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四月,万众瞩目的北京国际电影节拉开了帷幕。

而在今年的北影节名单中,有两部来自黎巴嫩的电影备受影迷关注。

其一,是17年威尼斯电影节上的惊喜之作《羞辱》,也获得了同年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该片以中东的政治、信仰问题为引,启发人们对人性的深度思考。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其二,是今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有力竞争者,同时也被国内引进、并更名为《何以为家》,上映不到一周时间,已斩获1.5亿票房。

《伽百农》

كفرناحوم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与《羞辱》不同,《伽百农》是以小孩的视角展开,讲述中东穷孩子们的故事。

影片开头,便是一场“异常”的庭审现场。

12岁的小男孩扎因(赞恩·阿尔·拉菲亚 饰)因恶意伤人而入狱服刑,期间竟将自己的亲生父母告上法庭,起诉原因则是:

“因为他们生了我。”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法庭之上,小男孩一脸平静,言语间散发着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

至此,故事倒叙正式开始,发生在这场起诉背后的故事,也在女导演娜丁·拉巴基的镜头下缓缓铺陈。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扎因出生在一个贫困的黑户家庭,他们没有身份,无法解决温饱,却拥有上十口家人。

家庭人口的繁重加剧了生活的压力,一家子过得异常艰难。

相较年长的扎因挑起了养家的重担,一边赚钱补贴家用,一边照顾弟弟妹妹们,经常带着他们上街卖水果汁。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即使在这样的生活条件下,扎因依旧尽可能为弟弟妹妹们塑造出安稳的童年生活。

尤其是对他11岁的妹妹,萨哈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萨哈给予哥哥的,是全身心的信任与依赖。

而对于扎因,保护好自己的妹妹,也是他承担家庭、继续生活的意义所在。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好景不长。

一直以来,房东的儿子对漂亮的萨哈虎视眈眈。

11岁的萨哈刚来初潮,父母便立刻决定将她出嫁,以换取目前这个居所的稳定。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萨哈不愿意离开,扎因也奋力反抗,可惜,两个小孩的挣扎在成年男性——父亲的面前不过一场儿戏。

于是,萨哈被强制带走,扎因苦追无果,愤恨之下,离家而去。

从此,开始了流浪生活。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来到一个萧条的游乐园,并在这儿碰到了黑人女工拉希尔

拉希尔也是没有身份的人。

她本是白人家庭所雇的女佣,却因意外怀孕而离开雇主家(在黎巴嫩,怀孕的外国女工会被遣返),独自打工谋生。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白天,她把自己的孩子尤纳斯藏到公厕里,在隔间中喂奶、照料,到了晚上,又用行李箱将小婴儿偷偷运回家。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直至收留了无家可归的扎因,如此心惊胆战的生活方式才得到了一丝改善。

扎因细心又机灵,每天白天,拉希尔出门上班时,他便留在家中照顾尤纳斯。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在这个“家庭”中,扎因体味到了从未有过的温暖,与母爱。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然而,神总是不愿眷顾这个无处可依的孩子。

负责给拉希尔制作假证件的,是一个叫阿斯普洛的人贩子。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拉希尔无力支付新证件,又不愿将孩子尤纳斯卖给他,只得每日守着一丝侥幸过活。

可惜,政府最终还是抓住了无身份的拉希尔。

没有任何奇迹发生的,她将被遣返回国。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从那天起,拉希尔凭空从孩子的世界中消失了,再也没回过家。

没有存粮,没有钱,扎因决定带着尤纳斯出门,寻找拉希尔。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找到了制造假证的阿斯普洛,并了解到他可以帮人换身份,将自己送到“孩子可以自然死亡”的国家去。

于是,找不到拉希尔的扎因,决定带着尤纳斯一起谋生,等赚够了钱,就换一个新的身份,开始新的生活。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尝试用各种方式去维持生计,从而独立抚养一个婴孩。

比如变卖生活用品,讨要救济粮。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甚至用亲生母亲曾教导过的方式去赚钱:将浸没了曲马多饮剂的衣服作为毒品,卖给那些堕落的青少年。

这样的做法,也使他遭受了街头混混的殴打。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直到有一天,房东将一把打不开也撞不坏的锁挂上了房门,而他攒下的所有钱财都在屋内。

拼命挣扎后的绝望,使得扎因几近崩溃。

即使使出了浑身解数,他依旧无法摆脱自己烂泥般的人生。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犹豫再三,无家可归的扎因将尤纳斯交给了人贩子阿斯普洛。

作为报酬,他将拥有四百美金,并坐上船只逃离这一切,逃离这片土地,这样的人生。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而到了这一刻,他才终于大哭,彻底明白:自己根本无法保护任何人。

无论是曾经的妹妹萨哈,还是现在的小婴儿尤纳斯。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出境需要用到自己的证件,而扎因离家时愤怒而匆忙,如今只能重新回家讨要。

