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逾期催收孰是孰非?按時還款才是正解!

近期,關於信用卡逾期催收的投訴呈上升趨勢,由此引發了輿論高度關注。一時間,逾期催收被貼上了"惡意"、"騷擾"的標籤,這種信貸機構的常規操作宛如洪水猛獸般令人望而卻步。信用卡逾期催收孰是孰非?爭議不斷的背後,問題的根源卻不該被忽視——信用卡消費應當正確使用、量力而行,消費後的按時還款才是關鍵。

惡意不還款,親人兩行淚

信用卡逾期催收是信貸行業內普遍存在的業務流程,銀行作為髮卡機構,催收回款是在監管部門嚴格的管控範圍內進行,對於國有銀行來說,更多了一份維護國家資產安全的責任。一般來說針對不同逾期客戶的特徵情況,銀行會採用短信、信函、電話、上門以及報公安和司法訴訟等多種催收方式。對於逾期天數超出一定期限的特殊情況,銀行也會委託給專業的第三方平臺進行清收,後者必須符合相應的准入資質、經過嚴格的篩選,並且定期接受監督質檢;一旦出現違規催收行為,還會受到相應的處罰。另外,銀行也並非不近情面、不可變通,針對還款時存在特別困難的情況,持卡人可向銀行提供符合條件的相關證明材料進行協商還款。

可以說,逾期催收已經是信用卡業務中必不可缺的一部分,其本意還是起到告知的作用,以防持卡人因一時疏忽忘記還款,影響個人信用記錄,對於借貸雙方是一種"雙贏"。不過,近年來國內信用卡逾期客戶量呈現上升趨勢,銀行等髮卡機構在開展逾期催收工作的過程中,卻遇到了不少惡意逾期行為。近期,某門戶網站就報道了福州一男子因拒絕償還銀行貸款,最終被法院強制騰房。結果在執行過程中,卻發現屋內藏有大量黃金、錢幣、首飾等貴重物品。另外,有些老賴試圖在打著公益維權幌子的網絡投訴平臺上聚眾抱團,以達到不還款的目的。其實,這些平臺非但不能免除欠款,平臺本身還無法保障客戶的個人隱私,容易引發盜刷等各種糾紛。

由此可見,與投訴中楚楚可憐的形象相比,所謂"老賴"並不等同於弱勢群體,此類人在惡意拖欠款項的同時,還在各個渠道上進行投訴,希望通過媒體曝光和監管機構的插手來使得自己免除債務。,這一群體的形成是對信貸金融體系的嚴重擾亂和破壞,也對社會核心價值觀造成極其惡劣的負面影響。因此,政府層面在不斷加大打擊力度,國內已經將"老賴"納入失信名單,並實行聯合信用懲戒措施,一旦納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老賴"乃至其家庭將承擔嚴重的後果。基本生活方面,本人及配偶將被禁止購房、租房和裝修,無法購買機票、火車票,不能出入境,甚至在進出高速路收費站時亦會被暫扣,不能購買保險、炒股。旅遊時,無法預定酒店、旅館。據悉,由於法院可執行財產範圍已不僅僅侷限於銀行卡中的資金,大多數線上支付賬戶也會被凍結,進而影響生活中已必不可少的網購。事業方面,老賴將不能在企業內擔任公司管理層。其子女不允許上重點民辦學校。如此看來,惡意不還款不僅無利可圖,還得不償失。

信貸消費千萬條,理性消費第一條

時代發展進步,大眾消費理念更迭,超前消費意識逐漸被國人所接受。當消費者逐漸適應甚至習慣於信用卡的快捷、便利,卻容易忽視對理性消費的把控。"想花錢"、"敢花錢"本沒有錯,但要建立在理性消費的前提下,量力而行、量入為出,要把錢花在刀刃上,不要讓信用卡消費變成額外的負擔。

另一方面,近年來"私器公用"的現象在信貸消費領域也是屢有發生。信用卡本應用於個人消費領域,不少持卡用戶卻將其用於生產經營活動、甚至創業投資。這種本末倒置的行為也容易誘發以卡養卡、套卡套現等高危連鎖反應。交通銀行信用卡中心專家介紹,根據交通銀行個人信用卡領用合約的相關規定,持卡人若將信用卡用於生產經營、投資等非個人消費領域,屬於違約行為,情節嚴重的,銀行有權取消持卡人的用卡資格並終止合約。

消費者應該明確信用卡的定位,不應脫離個人消費的軌道,更不能將信用卡信貸額度挪用為創業基金、投資本金或是企業運營的資金鍊。針對小微企業的發展需求,政府層面正在陸續推出鼓勵扶持政策。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就明確提出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因此小微企業應當充分利用政策紅利,尋求正當借貸渠道發展推廣業務,只有走正道才能行遠路,而不是鋌而走險以信用卡借貸作為"替代品"。

俗話說"誠信乃做人之根本"。在當前時代背景下,信用卡消費行為不是單純意義上的借貸關係,它已經成為個人徵信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國家徵信體系不斷完善,一張小小的信用卡卻關係到工作、學業、家庭乃至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持卡人在刷卡消費時切記保持理性,更要牢記按時還款這門信用卡"必修課"。持卡人對催收行為存在異議的,可以向銀行正規渠道(如官方客服電話)反映。另一方面,銀行對催收外包公司也應該注意對其資質的審核,並定期進行監督、審查,避免暴力催收情況的發生。而針對有融資需求的小微企業,面對國家陸續推出的鼓勵扶持政策,銀行也在響應號召,為此做出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