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柏縣毛集鎮孫長俊:養牛走上脫貧致富路

“孕期母牛每天需補喂3到4斤精料,保證體內積貯一定養分後,才能在產後順利泌乳。”記者來到桐柏縣毛集鎮李莊村時,依靠養牛脫貧致富的孫長俊正耐心地為村民講解飼養心得。

2012年,孫長俊的妻子黃俊平長期患病家裡負債累累。孫長俊既要照顧生病的妻子,又要負擔兩個孩子上學,還得帶幾個月大的兒子。

精準扶貧工作開展後,毛集鎮黨委政府瞭解到孫長俊家的實際情況,把他納入了建檔立卡貧困戶。作為貧困戶,一沒錢二沒技術,又無法出門打工,該怎麼辦?帶著這樣的苦惱和疑問,他找到了村裡,村幹部根據實際情況,為他量身制定了養牛的致富路子,省心還能照顧家庭。

從一頭牛娃開始喂起,到日常存欄黃牛保持在8頭左右,孫長俊的養牛“事業”也越做也大。但去年,他養的三頭牛卻莫名其妙得病死了,這讓孫長俊心疼不已。幫扶責任人韓玉麗得知這一情況後,找專家幫他分析原因、對症下藥,並收集了很多資料讓他學習。孫長俊看著這些“養牛經”如獲至寶,晚上熬夜鑽研,不懂就到處請教專家,在摸索中飼養技術提高了,養牛之路越走越順,每天用在養牛上的時間也變少了。有了空餘精力,孫長俊便想著種養結合,提高收入,他在村裡的幫扶下租了10畝地,種植花生15畝,夏枯球、水稻套種了1畝,每年又能多收入1萬多元。

妻子黃俊平視力不好,幫扶責任人韓玉麗就主動帶著去醫院進行鑑定,鑑定為一級視力殘疾後又幫助申請了殘疾人補貼。除此之外,孫長俊家每年還能享受光伏發電分紅3000元,到戶增收養牛補貼5000元,三個孩子每學期都有教育補貼,再加上七改一增和他考駕照的培訓補貼,孫長俊的獲得感越來越強,脫貧的底氣也越來越足,之前的貧困家庭,現在日子越過越紅火。

靠著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孫長俊家的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妻子臉上的笑容也漸漸多了起來。2017年,孫長俊家中的牛棚裡,存欄黃牛達到了14頭,出欄成年牛娃6頭,各項純收入累計達到5萬元以上,順利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在黨扶貧政策的幫助下,我們家過上了好日子,現在只要村裡貧困戶有願意養牛的,我一定會手把手教他們,大家一起來脫貧致富。”在孫長俊的帶領下,李莊村已有11戶貧困群眾走上了養牛脫貧致富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