然而,家人却告诉了他一个惊人的真相。

这件事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为此拿起了刀,也为此被押送入狱。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在入狱期间,母亲前来探望扎因。

面对儿子的冷待与愤恨,母亲满怀希望地告知:

"我又怀孕了。"


“等你出狱,就会拥有一个小妹妹。”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对于这样只知生育,从未尽到抚养义务的父母,新生命的诞生仿佛一道新的噩耗,将扎因的千疮百孔的心刺穿得更深。

为此,悲愤无力、痛苦不堪的他,选择将父母告上了法庭……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看完《伽百农》的观众,大多为主演赞恩·阿尔·拉菲亚的表演所折服。

这样小的孩子,究竟如何做到将扎因的喜怒哀乐演绎得如此真实的?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实际上,能将扎因这个难民小孩的形象诠释得如此动人,主要源于角色的经历、与拉菲亚自身生活经历的强烈共鸣。

没错,扎因的扮演者并不是专业演员,他本就是一名黎巴嫩难民。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戛纳电影节上的导演娜丁·拉巴基与主演拉菲亚

赞恩·阿尔·拉菲亚出生于叙利亚,后举家逃亡至黎巴嫩,以难民身份在黎巴嫩生活了足足八年。

在导演娜丁·拉巴基说服他出演这部影片时,拉菲亚正好12岁,与扎因一样。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甚至不识字。

直到《伽百农》走上电影节,名声享誉全球,拉菲亚才得以迁至挪威,开始接受教育。

可以说,主演拉菲亚的人生,就是影片中一部分故事的现实化具象。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如此,观众也不难想象,中东还有多少像拉菲亚、扎因这样艰难生存着的孩子们。

他们正身处地狱,日复一日,在绝望中挣扎。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又有多少像扎因父母一样的夫妻,自身难保却不断生育,以此彰显自己的价值,将“孕育生命”视为卑微人生中的唯一属于自己的高光时刻。

在什么都没准备好的情况下,他们如此轻率而飘渺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新生命,又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摧毁”。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影片最后,母亲来监狱里探视扎因,告诉他自己怀孕的消息。

直至那时,她用的依旧是这样的描述:

“上帝拿走了一些东西,就会还给你另一些东西。”

好像她依旧是一位神圣的、受到上帝眷顾的“母亲”。

因此,扎因再也无法忍受。

连物品都有生产批号,有出生日期和保质期,这些孩子却没有身份,被挤压在底层社会的夹缝里。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男孩是养家赚钱的工具,女孩则是可以卖掉换钱的生育娃娃。

他们从未作为“人”而降生。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而让这些孩子们睁开双眼,发出新生的啼哭,是多么无情的、不负责任的行为。

扎因的发言,是在为每一个像他一样,没有身份、没有基本权利保障、无法受教育、甚至无法生存的难民孩子发声。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他站上法庭,不过只是想告诉大人们:

——不要再生了。

放过这些可悲的、只为受苦而出生的新生命。

2004年,日本知名导演是枝裕和曾执导了一部经典影片《无人知晓》

该片讲述了四个被母亲抛弃的孩子艰难谋生的故事。

出演长兄的14岁少年柳乐优弥,凭借其出色而克制的表演,成为了最年轻的戛纳影帝。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作为同类型的故事,《伽百农》虽未能在戛纳获奖,也同样获得了重量级的提名与大众的认可。

是枝裕和将故事拍得平淡而冷静,观众们于无声中听惊雷。

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则更偏向纪录片视角,影调虽不至于冷感,却也并未过度渲染,画面呈现出很强的纪实感

同样是表述对“只生不养”的批判,二者各有风格,并无好坏,但后者显然在真实感上略胜一筹,因此,其拍摄难度也相当之高。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伽百农”,曾是圣经中圣地之名,是显现神迹的地方。

而在阿拉伯语中,这个词却译为“混乱”;这里是黎巴嫩的贫民窟,穷孩子扎堆,毫无圣感,仿若地狱。

他们如此弱小,内心追寻着圣地的光芒,昂头都显得吃力而脆弱;身躯却历经世间苦难,宁愿从未诞生于此。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我们多么希望,全世界的孩子都能够笑着、在“爱”里长大。

而不是像扎因一样,直到故事的最后一刻,才露出唯一的笑容。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往期精彩回顾

1.一回归就是豆瓣9.4,吹爆这个小变态

2.他运毒,他招妓,却给世界带来了温暖

3.才到3月,今年最佳华语电影!

4.豆瓣9.5分,丧气渣女也人人爱

5.豆瓣9.3,提前预定年度华语最佳

6.史上最硬核的成人向动画,从头嗨到尾

7.他们完成了史上最牛的「翻墙」

12岁,他将父母告上法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