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順治帝的廟號是祖而他父親皇太極的廟號卻是宗?

河苦


大清王朝算是最能歌功頌德的一個王朝了。

在隋朝以前,並不是所有的君王都有廟號的。之前的君王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幾代之後又必須毀去原廟,合於太廟祭祀。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如果每個君王自己的家廟都留下那後世皇帝祭祀的時候還不得忙死。隋以後,出於對祭祀的考慮,逐漸將君王的家廟取消。

一開始就供奉於太廟祭祀,而一般只有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才會特別追上廟號。所以隋以前史書記載的時候,都是稱呼皇帝們的諡號,比如某某帝。

但是,隨著帝王們的諡號越來越長,幾乎每個皇帝都要被接替皇位的子孫們各種加一長串的諡號,於是乎,諡號作為評價帝王的作用越來越弱,反而是廟號起到了蓋棺定論的功用。

正常情況下,皇帝的廟號為祖,只能是開國之主或是開國君王給自己的先祖們追尊的,其後世子孫都只能是“宗”,這在古代中國祭祀裡面的一個慣例,畢竟“祖”代表著一個世系的起始,如果後面的皇帝都能稱祖,那到底這個王朝的起源算是從哪裡開始的呢?

然而事情的發展,總是有些特例,而這個不太好的特例應該是從北魏太武帝拓跋燾開的頭。

雖然拓跋燾確實是北魏王朝承上啟下的人物,但是他的子孫們給他上這個廟號,確實有過了。但是,這也是一個無可奈何的事情,畢竟人家是鮮卑,南北分裂時期,大概也就沒有漢人王朝那麼嚴格。

之後又效仿拓跋燾的,是南朝齊武帝,估計是南朝但是受到了北魏給拓跋燾上世祖這個廟號的影響,於是也來了這麼一出。

但是從這以後,就再也沒有哪個王朝哪個皇帝這麼幹過了,畢竟這個事情,確實有些“過分炫耀”的水分在裡面。

直到元世祖忽必烈,他開創了元朝,作為元朝的第一個皇帝,同時又是一個不怎麼被承認的蒙古本部的大汗,所以把成吉思汗尊為了“元太祖”,之後他又被後世子孫尊為了“元世祖”。這個特例才重開,哎,畢竟蒙古人。

後來到了明朝,本來朱棣的廟號是太宗,但無奈嘉靖為了“爭爹”,最後將他老子興獻王升級為皇帝,定位“睿宗”,這本來就於禮法不合,所以無奈只能接著把朱棣升級為“成祖”,其目的也並不是為了給朱棣唱讚歌,只是給他老子騰出個位置......

而到了清朝,這個問題就有意思了。

因為清世祖福臨入主中原,算起來以元代那套尊廟號的邏輯來說,福臨也勉強算是一個“承前啟後”的君主吧,但就筆者而言,清太宗皇太極按道理而言,才算是清朝開國之君,因為“清”這個國號是他定的,皇帝也是他先叫的,他老子是金國的大汗。

不過清朝要強調一下三代的功勞,也沒有辦法,所以後金大汗努爾哈赤成了清太祖,然後福臨成了清世祖。

雖然清朝這個廟號顯然有些名不副實,(福臨沒看出來是什麼新時代的開創者麼,前半生是個小孩子 ,親政後還沒完全滅掉南明。)但若以元朝的那套邏輯而言,也算說得過去,姑且算是少數民族的“優待”吧。

那麼接下來的康熙,又怎麼成為“聖祖”的呢?

康熙這個廟號,就顯然是一種十分不合禮法的“誇讚”了。如開創貞觀之治,打通西域,消滅突厥的唐太宗,也只能老老實實按照禮制尊為“太宗”,可到了康熙這裡,為了強調他的功勞,就無視禮法,堂而皇之稱為“聖祖”。

當然在之前的歷史上並不是沒有聖祖,可那都是追尊的,其本人並不是皇帝。聖祖這個廟號源自唐玄宗時期,是李唐皇室為了跟老子攀關係,給老子上的廟號,其後用過,或者說敢用這個廟號的大一統王朝,(五代十國時期的割據政權前蜀後主王衍給他王氏世祖王子晉尊為聖祖。)也只有宋真宗時期,給趙玄朗尊為“聖祖”。而趙玄朗是秦朝人,是民間信仰的一位財神,元明之後,逐漸演化成財神趙玄壇。

由此可見“聖祖”這個廟號,哪裡是什麼人都能隨隨便便用的,也不怕被世人恥笑,可清代康熙就偏偏被兒子尊了這麼個廟號,哎,真是禮崩樂壞,道德淪亡......

