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英國〕威廉·瓊斯(William Jones)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經歷鄧小平開啟的改革開放階段後,中國經濟顯著增長,數億人口在 40 年間擺脫貧困,舉世為之震撼。改革開放政策的實施也使中國逐漸轉變成世界經濟製造中心。

早在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採取了很多措施,旨在利用不斷增長的收入推動科技進步,重振中國教育體系並實現現代化,從而最終提高中國的生產力。1977 年,中國恢復高考制度,大專院校向普通學生群體敞開大門,學生憑分數而非單純的政治因素入學。他還恢復了“文化大革命”期間撤銷的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1986 年,中國啟動了“863 計劃”,尋求在某些特定技術領域實現跨越式發展,在這些領域,中國可以發展自己的專門技術,確立其在世界範圍內的地位。以這種方式,中國已經轉變為高速鐵路系統最重要的生產國之一。中國還在核能領域確立了重要地位,而且還在持續發展。

習近平主席對這種轉變的重要性高度關切。2014 年 6 月,他在對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科技工作者的講話中指出:“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要敢於擔當、勇於超越、找準方向、扭住不放,牢固樹立敢為天下先的志向和信心,敢於走別人沒有走過的路,在攻堅克難中追求卓越,勇於創造引領世界潮流的科技成果。”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中國在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進步。根據 2014 年美國國家科學院提交的一份《中國崛起成為科學技術的主要貢獻者》的研究,在中國科技工作者中,工程師佔科技工作者的比例高於美國。此外,中國的學士學位授予數量已經達到美國的四倍。在中國,44% 的大學生選擇科學或工程領域專業;而在美國,這一比例是 16%。中國發表的科技論文總數從 1999 年的 6014 篇增加到 2011 年的 122672 篇,另據統計,中國科技論文被引用的平均次數也在逐年增加。儘管有多所中國大學在發展中國家的大學排行中位居前列,但大量中國學生還是被美國大學吸引,這表明還需要繼續在國內開展工作,推動中國教育機構升級,當然,這些數字表明中國確實已經步入正確軌道。

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作用

科技進步的真正根源是人類。科技進步以及一種旨在激發學生創新能力的教育體制的相應發展,是實現未來經濟增長的關鍵參數。因此,中國所作出的在科技進步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發展這一原則性承諾符合基本的自然法則。

我們還應該考慮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要性以及這方面對勞動力升級的要求。考慮到中國在“一帶一路”倡議及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創建過程中對基礎設施投資的重視程度,這一點至關重要。這種投資成功與否,取決於相對應的生產力提高措施以及這一基礎設施建設地區人口的技能水平。

《全球策略信息》創辦人林登·拉魯旭提出了一個重要觀點:“基本經濟基礎設施的本質特徵是,在經濟進程中,中間產品被作為整體來消費。基礎設施發展是最終產品的一項基本中間環節,正是因為在最終產品中可以找到對國民經濟有利的支付途徑,所以,就像對未就業畢業生提供優質教育的情形一樣,在這一基礎設施預期正當用途中,尚未實現的部分恰恰從整體上決定了這種經濟投入的淨產出的邊際稅率。”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例如,這意味著人口生產潛力及其物質經濟生活水平的發展必須以一定速率增長,而這種速率能夠使人享受到基本設施的好處,以及針對基本經濟基礎設施和產品生產與服務的基本設施化方式進行相關改善的好處。對這個國家而言,做不到這一點,原本造福於民的項目將變得無異於一隻‘白象’,成為一項沉重的負擔。針對基礎設施和生產方式的基本設施改善表現出一定潛力。就實現這種潛力所需的程度而言,工具的改進受制於整個勞動力人口的發展。

由此可見,基礎設施投資是縮減貧困以及維持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習近平主席在 2016 年 1 月舉行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開業儀式上的講話中強調了這一點。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

科技新突破僅僅是該進程中的第一步。接下來,必須將這些突破轉化為實際創新舉措,並且引進生產週期中。在前述的在中國科學院的同一講話中,習近平主席談到了這個問題。“我一直在思考,為什麼從明末清初開始,我國科技漸漸落伍了。”他說,“有的學者研究表明,康熙曾經對西方科學技術很有興趣,請了西方傳教士給他講西學,內容包括天文學、數學、地理學、動物學、解剖學、音樂,甚至包括哲學,光聽講解天文學的書就有 100 多本。是什麼時候呢? 學了多長時間呢?早期大概是 1670 年至 1682 年,曾經連續兩年零五個月不間斷學習西學。”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為什麼這樣的知識學習沒能引領中國走向科技復興呢?習近平主席指出,問題在於“當時雖然有人對西學感興趣,也學了不少,卻並沒有讓這些知識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起什麼作用,大多是坐而論道、禁中清談”。“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破除一切制約科技創新的思想障礙和制度藩籬,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推動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打通從科技強到產業強、經濟強、國家強的通道,以改革釋放創新活力,加快建立健全國家創新體系,讓一切創新源泉充分湧流。”習近平主席說。

美國《全球策略信息》華盛頓辦公室主任瓊斯:中國在創新知識經濟

由解讀中國工作室編著的《讀懂中國:海外知名學者談中國新時代》一書已經全面上市,小編會通過頭條和微信公眾號來節選推出,(注意注意!劃知識重點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購買閱讀。請大家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