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作者 | 一味清歡

自上映以來,《何以為家》幾度上了熱搜,這部聚焦底層邊緣生活的現實主義題材影片,賺足了觀眾的眼淚,也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影片開頭就是令人震驚的場景:12歲的男孩贊恩和父母一起接受法官的庭審,法官問贊恩知道為什麼在法庭嗎,贊恩回答說知道,“我想起訴我父母,因為他們生了我。”

光看這段,你會以為這是一個孩子控訴父母生而不養的悲劇,但隨著謎底被揭開,答案讓所有人都沉默。

01 孩子的悲劇

影片著重刻畫了4個孩子:贊恩,薩哈,約納斯,梅蘇姆。

12歲的贊恩身上有著不符合他這個年紀的成熟,作為家中長子,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做事補貼家用和照顧弟弟妹妹,過得十分辛苦。他很羨慕那些可以去上學的孩子,但他知道自己永遠也無法像他們一樣快樂,因為家裡窮得連床都沒有,時刻都有數不清的事在等著他做。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比起贊恩,11歲的薩哈顯然過得輕鬆得多,作為一個女孩,她不需要承擔過多的家庭責任,再加上房東阿薩德的示好、父母的愧疚和哥哥的保護,她幾乎沒受過什麼罪,只是這樣的生活卻需要付出巨大的代價。當她初次來月經後,就被父母匆匆嫁給阿薩德,婚後因懷孕大出血而死。

親眼看著薩哈被強制送給阿薩德,贊恩十分憤怒,可他無能為力。不想再待在這個吃人的冷漠家庭,贊恩憤然離家出走,誰知再回來時,卻發現薩哈已經死了。他一怒之下,拿著刀子刺傷了阿薩德,最終被判5年監禁。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約納斯是贊恩在離家時收留他的埃塞俄比亞移民拉希爾的兒子,才1歲,由於沒有合法身份,為了避免被驅逐出境,他一直被拉希爾偷偷餵養。在拉希爾被抓走後,約納斯被贊恩接收,兩人相依為命了一段時間,可生存唯艱,贊恩迫不得已將他送給了承諾會給他找戶好人家的阿斯普洛。好在約納斯最終被找到,與拉希爾團聚。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梅蘇姆是贊恩離家時交的朋友,敘利亞人,靠賣些小玩意養活自己,一直在攢錢去瑞典,最大的願望是希望有一間自己能決定誰進出的房間。影片沒有交代她的結局,誰也不知道她最後有沒有去成瑞典。

這4個孩子,本該擁有像其他同齡孩子一樣快樂的童年,卻因為現實生活過早地承受常人無法想象的艱苦磨難,一個進監獄,一個死亡,一個差點被賣掉,一個流離失所。這些悲劇的背後,有著父母無法推卸的責任。

如果贊恩的父母沒有逼薩哈嫁給阿薩德,贊恩和薩哈的結局不會這麼悲慘;如果拉希爾在明知自己是黑戶的情況下,不執意生下約納斯,那約納斯不會過著見不得光的生活,還差點被賣掉;如果梅蘇姆的父母好好照顧她,她就不會小小年紀為生存奔波……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生養孩子是為人父母的責任,可他們的父母生了他們,卻沒能給他們一個快樂無憂的環境,讓他們還未長大就嚐盡世間苦難,造成一生的悲劇。

孩子的悲劇尚有父母可以追究過錯,那父母的悲劇呢?

