料包括硅片、光刻胶、靶材等;半导体设备包括光刻机、刻蚀机、薄膜沉积设备、离子注入机、测试机、分选机、探针台。

中游——为集成电路的制造。包括半导体芯片设计环节、晶圆加工制造环节和封装测试。

下游——为半导体应用领域。主要分为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分立器件和传感器等四大类终端应用,其中集成电路为主要应用终端,占比为84%,其次为光电子器件,占比9%。

来看产业链各环节的价值链分配情况:

上游代表企业有:1)光刻机:阿斯麦(毛利率45%);2)刻蚀机:中微半导体(毛利率47%;3)薄膜沉积设备 东京电子(毛利率42%)。

集成电路芯片成本结构中,晶圆制造设备占比最大,为81%。并且,该赛道技术壁垒最高,CR10 市场份额接近 80%,呈现寡头垄断局面,据 SEMI 统计,中国大陆半导体设备厂商只占全球份额的 1-2%。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9:刻蚀设备占半导体设备成本比(单位:%)

中游代表企业有:1)芯片设计:美国高通(毛利率55%)2)代工制造厂:台积电(毛利率48%)3)封测:日月光(毛利率:20%)。

中游呈现明显的头部效应,比如台积电代工制造业务全球市占率高达60%,另外封测行业的进入壁垒较低,国产化率较高。

半导体下游应用范围较广:主要应用场景有智能手机,代表企业有苹果(毛利率38%);安防监控,代表企业有海康威视(毛利率44%)。

这条产业链到底有多牛逼,我们从美股选择几家公司,大家感受一下画风便知:

上游的阿斯麦——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阿斯麦股价 单位:美元

中游的台积电——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梳理完产业链情况,我们来看看本案的基础数据: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营收及增速(单位:亿元(左)%(右))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净利润现金流(单位:亿元)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毛利率净利率(单位:%)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中微半导体,位于半导体产业链位于上游的设备赛道。中微的商业模式大致可分为四步:研发——签署客户订单——生产——销售。

产业链分析完,接下来,如果你是中微半导体的老板,在半导体设备制造赛道,你会从什么核心护城河上开始突破?

— 03 —

研发 投资

当然是技术。本案,中微半导体,主要业务是电容等离子刻蚀设备(CCP)和电感等离子体刻蚀设备(ICP)。这是蚀刻机的两种技术流派。

先看CCP——Capacitance Couple Plasma,其原理是两块平行的电容极板,通过电场加速放电,产生两个电极和等离子体,两块极板顶部通过高压释放高能离子,底部释放低能离子来刻蚀硅片表面材料。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0:CCP原理图

其特点为能够实现上下两块电容极板的独立控制。但是,CCP电容等离子当两块电源频率接近时,双频放电会产生较强的非线性作用,导致等离子浓度不均匀。

所以,CCP 刻蚀技术会导致硅片表面粗糙或底层损伤。因此,主要用于刻蚀硬度高、需要高能量离子反应刻蚀的介质和金属材料。

目前,其技术主流代表企业为东京电子(TEL),市场份额为54%,其次为拉姆研究(40%),中微半导体排名第三,市占率为3%,市场前两大巨头市占率为94%。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1:CCP设备公司排名

在CCP技术之后,ICP技术解决了CCP均匀性不高的问题。

ICP——Inductance Couple Plasma,电感等离子体刻蚀,是通过电流线圈缠绕充满气体的石英玻璃管进行放电产生等离子体;TCP, transform couple plasma,平面盘绕电感等离子体,是在ICP基础上将感应线圈放置在一个平面内,因此TCP的离子体更均匀。

ICP较CCP技术要求更高,相比电容性放电,电感能够在低压下产生更高密度、更均匀的等离子体,对晶圆的伤害较小,不仅能够刻蚀介质,更能够刻蚀难度最高的硅材料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2:电容VS电感原理

目前,国内仅有两家能够生产出ICP设备,一个是北方华创的NMC612D,另一个就是中微半导体的Primo nanova高端系列。

研发水平,在财报上最直观的体现就是研发投入有多大,2016年至2018年,研发支出分别为3.02亿元、3.3亿元、4.04亿元,占收入比重分别为49.62%、34%、24.65%。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3:研发及占收入比重(单位:亿元)

2017年-2018年,中微的研发资本化支出分别为1.62亿元、3.24亿元,资本化比例分别为高达31.53%、47.94%,是净利润的5.4倍、3.56倍。

高额的研发是行业特点吗?我们来对比同行业来看:

应用材料(AMAT)——2016年-2018年研发支出为15.40亿美元、17.74亿美元、20.19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4.23%、12.20%、11.70%,无资本化;

拉姆研究(LAM)——2016年-2018年研发支出为9.14亿美元、10.34亿美元、11.90亿美元,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15.52%、12.90%、10.74%,无资本化;

北方华创——2016年-2017年研发支出为7.58亿元、7.36亿元,占营收比重为46.72%、33.13%,资本化比例为22.82%、51.55%,资本化支出是净利润的2.57倍、2.27倍。

从研发支出上来看,北方华创和中微的研发投入的绝对值远不及全球龙头厂商,但从占比来看,中微半导体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重最高,但高研发的背后,存在的问题是,研发资本化比例非常高,假如扣除资本化支出后,净利润可就亏了。当然,对于技术要求极高的领域,资本化处理也能理解。

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个地方我们此前多次提及,也是中美会计准则中的一个重要差异,考虑到研发费用资本化的界定标准存在一定的主观因素,因此,此处如果大家做实地调研,需要关注。

好,研发投入了这么多,那么,中微半导体和国际巨头之间的差距到底有多少呢?

