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假日經濟真正成為促進消費好抓手


讓假日經濟真正成為促進消費好抓手


今年五一,本來只有一天的假期,恁是被拼出了一個四天的小長假。

“本週上八天班,然後休四天,然後再上六天。五一就給放一天假,還愣給湊個小長假!我用你湊啊?上五天休兩天,上兩天休一天,上兩天休兩天,這個節奏多舒服呀!”一個網友如此吐槽。

對於現在湊出來的長假,有些人並不買賬,“這就是不想放棄假日經濟嘛。”


從2009年開始的第一個國慶長假,到今年已經20年了。在這20年間,“黃金週”出遊人次從2800萬人次增長到7.26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規模從141億元增長到5990.8億元。

不論是“大長假”還是“小長假”,固然對普通勞動者和消費產業來說,看似是雙贏的皆大歡喜,但越來越多的人不滿意這種“湊”出來的“把戲”,倒不是因為大家不想有連續的長假,而是從20年的經驗來看,休長假產生的“疲勞”比不休假還累人。

“湊”出來的假期,前後至少都要多上一天班,這就已經很辛苦了,而長假的旅遊和探親活動,也並不完全是一件讓人放鬆的事。

假日經濟是推動經濟的重要動力,這一點對發展經濟來說肯定是必須的,所以提倡假日經濟無可厚非。這些年以來,國家對假日經濟監管與保護力度也越來越大,從嚴禁假期惡性漲價到維護消費者旅遊的各項權益,從提供各項數據幫助消費者行得更順、玩得更爽,到吃得更安全、買得更放心,都下足了功夫。

但是正如前文所述,這些假期很多都是把前後雙休日挪過來湊的,所以對普通勞動者來說,假期前後都要承擔更大的工作量,假期還要為“假日經濟”做貢獻。過這樣一個“不真實”的假期,對他們來說比正常上班要辛苦多了。

因此,既然假日經濟是切切實實的“消費拉動”經濟,那就應該讓假期也成為真真實實的假期,不要調換雙休日,給勞動者造成休假的“假”像。假日不能僅僅成為拉動經濟的工具,更應該成為普通勞動者愉快享受的日子!



撰文|成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