02 父母的悲劇

影片中的孩子是悲劇,父母同樣也是悲劇。

贊恩的母親在法庭上對贊恩的辯護律師說:“我這一生都是奴隸,你還敢批評我?你有什麼權利批評我?你有我這種處境嗎?我經歷的你經歷過嗎?你永遠不會,因為你活不下去,你連做噩夢都活不下去,換成我是你,你早就上吊自殺了。”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贊恩的父母也是像贊恩和薩哈一樣長大,從小就過苦日子,年紀到了就結婚生子,為了養活一大家子,他們願意做任何事。

他們沒有證件,無法得到體面的工作,只能投機做些小買賣,賺取微薄的生活費。影片中有個場景,薩哈去藥店用處方買藥,然後母親領著孩子們將藥搗成粉末,浸泡在衣服裡,賣給在監獄服刑的囚犯。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犯法的,可為了生存,他們還是去做了。

他們的家是從阿薩德那裡租來的一間房,連床都沒有,一家近十口人擠在一起打地鋪,可這已經是他們拼盡全力提供給孩子們的最好生活條件了。阿薩德看上了薩哈,如果不把薩哈嫁給他,那連這樣的條件都沒有,等待他們的將是流落街頭,所以他們不得不忍痛將薩哈送了出去。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與他們有著同樣生存困境的拉希爾,為了不被驅逐出境,靠假身份與兒子約納斯過著東躲西藏的日子,住在用木板搭成的簡易棚子裡,隔一段時間就換一個僱主,拼命攢錢買一張假身份證。她上班時偷偷把他放在廁所的隔間,一邊工作一邊照顧他,過得十分辛苦。

但即使在這樣的困境下,拉希爾也盡最大可能給約納斯提供一個舒適的生活環境,給他最多的愛,除了見不得光外,沒讓他受半點委屈。可惜,最後她被抓進監獄,差點釀成無法挽回的悲劇。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贊恩的父母和拉希爾,都是受苦長大的,生了孩子後,拼命給孩子提供一個儘可能舒適的環境,可結果卻與之相悖,不僅他們在受苦,他們的孩子也跟著受苦。

試問,如果有能力活下去,誰會逼著還未成年的親生骨肉嫁人?誰願意自己的孩子跟著自己受盡苦楚顛沛流離呢?

他們不是生而不養,而是養而不能。

03 社會的悲劇

贊恩因為父母生了他而將父母告上法庭,在控訴父母養而不能的同時,又何嘗不是在控訴這個不給人活路的社會呢?

影片中除了贊恩和拉希爾兩家外,還一筆帶過了許多有著同樣困境的家庭,他們沒有合法身份證明,生活的環境髒亂差,大人拼命賺錢,孩子剛學會走路就要幫家裡做事,女孩子來了月經就要被逼嫁人,所有人都在為生存奔波忙碌,

活著已成為一件枷鎖,將所有人都牢牢鎖在苦難裡。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他們也曾想過反抗,贊恩離家出走,薩哈在被送走時大喊大叫,拉希爾拒絕將約納斯賣給阿斯普洛,他們都想以一己之力保護自己想要守護的東西,可惜他們的力量太不堪一擊,僅僅“生存”兩個字,就足以將他們擊垮。

影片開頭,贊恩的父親說:“我們誰都不是,誰都可以擠兌我們。”

已經嚐盡生存苦楚的父親,早已熟知生活的真相,作為底層邊緣人物,他或許曾像贊恩一樣反抗過,但無疑最後都被生活打敗,於是他不得不收起稜角,接受殘酷的現實,拼命賺錢,努力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好一點。

《何以為家》:這不僅僅是孩子的悲劇

贊恩的父親代表著在底層苦苦掙扎的群體,發生在他身上的悲劇,就是底層群體的悲劇,而這一悲劇背後,直指社會制度的缺陷。正是社會制度的缺陷,讓他們被生存壓垮,讓活著成為悲劇。

好在,影片最後還是讓人看到了希望,贊恩對著鏡頭微微一笑,意味著沒有合法身份證明就無法生存的時代即將過去,或許這就是社會進步的過程,用小小的一步,改變個人的悲劇,從而改變社會的悲劇。

清歡簡介:

一味清歡,90後天蠍女,愛寫作愛自由,願攜清歡一味,度人生百年。微信公眾號:一味清歡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