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襄阳改革开放40周年——林文静:挺着大肚子上夜班

【人物名片】

林文静,女,81岁,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高级工程师。

致敬襄阳改革开放40周年——林文静:挺着大肚子上夜班

【人物故事】

虽已年过八旬,但林文静的思路清晰,语速很快。

跟名字刚好相反,林文静做起事来风风火火,从不拖泥带水。同事们说,这正是林文静大半辈子的工作风格。

1937年,林文静出生于广西柳州。初中毕业后,看到当时的柳州市通信部门在招工,她就报名了。从此,与通信结缘。

十几岁的小丫头要去工作,父母开始不相信,等确认事实后,表示强烈反对。

林文静很倔强,不顾父母的反对就去上班了。

她被安排到人工交换机房,成了一名机务员。“那时候,人们打电话跟现在不一样,全靠人工转接。”回忆往事,林文静边介绍情况,边用手比划着怎样进行人工转接电话。

工作几年后,林文静返回学校继续读书。1962年,她被调到襄阳,进入当时的电信部门,成了一名工程师。

在襄阳电信部门,林文静从事的工作仍然是老本行——人工电话机务员。

据她回忆,当时办公条件很差,连一座像样的办公大楼都没有,大家窝在解放路的两间木质结构的房子里工作,夏天热、冬天冷。

林文静说,那个时候大家不但上白班,还要轮流上夜班。在她怀孕的后期,还挺着大肚子上夜班,在交换机房里穿梭工作。因为作为一名人工电话机务员,不但要帮忙转接电话,还承担着维护正常通话的重任。

卢冬林是林文静的二女儿。她女承母志,也从事通信工作,现已成为中国电信襄阳分公司的政企业务骨干。卢冬林说,在她的童年记忆中,母亲陪伴自己的时间非常有限,她们姐妹三人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幼儿园里度过的。“因为人工电话离不开人,母亲每天要上班,没有时间照顾我们,就把我们放在幼儿园里托管,一托管就是一个星期。”

即使女儿们在家,林文静多半也照顾不了。她上夜班时,就把女儿们锁在家中。有一次,她去上夜班了,小女儿半夜醒来,哭着找妈妈。最后还是好心的邻居把她带到家中帮忙照顾。

回忆往事,林文静很是唏嘘。说到现在,她的情绪有些激动。她说,作为通信行业的一名“老兵”,从来没有想到国家的通信产业发展得如此迅猛,特别是改革开放的这40年。

林文静说,手摇电话、呼机、大哥大等早已成为历史,就连程控电话也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移动互联网电话,凭着一部智能手机可以走遍全国了。

卢冬林告诉记者,别看母亲已年过八旬,但面对日新月异的通信行业发展,她从来没有落下,步步紧跟。“微信、手机支付,她玩得很溜。”“去超市买东西,经常有人夸我是一个很潮的老太太!”林文静自豪地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