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投資大智慧,94歲的查理•芒格給你4個“不聰明”的建議

投資是一件最簡單的事情,簡單到幾乎所有人都能賺錢,投資又是一件極其複雜的事情,複雜到幾乎所有人都會虧錢。1720年,人類歷史上最著名的物理學家牛頓因為炒股虧掉了自己十年的工資。1929年,剛剛卸任英國財政大臣的丘吉爾,在美國的投資竟虧損掉了所有本金。聰明人也只能認栽的投資,難道就沒有辦法把控了麼?

有“幕後智囊”和“最後的秘密武器”之稱、股神巴菲特的黃金搭檔——查理·芒格告誡投資者:不要做傻事。要做到這一點,靠的不是自以為是的小聰明,而是虛懷若谷的大智慧。

1979 年,芒格成為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董事長。

1983 年,藍籌印花公司與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合併,芒格就任西科公司的董事長。正是通過這兩個職位,芒格協助巴菲特在投資和管理領域做出了許多的決策。1984 年,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淨利潤為 1.48 億美元,每股價格 1 272 美元,而到 2016 年時,其淨利潤約 240 億美元,每股價格則飆升到了 21 萬美元。

如今,芒格已年逾九旬,仍擔任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副董事長。截至 2019 年時,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的市值已達 4 990 億美元。與此同時,他還是每日新聞集團的董事長,其個人財富近 18 億美元。在總結過去 50 多年芒格對自己投資風格的影響時,巴菲特說:“芒格教會我不要只像格雷厄姆那樣買入‘便宜貨’。這就是他對我的真實影響。他用強大的力量讓我擺脫了格雷厄姆的理念的限制。這就是芒格思想的力量。”

今天,投中網就為大家推薦一本《查理·芒格的投資思想》,本書作者戴維·克拉克將芒格的核心思想體系凝練為100餘個概念,圍繞這些概念,克拉克不但篩選出了芒格尤其能體現其思想精髓的經典言論,而且還對這些言論進行了詮釋。

掌握投資大智慧,94歲的查理•芒格給你4個“不聰明”的建議

即使握有全世界最鋒利的刀,如果你自己的心性存在缺陷,那麼它也會成為自殘的工具。同理,如果你具備卓越的眼光,卻缺乏行動的膽識和魄力,那麼財富對於你而言將永遠是海市蜃樓;如果你擁有最精於計算的頭腦,但始終無法克服慾望的糾纏,那麼在鉅額財富的重壓之下,你註定將粉身碎骨……

作為一名投資者,如何彌補在投資過程中出現的心性缺陷,學會用大智慧運籌帷幄,芒格給出了以下4條建議:

1、固守能力圈

知道你不知道什麼事情比成為聰明人更有用。

Knowing what you don’t know is more useful than being

brilliant.

芒格在這裡想說的是,我們應當清楚地認識到,哪些領域是我們不瞭解的,並利用這種認知來避免對自己不瞭解的企業進行投資。20 世紀 90 年代末,在科技股泡沫最嚴重的時候,許多非常聰明的人經受不住誘惑,紛紛投資互聯網股票。芒格意識到,他不瞭解新興的互聯網業務,這超出了他的能力圈,所以他和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完全避開了互聯網企業。大多數華爾街人士都認為他落伍了。然而,當泡沫最終破裂時,互聯網公司的股價一落千丈,很多人的財富化為烏有,直到這一刻人們才瞭解到芒格的智慧。

2、智慧

承認無知是智慧的開始。

Acknowledging what you don’t know is the dawning of wisdom.

人越聰明,就越能夠意識到自己實際上所知甚少。承認無知,便將自己置於求知之境,這便是智慧的起始。在芒格的投資世界中,他所謂的“能力圈”便是由所有他熟悉並能夠準確評估的公司組成的。能力圈同時也圈出了他不熟悉或是不能評估的公司。承認無知使芒格可以暫時放下投資,轉而深入瞭解企業,判斷自己能否正確理解並評估其商業模式,而這家企業也可能由此進入其能力圈。在芒格的一生中,他的能力圈在不斷擴大,包括保險業務、銀行、報業、電視、糖果公司、航空公司、工具製造企業、靴子製造商、內衣製造商、電力公司等。芒格通往智慧的道路就是起始於承認自己的“無知”,然後針對這一點而做些事情。

3、別做傻事

人們都試圖變得精明,而我只想證明自己並不是在做傻事,但這比許多人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People are trying to be smart—all I am trying to do is not to be

idiotic, but it’s harder than most people think.

芒格的投資理念基於這樣一種理論,即相對於一家公司的長期經濟價值,目光短淺的股市給出的報價偶爾會過低。當這種情況發生時,芒格就會買入該公司的股票,並長期持有,然後等著公司基本面最終撬動自身股價上升。他唯一必須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避免幹一些愚蠢的事情。對芒格來說,幹蠢事的真正內涵就是錯過了眼皮底下的機會,比如,並未將自己很看好的一筆投資付諸實踐,或者當機會出現時買得太少。避免這種錯誤實際上比人們想象的要困難得多。

4、正視現實

我認為投資者需要正視公司的實際情況,即使你並不情願;事實上,特別是當你不情願這樣做的時候,更要這樣做。

I think that one should recognize reality even when

one doesn’t

like it; indeed, especially when one doesn’t like it.

這裡芒格談論到的實際情況是,投資人鍾愛的一項投資遇見了新的經濟狀況。這意味著公司所處的經濟環境發生了重大改變,並導致曾經很傑出的公司風光不再。對於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來說,它的再保險業務就曾經發生過類似的情況。當時,資本的湧入導致再保險業務過熱,其價格因為競爭不斷降低,從而使伯克希爾哈撒韋從這項業務中賺到的錢越來越少。大部分再保險公司不願接受這項事實,依然維持自己的競價銷售策略,即使這意味著它們幾乎無法從這項業務中賺錢。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則竭力脫手再保險業務,直到再保險業務的價格回升,他們才重新開展這項業務,這也使伯克希爾哈撒韋公司最終成為世界上最大且最賺錢的再保險業務運營商之一。

……

注:本書由 湛廬文化 推薦,文章內容為該出版社授權發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