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从康熙中期以来,清朝皇帝就开始了建园大业。圆明园、颐和园、静宜园、畅春园等一座座皇家园林拔地而起。

放在今天, 我们自然要大呼败家。出乎意料的是,修院子对于清朝皇帝来说,其实是刚需。

紫禁城作为皇帝的居所,按理说,不会差到哪里去。但凡是就怕比较,人比人得死,货比货得扔。和宫外比起来,紫禁城确实不是人住的地方。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紫禁城

1.环境不好

紫禁城的面积非常的小,只有可怜的0.72平方公里。和汉、唐的宫殿面积根本不能比。因为从一开始,紫禁城的目标很明确:

1.供皇帝日常居住

2.权利和政治的中心

其他的功能,则不考虑在内。不像汉代,皇宫修建的和城池一样的,什么都不缺。图书馆、园林什么都有。皇帝的小日子过的不要太惬意。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面积小也就算了,关键是还挤。完全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只有北大面积四分之一的地方,挤了9000多间房子。而且中轴上雄壮宽广的主殿又占了不少位置。毫不夸张的说,剩下的地方可以说是房子挤房子,密密麻麻。

这样的环境,扪心自问一下,能住的舒服么?

但是真正给皇帝日常生活造成困扰的,还在下面

1.不适应

满清来自于关外辽东这样的苦寒之地,为了适应这样的环境,一些特征都已经进化出来了(从长相上就可以看出来)。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结果跨了那么大的纬度来到了北京,确实不适应。

2.紫禁城内部构造奇特

首先,紫禁城外面的宫墙比较高,密不透风。加上里面建筑还比较密集,住的就和牢笼一样。

其次,散热功能不行。为了防止刺客,紫禁城里没有树(重要的地方绝对没有,小地方不能保证)。同时,紫禁城里面虽然不缺水,但基本都是水井,地表上没有湖泊。不像未央宫,直接拿四分之一的面积修了个人造池。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所以,夏天对于清朝皇帝来说,真的是个噩梦。

3.规矩多

此外,规矩多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紫禁城作为权利和政治的中心,即使是皇帝,也不能随心所欲。

做什么都有条条框框管着,连临幸妃子都有种种约束。想要变更,又不太可能。所以,"出逃"就成了最好的选择。

到了宫外,宫里的规矩也就自然而然的没有了。皇帝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好嗨哟,感觉人生已经到达了巅峰。)。

修建皇家园林

一开始是去二百三十公里外的承德避暑山庄,然而时间久了也觉得麻烦。毕竟不是皇帝一个人去,而是浩浩荡荡的一大帮子人。

清朝皇帝为什么要修那么大的皇家园林?别误会,真的是刚需!

颐和园

康熙中期以后 ,清朝的统治已经稳固,有这个财力就近来修建皇家园林。

但到了后面,就慢慢的变味了。越修越多,三山五园面积加起来有十个紫禁城那么大。说纯粹是刚需,我是不相信的。

喜欢就关注呗:侃砍历史。我是马砍,每天讲点不一样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