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的人,你读到最好的书是什么?

北城鹅毛大雪


我读过最好的小说是《了不起的盖茨比》。

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我根本没看懂,后来对照着看了一遍电影才慢慢明白。

我的一个朋友在坚持看完《了不起的盖茨比》后对我说:“这不过是两个男人抢一个女人而已,不知道为什么每个人都说他很好。”听到这话,我想和他解释,可他却打断了我,说他要去陪女朋友了,于是我找到另一个人,想和他谈谈,结果他说这不过是比尔盖茨的个人传记罢了,没什么营养。

我忽然想起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挪威的森林》中的主角,我明白了他为什么要以别人看过多少次《了不起的盖茨比》来决定是否值得交这个朋友。

那些看懂的人都说了不起的盖茨比讲的是美国梦。是,确实是美国梦。一个破碎的梦。

菲茨杰拉德笔下的盖茨比心怀梦想,为了黛西他隐忍、奋斗,最后眼看就要成功的他却因为自己的失控而毁了的一切。如果盖茨比在和汤姆的那次争执中忍住怒气,我觉得他就不会输的那么惨。不会输的那么惨。

我在《了不起的盖茨比》中读到的是一个穷苦人家的孩子不甘心现状而立志改变这一切,他遇到改变自己人生的人,遇到自己喜欢的姑娘,所有事情都这么完美。但仅仅是因为盖茨比出身不好就被现实抛弃,他骨子里是满是自卑,所以他注定赢不了。

我清楚的记得在书中和电影中都有一个场景,是尼克和盖茨比的对话。

盖茨比家的派对结束后,尼克对盖茨比说:“你改变不了过去。”

“哪儿的话!当然可以。”


青红魂匣


人生如梦,没有想到一晃都是60多岁的人,回想起来,这么多年来读的书不算多,也不能说太少,我还是喜欢读书的人,读过长篇小说,读过短篇小说,读过小小说;读过杂文、读过散文、读过随笔,读过励志书,也读过一些名著,读的是好书,对人生有启迪,但说到读到最好的书我认为还是毛泽东选集。

记得那时在部队当兵,部队给每个战士都发了一套《毛泽东选集》,这成了我部队生活的精神食粮,只要有时间就拿出读,遇到重要有话就要下面打上红扛扛;有的还要 抄在笔记本上,写心得体会文章。《毛泽东选集》是智慧之书,是哲理之书,是学问之书,我从中学到了如何做人,如何学习?如何处事,给了我智慧和力量,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毛泽东选集》中的文章都能引起人的共鸣,由浅入深,道理深刻,富有哲理。比如,谈到学习,毛泽东说:”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说到学习,大多人都知道读纸质书是学习,而不知道读社会实践书也是学习,只要善于思考,善于思考,善于实践,将社会实践作为一种学习,就能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向实践学习是学习的核心,就不会成为书呆子,知道读无字书的道理,对人是有好处的。

当下,我们经常讲要做什么样的人,如何做事,什么”先做人后做事“等等,其实毛泽东早就说过:”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要是我们按照毛泽东讲的做这样几种人,那么,一个人就活得淡然,活得自在,也活得轻松,商品经济社会,一个越是不讲道德,就会追求低级趣味,那么就活得空虚无味,活得没有追求,也没有真正的幸福感和快乐感。

毛泽东还说:”一个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说得很明白,道理却很深刻,是的,做点好事并不难,不做坏事才更难,如今有的人不做好事,只做坏事,使人生厌。现在,我有时间还仍然看《毛泽东选集》,毛泽东的书是一本指导我写作的好书,他的文章不长,但内容深刻,言简意赅,是写好文章、写短文章的一本示范书。

做人要有眼光,要有哲学思想,要有辩证法,读《毛泽东选集》可以增长人的智慧,提高人的思维和写作能力,我是从这本书中尝到了甜头,并坚持读下去。


悟思必得


你问什么书最好,我说是人生这本书最好。这本书从出生时开笔,每一天都写一页,一般人都能写上几万页,到离开那天落笔。如果你是本好书,会有众多的人看你的连载,优秀的书即使结束了,依然有人续写续读,延绵不断。

题主可能说,我指的是那个本本书,你扯什么人生啊。我曾经泡过一段图书馆,把我们市图书馆几层楼的管理员都混得超级脸熟。我当了记者正“跑文化线”,去图书馆采访时,他们就笑着悄悄议论,那个每天读到关门的家伙,原来是个记者呀。我泡图书馆时,企图把好书读它个七八成,似乎领悟了什么是好书。

