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這是一個當代文壇的十人名單。當代文壇,應是指還在世的作家們吧。

我相信能力全面的作家相比起尚且不成熟的先鋒作家一定是更加優秀的。後者令人驚豔,往往小眾。比如說寫出《佩德羅巴拉莫》的胡安魯爾福,我個人喜愛這位偉大作家夢境迷離般的魔幻現實主義,但客觀來講,其後來者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不僅有夢幻般的筆觸,立意、構架、文采也較為高明,綜合能力十分強大。但你要問我喜歡《百年孤獨》還是《佩德羅巴拉莫》?抱歉,我選擇《佩德羅巴拉莫》。

這是個人喜好問題。如果是問我《百年孤獨》和《佩德羅巴拉莫》哪部小說更為優秀?那答案當然是《百年孤獨》。

現在要選出當今中國文壇最優秀的十位作家,既然是最優秀的,那他一定不會是小眾的,一定是成名的、成熟作家。我列出我客觀認為最優秀的十位作家,並適當給出理由。歡迎諸位討論補充。

首當其衝的,一定是白先勇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如果說《紅樓夢》是華語文學天空中孤獨的明月,那麼白先勇是唯一可以借其光輝的存在,是距離這輪明月最近的一顆星。白先勇的筆觸悲涼如水,讀之如水中望月,故事明明看得一清二楚,卻好像正由著水波飄啊搖啊;月亮明明是高懸空中一動不動的具體事物,也只有在水中看它,才能生出柔軟飄忽的景象,平添了許多意境。

當代作家中不是沒有人比白先勇更具才華,但只有白先勇能寫出《臺北人》這樣的作品。

其次,我想是莫言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文壇內部,沒有不尊崇莫言的。但在讀者圈子裡,談莫言彷彿在談鳳凰傳奇一樣,提他就俗了,提他顯得自己沒讀過別的書一樣,好像提了他就顯不出自己的本事。這本身就是一種心虛。

莫言獲獎的長篇暫且不提,即便莫言並不怎麼出名的短篇放在當今文壇也是會當凌絕頂的存在。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考究文筆,而莫言的短篇讀之彷彿一氣呵成,真是爐火純青的手腕。學生們讀書往往被詞句所驚豔,更深一步才能看到文章段落的美感,而莫言的文學之美,在於整篇的凹凸有致,不疾不徐又毫無刻意之感,似乎是天然的文章。

其代表作長篇小說《紅高粱》因為文字的淳樸帶有地方特色,一些讀者閱讀起來可能並不順暢,甚至覺得這不高級。其實恰恰相反,在長篇小說中,只有文字具有情感的代入,才更能營造出故事所需要的氣氛。比如看電視劇,你不能因為看不慣漢服,就讓唐朝人穿上你更喜歡的西裝吧?作者想要寫的,就是那個鄉土的故事,只要讀者跟隨作者的腳步融入其中,相信我,你會看到一段波瀾壯闊的史詩。而長篇小說往往是要探討更深刻的話題,讀者又何必抱著讀爽文的態度對待長篇文學呢?

我心中的第三位,是阿城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文字的本質在於記錄,文學是一門有關於記錄的藝術。起初是記錄重大事件,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繼而記錄生活、記錄感悟、記錄我們的思想,人類的思想。記錄也轉為了創作。現如今,用文字進行創作以成門檻最低的創作方式,良莠不齊的文字氾濫成災,甚至有些名噪一時的作家反而拉低了讀者對文學的審美。許多作家只求文筆多麼優美,多麼令人驚豔,反而忽略了文學的本質。

說白了,用記錄的方式進行創作,無論虛構與否亦或是再創作,都屬於講故事的範疇。有人天生就會講故事,老天爺賞飯吃,可能上輩子就是這行當裡的人物。阿城當屬此類。而在天生會講故事的人裡,阿城又是其中佼佼。

阿城的故事精彩有趣,即便是不喜歡閱讀的人讀起阿城來也會沉迷其中,似乎是為《故事會》而生的作家。以代表作《棋王》為例,讀到小說的一般時,才隱約察覺阿城埋下了一顆能讓讀者陷入沉思的炸彈,他在不知不覺中把讀者引入了老早便佈下的局,讀者不知道這顆炸彈什麼時候會炸,但我們都明白,一定是要炸的。更妙的是,讀到結尾時,這顆炸彈卻是由讀者和寫作者一起引爆。讀者不僅不懼怕這顆讓人沉思的炸彈,反而期待,反而有親手將炸彈點燃的體驗。這是阿城高超的地方,是天生會講故事的人!

任何一個三流作家都有把故事講精彩的時候,二流作家立足於故事的深刻及作者本人的思考,而只有阿城這樣的作家,講出的故事才是高級的,是一流的。

前三之後,其餘作家排名不分先後

坦白說,陳忠實的作品我只讀過《白鹿原》,但這足夠了。《白鹿原》的好不僅在於文學之內,更在於文學之外的現實意義。這部《白鹿原》是用心血熬出來的,是一顆赤誠之心磨出來的。僅此一部《白鹿原》足矣成就陳忠實的盛名。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一部《白鹿原》道出了近代中國農民的變遷史,我相信一百年後,兩百年後,甚至五百年後,《白鹿原》都是不朽的,會當做史料來研究。一如今時學者們在談論《水滸傳》時,不僅看其文采,也是因為水滸傳簡直是描述明朝生活的一本百科全書。

賈平凹也很好,在文學上孜孜不倦的追求著,深耕著。許多人因為看不懂而罵他,這不是賈平凹的錯,他取悅的不是大眾,他一心向往的只有文學。

榜單中當然少不了的是餘華,我愛死他了。餘華其實不必多說,誰讀誰知道,看過的都說好。這是因為餘華寫作技巧的高超,十分高超。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閻連科我也喜歡,應是能排進前十的。

蘇童也好,私以為蘇童對女性的描寫,國內作家無人能出其右。

我想提一下劉以鬯(音同暢)

當我們談論今日的中國文學時,談論的只有他們


老人家去年仙逝,原本不適於出現在這份榜單中。但我想,劉以鬯有足夠的資格成為特例。談起意識流讀者都能想到那部少有人啃下的《追憶似水流年》和晦澀難懂的《尤利西斯》,當然意識流影響的不是大眾,而是文學本身,普通讀者沒必要和意識流較勁。但對華語文學影響甚深的反而不是喬伊斯,不是普魯斯特,是劉以鬯。華語文壇少有的、優秀的意識流作家——劉以鬯。我想即便老人家去年仙逝,憑藉對整個華語文壇的影響,破例進入這份榜單不算過分。

最後,十人榜單還餘下最後一個名額。我想,這最後的名額當屬80年代的先鋒作家們,還有那些深耕於生活苦難的作家們,還有那些21世紀,引領華語文學走向世界文學的領軍者們。

向你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