— 04 —

差距在哪儿?

芯片制造最核心的指标就是制程,即精细度(单位:nm)。两台机器差别有多大,通过其刻蚀最大制程对比就一目了然:

北方华创NMC612D——其最大芯片制程为28nm,该设备已进入中芯国际生产线;

中微半导体的Primo nanova——涵盖14nm、7nm、到5nm尺寸的刻蚀应用,其中7nm已进入台积电生产线。而5nm的精细度已经与国际巨头目前设备水平一致。

研究了这么多,看起来,中微半导体与国际巨头的差距似乎没多少,但事实上,技术的差距并没有这么乐观。

这样的精细程度,并不是应用于所有的材料。目前,干法刻蚀根据被刻蚀的材料类型来分类,分为三种:金属刻蚀介质刻蚀硅刻蚀

介质刻蚀,是在绝缘材料上将半导体器件中导电部分分隔开;

金属刻蚀,主要用于连接形成集成电路各个金属部件;

硅刻蚀,主要用于去除不需要的硅材料。

注意,硅刻蚀的难度最高,其为底层电路结构的雕刻,是刻蚀工艺中最重要的部分,硅材料刻蚀是对晶体管的刻蚀,其工艺直接定义半导体芯片的制程(精细度)。

因此,我们重点来看硅蚀刻,硅蚀刻的技术难度如何,我们用硅材料对刻蚀的选择比(Highly selective etch)这个指标来看。

举个例子,一个晶圆上有多层材料堆叠构成,只刻蚀上面一层材料(材料1),而同时保证下层材料(材料2)不被刻蚀。材料一与材料2的刻蚀速度的比率称为“选择比”,选择比越高,技术工艺要求越高。

金属刻蚀选择比最低,在4:1到20:1之间,其次是介质刻蚀,在20:1到50:1之间,而对于硅刻蚀,由于多晶硅栅、浅槽隔离等尺寸极小,故精度要求极高,选择比要达到 150:1 左右。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4:选择比对比

原子层刻蚀(ALE)是目前硅刻蚀技术最先进的技术,这种技术能够实现定向刻蚀(仅在一个方向)或各向同行刻蚀(所有方向上),其选择比最高。

目前,全球仅龙头拉姆研究的硅材料ALE技术(Kiyo和Flex)设备具有最新ALE定向技术。而本案,中微半导体设备仍处于介质刻蚀阶段,还没能达到硅蚀刻的地步。从全球市占率来看,拉姆研究独占市场,其占刻蚀市场的55%,是东京电子(20%)应用材料(19%)的两倍多。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5:刻蚀机市场份额(单位:%)

因此,中微半导体(市占率3%)虽然是国内龙头,但是比起全球巨头,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来感受一下拉姆研究的股价画风: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6:股价图(单位:元)

那么,面对这样的技术差距,中微半导体怎么做才可能后来居上呢?

— 05 —

能否追赶上巨头?

答案:技术上既然没法短期超越,那只有一条:控成本。但此处的控成本不仅是控制自己的成本,还有帮助下游控制成本。

首先,先看为下游控成本。2007年,中微推出“Primo D-RIE”双反应台刻蚀机系列,每台设备系统能够装置两个反应台,每个反应台同时对晶圆刻蚀。双反应台的单位投资产出比率比同类设备提高30%以上,并能使晶圆加工成本降低20%-40%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7:双反应台刻蚀机

也就是说,使用中微半导体的设备,单位生产效率更高,成本更低。为下游控成本这种做法,拉姆研究也有先例。

2011年,拉姆研究收购诺发系统,基于自身的刻蚀技术,再结合诺发系统的薄膜沉积技术,前后配合统一解决工艺问题,为下游客户节省制造成本。收购完成后,拉姆的设备销量爆发,营收增速从20%上升至30%。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8:拉姆研究营收及增速(单位:百万美元/%)

注意,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调研点,做调研的过程中,可以访谈管理层双反应台刻蚀机的技术门槛,以及未来升级的方向。此外,在帮助下游节省成本方面还有没有其他产品设想,一旦有新东西出来,业绩爆发概率大。

其次,再看控自身的成本。当自身成本下降后,产品才有降价空间,从总成本和费用来看,研发支出是最大的部分,而研发中主要为研发员工工资,占比分别为40.46%、46.20%、36.03%。

但注意,这个地方,其实中微半导体对比美股的拉姆研究,有一个非常明显的优势。根据招股书,中微核心技术人员工资大约在200万元人民币左右,创始人尹志尧年薪为278.3万元。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19:技术人员工资

对比来看拉姆研究,根据世界薪水网统计,拉姆研究员工收入全球科技公司中排名第八,导体工程师年薪最高可达78万美元,大约为中微的5倍。尹志尧在采访中透露,中微核心技术人员平均薪酬是美国一半左右,最低达到1/5。

高通、高盛、大笔持仓!技术堪称硬核!这才是该上科创板的公司!

图20:财富中国采访

研究到这里,中微能够从高产出设备技术+工程师红利两方面下手,缩小与巨头之间的差距,因此,从长远来看,中微在技术上,存在追赶国际巨头的可能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