我几乎体验到“书醉”,我把书分为高度数书,也有度数温和的,那些度数高的也是伟大的书,真能醉人。我读了这样的书,离开图书馆走在大街上,感觉平常的街巷忽然充满了故事,每一位路人都成了书中的人物。我就这样醉在书里,幻想着感动着,走着走着就泪流满面。

那种叫书的书,除了坏书和跟风雷同的伪书,可以说每一本真诚的书都是一个具有个性的体系。但是若说最好的,就有点比不出来了,白菜和芹菜或者西红柿,都有自己的味道,但是天天吃哪一样都受不了,所以选一个最牛的味道没啥意义。

如果实在要选一本最好的书,就选人生这本吧,因为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作家”,每个人都在写,而且谁活着时都看不到这本书的封底。没人能看到自己这本书的完整版,也不知道它静静摆在“书架”上的价值。无论这本书是好书坏书烂书,都怨不了别人,因为没有合作者,每一页都是自己写的,即使苍白无聊,那也是自己唯一的,最重要的“书”。这本书无比的公平,你就是拥有八个博士学位也只能写一本,他目不识丁也有资格写书,内中之趣,无其它可及!



撰稿人佐罗小说大说


这个好像需要和我当时的欣赏书平和心理状态有关。

比如小学的时候爱看小说,2007年南风上面,一朵马蹄莲的故事,那种相互错过的情愫很打动我,等到高中再看,情节也就不过如此:因为看过太多,所以对动人两个字的要求越来越高,慢慢地,一般的作品根本没法留下印象。

高中的时候,语文成绩一落千丈,突然不知道应该怎么学习,恰好又和语文做朋友,她品味很高,什么看过的书都说的头头是道,有时候甚至把我的最爱批判的一无是处。听她的推荐,看了川端康成的雪国,这是她喜欢的,又去看了对她而言一无是处的"小黄书"白鹿原。书荒的时候甚至去把初中课本推荐的《穆斯林的葬礼》买了过来。

到大学,单纯读文学作品越来越少了,前沿的专业书反而更吸引我。

所以说,还是多去读,主动读。


彩云易燃


我读过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书也认为很不错的是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

看这本书前,我曾做过一个梦,梦见一条小狗跟着我,无论用什么方法,也甩不掉它。最后我整了一个狗窝,还买了套淋浴设备,堂而皇之地在梦中养起了狗。

因为在现实中,我不排斥它,但绝没有要养狗的意愿。首先要打理它,就觉得十分麻烦,况且狗身上又有寄生虫,也是我畏惧的,再加上童年时有将狗养死了的惨痛经历。如此种种,使我对自己的梦很无语。

我曾经喜欢过一个女孩,因为在我眼里各方面都十分优秀,我根本没有勇气去表达。但她有一个嗜好,喜欢小动物。

她一出现,这个梦就有解了。

按照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理解,梦是愿望的达成。我在梦里养起了小狗,只是希望自己能通过这个方法,和她搭上话,同她见上一面。可能的。不见她已有好多好多年了。

真的,太想念了。

梦,无论做的如何奇怪,要么影射了你的生活,要么是你的潜意识在作祟。自我在休息时,本我就开始活跃了。梦,大概就是关于本我的故事吧!

中国人自己的《周公解梦》,有许多对梦的实例解释,但缺乏相应的系统的理论分析。可惜了。也许,这方面的技术只口口相传,留下给江湖术士谋生之用。





十三生人


这个问题让我不禁在想,什么是最好的书呢?是中国的四大名著?是外国文学名著?还是百科全书、经典文学作品?或者是生活中的百科、杂志、情感、故事书籍?

或许,最好的书总是因人而异的吧。有的人喜欢看散文,有的人喜欢看小说,有的人喜欢看诗歌,有的人喜欢看历史文化。


所以,不能说什么是最好的,或者说什么是最不好的,这就跟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一样,只要喜欢,就是最好的。

而自己喜爱的,认为最好的书籍如何去做出筛选,才是我们应该做的事情。这里介绍几个选择书籍的方向和方法,来帮助你快速选择出自己心中最值得的好书。

第一,按兴趣爱好来选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自己喜欢的,才会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看,才有可能培养出看书的习惯。也只有自己有了兴趣,才会深入的去做研究和探索,这样去读每一本书,就会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让自己不仅获得了知识,还培养了生活乐趣。

这是一种不功利的读书方式,可以随自己的心愿,做到有的放矢的选择,但是这也大多会让读书只是成为一种消遣的行为,完全就是为了精神放松去做阅读。

而且我们大多时候会选择阅读小说或者散文书籍。

第二,按照需求来选择。

这是一种功利性阅读方式。用这种方式去筛选书籍,其目的最主要的就是能做到提升能力,增加知识。一般这种书籍偏重于专业、社科、人文历史之类,或者为了考试,或者为了晋升,或者为了深造。总之,这一类书籍对阅读者要求会比较高,当然最后的效果也非常好。

