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郡“撒錢”求資質 誰為其買單?

4月30日,一汽夏利發佈公告稱,“天津一汽夏利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擬以整車相關土地、廠房、設備等資產負債出資,南京博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現金出資,在公司所在地成立合資公司,生產新能源車型。”雙方已於4月29日簽署了《關於成立合資公司的框架協議書》。


博郡“撒錢”求資質 誰為其買單?



公告中指出,合資公司註冊地為天津市西青區京福公路578號,正式一汽夏利的辦公所在地。並且,博郡汽車優先並儘量多的聘用一汽夏利員工。

有消息人士稱,博郡汽車將以至少10億元的資金入股,未來將持有合資公司絕對控股的股份,一汽夏利則以生產資質、廠房、人員等出資,佔小部分股份;此外,合資公司需擔負一汽夏利部分債務。

分析人士指出,從曝光的消息來看,表面上是博郡與一汽夏利合作,實際上更像是博郡10億買資質。他同時表示,博郡著急了,背後可能有人替他買單。

代工後仍選擇資質


通過曝光的合作細節,不難發現,博郡汽車可以由此獲得新能源汽車的生產資質,對於此前的立下的豪言壯語起到促進作用。

生產資質是新勢力造車企業面對的一道門檻,解決的路徑目前來看,其一為代工,其二為購買資質。有聲音表示,福特的經歷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黃希鳴的做事風格。

不同於蔚來、小鵬等新勢力造車企業創始人互聯網背景,博郡黃希鳴更像是傳統汽車的發展道路。

資料顯示,目前新勢力造車企業例如蔚來、小鵬,已經找到了穩定的代工工廠,威馬、理想智造則通過收購獲得生產資質。不過,在代工模式初期,並不被大家看好,但是2018年12月,工信部公佈《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辦法》,這意味著,工信部第一次正式明確了汽車“代工”生產的地位。

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代工模式被認可,各方資源將得到有效的整合利用,對受到資質約束的造車新勢力的發展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有利於造車新勢力發展,有利於充分利用現有產能,也利於企業降低管理成本等等。”


博郡“撒錢”求資質 誰為其買單?


消息人士透露,此前,博郡汽車曾經嘗試向發改委申請資質,那時博郡在南京生產試製車間生產了幾十輛車,交由發改委測試,但是申請過程中,發改委審批中止了,由此,博郡並未走通自己拿資質的這條路。

因此,博郡汽車在2018年3月,已與一汽吉林正式簽署項目戰略合作協議,通過一汽吉林的工廠代工生產博郡品牌電動車型。

有輿論稱,在找到代工廠後,為什麼還要花錢買資質,把錢放到其他地方不會更好嗎?

10億“買資質”值不值?


不管是代工還是收購資質,其最終的結果,無非是能夠讓自己的概念車順利落地。不可否認,在代工模式裡,新勢力們其實也有著相當大的造車自主權,比如改造舊工廠,建設新工廠。隨著良性發展的不斷深入,從技術研發到實質製造,完全由新勢力掌握,只不過,礙於造車資質,尾部依然逃不過要貼上合作伙伴的標識,同時,每輛車的利潤,自然也是會進行分紅。

或許,博郡認為資質更加重要,但是十億元對於起步階段的企業仍舊是一筆不小的數目。

資料顯示,蔚來曾一度陷入資金緊張的境地,其財報指出,蔚來汽車2018年度全年淨虧損96.39億人民幣,同比增長92%。此外,2018年ES8總產量為12775輛,全年共交付新車11348輛,據統計,目前蔚來已經交付完成1.5萬量左右ES8,成為新勢力造車企業中交付的頭部企業。不過,蔚來年報中也表示停止上海嘉定生產基地的建設計劃,而這在業內看來,面對96億元的鉅額虧損,蔚來在資金方面實屬吃不消了。

博郡“撒錢”求資質 誰為其買單?


有行業人士表示,“10億元可以做很多的事。目前來看,博郡汽車一直在向外界傳遞著‘我在認真造車’的信息,而其品牌知名度幾乎為零,相比於蔚來、小鵬等新勢力造車企業,博郡在宣傳方面確實落後不少,無論是從曝光、理念等方面都顯得發力不足。”他同時表示,“按照博郡黃希鳴十幾億弄出三個平臺的說法,10億元如果放到研發、生產、人才團隊建設、營銷、用戶體驗店等方面,對於品牌本身將是一個不錯的提升。”

記者通過企查查APP發現,博郡汽車目前完成了三次融資,但金額並未透露,不過有消息人士透露,博郡汽車創辦至今總共進行了4輪融資,已經到位的資金有30多億元。

對於消息中透露出的出資至少10億元建立合資公司一事,由於成立合資公司的操作機制不同,是需要直接投入資本,由此不難發現,10億元對於博郡來說是一筆不小的費用。此外,在產品尚未投入到市場中的情況下,仍要承擔一部分一汽夏利的負債。

一汽夏利2019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顯示,一汽夏利一季度實現營業收入1.35億元,同比下降64.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99億元,延續了去年同期虧損的狀況,扣非後淨利潤-2.29億元。根據此前一汽夏利發佈的年報,公司2018年營業收入11.25億元,同比下滑22.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30.85萬元,同比增長102.27%;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12.63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業績扭虧為盈的背後,是一汽夏利變賣資產所致。截止2018年10月29日,一汽夏利作價29.23億元向控股股東一汽股份轉讓其所持一汽豐田15%的股權。對此,有行業人士表示,一汽夏利已經賣完所有資產,只剩下“殼”,和相對落後的工廠、生產線,至於說,博郡夏利完成合資後需不需要改造工廠生產線,目前還不得而知。

針對此種現象,有輿論稱,或許有人在博郡背後為其買單。

博郡的機會在哪?


此前,同樣選擇了一汽夏利的拜騰汽車,在資質購買中雖然只用1元購買了一汽華利,但實際上支付了接近9億元的大額開支,而其最近一筆完成的融資是2018年的5億美元。為了生產資質和製造交付,拜騰只能繼續啟動新一輪融資計劃。

博郡是否會遇到同樣的資金問題,暫不得知。此前博郡創始人黃希鳴曾透露,前面所謂幾輪融資是政府扶持基金和其他機構的大額基金。與此同時,博郡汽車分別在南京浦口區、淮安高新區、上海臨港經開區拿地建廠,再加上與一汽夏利建立合資公司,在不少人眼中,博郡汽車也踐行著撒錢的行為。如此看來,未來博郡如何消化幾十萬的產能將是一個重要問題。

博郡汽車成立時間較早,但是真正出現在人們視野中的時間較晚。同期企業,像蔚來、小鵬、威馬等都已經開始交付,在新能源汽車風口下,他們抓住了機會,搶先一步佔得了資源,那麼反觀博郡選擇一汽夏利是不是一種無奈之舉呢?

也有人認為,在新能源補貼退潮下,博郡這一次算是抓住了政策的尾巴。據瞭解,在2018年9月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期間,天津市新能源汽車產業聯盟成立。會議表示,推動天津市內新能源整車企業融合發展,實現共建共享共贏。隨即,天津市通過簽署協議等方式,助力新能源汽車產業融合。

對此有分析人士表示,此次博郡消耗大量資金合作背後,很有可能由地方為其分擔壓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