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襄陽改革開放40週年——林文靜:挺著大肚子上夜班

【人物名片】

林文靜,女,81歲,中國電信襄陽分公司高級工程師。

致敬襄陽改革開放40週年——林文靜:挺著大肚子上夜班

【人物故事】

雖已年過八旬,但林文靜的思路清晰,語速很快。

跟名字剛好相反,林文靜做起事來風風火火,從不拖泥帶水。同事們說,這正是林文靜大半輩子的工作風格。

1937年,林文靜出生於廣西柳州。初中畢業後,看到當時的柳州市通信部門在招工,她就報名了。從此,與通信結緣。

十幾歲的小丫頭要去工作,父母開始不相信,等確認事實後,表示強烈反對。

林文靜很倔強,不顧父母的反對就去上班了。

她被安排到人工交換機房,成了一名機務員。“那時候,人們打電話跟現在不一樣,全靠人工轉接。”回憶往事,林文靜邊介紹情況,邊用手比劃著怎樣進行人工轉接電話。

工作幾年後,林文靜返回學校繼續讀書。1962年,她被調到襄陽,進入當時的電信部門,成了一名工程師。

在襄陽電信部門,林文靜從事的工作仍然是老本行——人工電話機務員。

據她回憶,當時辦公條件很差,連一座像樣的辦公大樓都沒有,大家窩在解放路的兩間木質結構的房子裡工作,夏天熱、冬天冷。

林文靜說,那個時候大家不但上白班,還要輪流上夜班。在她懷孕的後期,還挺著大肚子上夜班,在交換機房裡穿梭工作。因為作為一名人工電話機務員,不但要幫忙轉接電話,還承擔著維護正常通話的重任。

盧冬林是林文靜的二女兒。她女承母志,也從事通信工作,現已成為中國電信襄陽分公司的政企業務骨幹。盧冬林說,在她的童年記憶中,母親陪伴自己的時間非常有限,她們姐妹三人的大部分時間是在幼兒園裡度過的。“因為人工電話離不開人,母親每天要上班,沒有時間照顧我們,就把我們放在幼兒園裡託管,一託管就是一個星期。”

即使女兒們在家,林文靜多半也照顧不了。她上夜班時,就把女兒們鎖在家中。有一次,她去上夜班了,小女兒半夜醒來,哭著找媽媽。最後還是好心的鄰居把她帶到家中幫忙照顧。

回憶往事,林文靜很是唏噓。說到現在,她的情緒有些激動。她說,作為通信行業的一名“老兵”,從來沒有想到國家的通信產業發展得如此迅猛,特別是改革開放的這40年。

林文靜說,手搖電話、呼機、大哥大等早已成為歷史,就連程控電話也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移動互聯網電話,憑著一部智能手機可以走遍全國了。

盧冬林告訴記者,別看母親已年過八旬,但面對日新月異的通信行業發展,她從來沒有落下,步步緊跟。“微信、手機支付,她玩得很溜。”“去超市買東西,經常有人誇我是一個很潮的老太太!”林文靜自豪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