这样的选择方式我们一般也会觉得稍微枯燥一点,但是价值高,实用性强。

第三,按照书籍领域去选择。

我们常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也是因为这样,我们经常会读很多的书,但是要让书籍真正成为进步的力量,专攻一个领域的知识就很有必要,也会让自己的知识体系慢慢建立起来,帮助自己自动完成对书籍的过滤和筛选。实际在生活中,很多人也会因为专门去攻读研究一个领域,而选择同领域的书籍做深入阅读。这时候他们会认为自己研究的这些书籍就是自己认为最好的书籍。比如,成为一个作家,我们会广泛阅读,就会认为具有文学性的书籍更适合自己,也会去主要攻读这些具有文学意义的书籍。成为科学家,就会需要阅读关于物理、化学方面更专业的书籍,来辅助自己做深入研究。成为历史学家,则需要阅读关于历史类的各种书籍,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会让他们爱不释手,颇感兴趣。

而按照领域去选择书籍,既可以功利,又可以怡情,让书籍真正的成为了我们的精神食粮,这种选择方式,具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总之,可以选择的好书实在是太多了,当我们眼花缭乱,不知所措的时候,利用一些方法,帮助我们甄别书籍对自己的生活中有何帮助,才是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遇见安苒


外国经典作品我个人认为,《悲惨世界》最为经典,然后是《飘》,《老人与海》最为经典。

中国经典作品,我非常喜欢莫言的《丰乳肥臀》,余华的《活着》,《兄弟》,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倚天屠龙记》,天下霸唱的《鬼吹灯》的其中几部还可以,萧鼎的《诛仙》,六本书的故事情节有点啰嗦,如果可以精写成三本书就更好了。

网文经典作品看过的不多,能看的下去的只有土豆的《斗破苍穹》,剩下的那些所谓的经典,拜托啦!第一本勉强看完后,实在是看不下去啦,

这是我几年来读了1000多本书后,个人非常喜欢的几位作家与作品。

希望各位大神也向我推荐你们喜欢的作家以及他们的作品。


玖天苍鹰


对我而言,好书实在是太多了,浩如烟海!我穷尽一生只能捧起几把海水而已!

所谓好书,见仁见智,各取所需!如初中时读三毛的《沙哈拉的故事》等系列和席慕蓉的诗集让我怦然心动,萌生追求诗与远方的情愫;

高中时如饥似渴地读《红楼梦》,《家》,《春》,《秋》,《平凡的世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名著,虽然思想水平有限,无法深入书的世界,但对整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思考,还伴随着丝丝悲天悯人的苍凉。

工作以后接触到更多的是专业方面的书籍,这些书籍对于提升自己的专业,丰富自己的工作经验带来了很大的帮助;

如果我现在在育儿方面遇到难题,那么《正面教育》,《怎么说孩子才会听》,《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窗边的小豆豆》等书籍能让我静下心来,停止在教育上的焦虑,在书中吸取养分,取长补短,让自己的育儿之路充满希望。

个人认为好书就是在书中能让你找到你所想、所需、所爱!好书能让你的心灵宁静,让你的生活充实,让你愿意变得越来越好!


涓叶


我记得年轻时候,自己刚二十出头,由于一次偶然的机会,读到了一本原国民政府时期出版的书,出版社是[上海星湘研究社]出版《雪鸿轩尺牍》,这部书是以书信往来的形式,娓娓道来,侃侃而谈。文章脉脉传情,让人阅读后深受启迪,感觉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现在回想起来近四十年了,印象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还有那么一回事?如果还能见到可以重温旧梦,因为也是一本难得的好书,以飨读者。


伯乐仲马


《东坡文集》,涵盖诗词歌赋各种体裁。

其一,苏东坡的文学造诣和文笔水平,放到整个文学史上,都是绝对的超一流。

其二,苏东坡自身的生活经历也是一本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大书,涉及到政治、爱情、友情、游猎、书法、美食、饮酒等等,所涉猎领域,无不精通大成。

其三,苏东坡集儒释道思想于一身,品质性情让人膜拜。他感慨“大江东去浪淘尽,多少英雄人物”;与佛印结成挚友,修得豁达淡泊情怀,处变不惊;一生中屡遭排挤贬谪,还能“老夫聊发少年狂,左擎苍、右牵黄”;于坎坷困境中不忘“起舞弄清影”,竹杖芒鞋,一任风雨;对于爱情,“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让人泪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