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眼下正是野蘆蒿上市季節,大棚裡的蔞蒿早已割了2、3茬。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兩三年前村裡遍地是蘆蒿棚,如今卻零零散散。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其實蘆蒿的經濟價值相對來說還是不錯的,比水稻要划算很多,就是辛苦些。春節時最高可賣20多塊一斤。可就是這樣的行情,村裡人還是不願種,不多種。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方面。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最重要的就是技術,比不得黃瓜,茄子,從選苗、育種、扦插、管理再到收割,環節眾多,細緻講究,才能保證每茬都有好的收成。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種蘆蒿的家庭收割季節每天都要2.3點起床,從收割,整理,挑選到裝框上車都要人工,辛苦自然不說了,家裡人忙不過來還要僱人,如果能實現大部分機械化操作,那麼效率提高的不止是一點點。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外地蘆蒿充徹市場,外地蘆蒿田間地頭直接裝袋,不單獨捆紮,整包開賣,價格比當本地的要便宜1~2塊每斤,一些商販收購回去進行二次包裝後再出售,即便除去人工還是划算,這樣的競爭機制必然會削弱本地蘆蒿競爭力。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蘆蒿喜暖怕熱,江淮地區普遍在國慶上市,提前上市忽然好,但這時的賣相自然不好,有開花結籽現象,口感自然不脆爽,商品價值大打折扣,價格上不去,大家買也是圖個新鮮。所以錯峰種植,交錯上市。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蘆蒿分青蒿和白蒿,青蒿和白暠開花時串花,造成變異,青蒿不青,白蒿不白,品相和口感大打折扣,商販自然有壓價的理由,所以在育種時必須精挑細選,才能保證產品的優良性。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蘆蒿產品深加工,開發附屬產品。一些種植地區已經有蘆蒿茶,蘆蒿保健品等產品問世,值得借鑑。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蘆蒿屬鮮貨,不耐運輸和貯存,限制了蘆篙產業的發展,可以做好產品真空包裝,將蘆蒿推向更廣闊的市場。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形成當地的蘆蒿品牌,增強品牌意識和品牌價值。

蘆蒿種植從興盛和走向衰落之我見

如果蘆蒿種植過程中能得到相關部門的支持,形成蘆蒿產業鏈,必將造福於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