說道這裡,為什麼清朝出現了三個“祖”這個問題,大家還是自己取琢磨吧。


文話史


廟號是中國古代帝王死後在太廟裡立宣奉祀時追尊的名號。廟號最初非常嚴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繼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唐宋以後日漸氾濫,在一個王朝的初代君主中,“祖”與“宗”。的差別很小。如唐高祖李淵與其子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趙匡胤與其弟宋太宗趙光義,明太祖朱元璋與其子明成祖朱棣。

(太廟)

在稱呼時,廟號常常放在諡號之前,同諡號一道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因此我們要把廟號和諡號放在一起看,才能更好得認識後人對於前代皇帝得評價。

順治的廟號是世祖,諡號為體天隆運定統建極英睿欽文顯武大德弘功至仁純孝章皇帝。在這二十三個字中有兩個詞十分關鍵——“定統”“建極”,由此可以看出後人將順治帝奉為“世祖”,主要是因為他是滿人入主中原的第一位皇帝。

皇太極的廟號是太宗,諡號為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興國”二字體現了皇太極對於清政權建設的突出貢獻,但是皇太極並未成功奪取天下,因此廟號為“太宗”。


老照片


誠邀,如題。為什麼順治帝的廟號是祖而他父親皇太極的廟號卻是宗?其實答案很簡單

首先,我們說說這廟號的問題

廟號是東亞區域皇帝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號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祭奠的商朝,如太甲為太宗、太戊為中宗、武丁為高宗。廟號最初非常嚴厲,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凖,開國君主一般是祖、継嗣君主有治國才能者為宗。周朝建立諡號準則,對君主和大臣的一生作為給予蓋棺定論的評價。廟號準則被廢止。秦朝連諡號準則也廢止了。不過漢朝廟號制度又得到了恢復

所以這就是皇太極稱宗,順治稱祖的原因

按功勞而言,皇太極的能力顯然比順治要強,畢竟順治前幾年有多爾袞攝政,後幾年又被董鄂妃搞得茶飯不思,但是順治帝佔了一個大便宜,因為順治在位的時候,大清正好遇上明朝覆滅,多爾袞率軍入關,平定天下,使得大清完成了從地方政權到全國性政權的轉變,以此功德,足以封祖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順治帝時期清朝從地方割據政權成為全國性政權,所以他稱之為世祖是很正常的。

再來看看世祖的意思:斷代史開創者或者是該王朝承上啟下君主的特定廟號。

順治帝就符合後者條件,起了一個很重要的承上啟下作用,他雖然不是清朝的建立者,但是在位期間卻實現了滿清入關,完成了清朝太祖太宗兩代人的夙願,使清王朝成為全國性政權,開闢了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像歷史上有名的漢光武帝劉秀廟號也是世祖,劉秀在西漢滅亡王莽的新朝建立後,經過十多年打拼再興漢家,是為斷代史開創者,廟號稱之為世祖。

像元世祖忽必烈與清世祖順治帝福臨就都是一樣,將地方割據政權成為真正的全國性政權,使王朝進入一個全新的歷史時期。


當然順治帝的廟號世祖沒問題,問題在於順治帝時期的滿清入關、滅李自成之大順、張獻忠之大西、還有打的南明政權一蹶不起這些功業都是實際掌權者攝政王多爾袞所為,所以在很多人眼裡感覺順治帝只是個幸運的不得了的皇帝。

皇太極也可以稱之為清朝開國皇帝,因為努爾哈赤只是草創了後金,並沒有完善制度,也並沒有年號,只是自稱為天命皇帝,後世相沿才稱為年號。努爾哈赤時代都不知諡號為何,他的諡號還是兒子皇太極在位的天聰九年明叛將上奏建議後加的。並且將官方稱呼先汗改為先皇。

1636年,皇太極改金國號為清,起先也只是自稱為天聰皇帝,後世相沿才稱為年號的。皇太極的崇德年號應該算是清朝第一個正式年號。


清朝在皇太極時期才算是徹底成立,所以皇太極也可以稱之為開國皇帝,但是畢竟父親努爾哈赤也是有著草創之功的,所以努爾哈赤把太祖廟號用了,皇太極只能用宗裡面最好的廟號太宗了,兒子順治帝福臨在位期間使清朝成為全國性政權,就擁有了世祖廟號。皇太極的廟號只能在父親與兒子之間有些尷尬的存在著…

清朝有三祖:太祖努爾哈赤、世祖順治帝、聖祖康熙帝。真正有爭議的是康熙帝的聖祖廟號,而不是順治帝的世祖廟號,按照廟號規則來說,康熙帝根本不可能擁有帶祖的廟號的,只能說清朝身為君權高度集中的朝代,一朝三祖氾濫的有些過分卻也合理吧。

個人見解,謝謝觀看,更多精彩動動小手點個關注~


宋安之


廟號是指皇帝駕崩之後,被供於廟中祭祀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的商朝,比如我們熟知的太祖、太宗、高宗等等。

在隋唐之前,廟號可是一個奢侈品,不是隨便誰都可以有廟號的,必須有重大功績的皇帝才配享有廟號,而不是像明朝、清朝那樣不管皇帝做得如何,死後都要上個廟號。

廟號主要分“祖”和“宗”兩大類,開國之君或者始祖、王朝初年的君主會上“祖”這樣的廟號,之後的皇帝則上“宗”的廟號。而另外一種更加直接的說法是“祖有功,宗有德”,立下大功的皇帝才有資格被稱作“祖”,而“宗”則相對容易,有德即可,在為尊者諱的時代,一個皇帝“無德”的可能性不大,特別是唐宋以後。

看看清初三位皇帝的廟號,努爾哈赤以祖輩遺留的十三副甲冑起事,逐漸征服了建州各部,並統一女真部落,建立了後金汗國。可以說努爾哈赤奠定了整個清朝在遼東的基礎,為後來進軍中原打下了基礎,所以後來清朝建立後尊其為“太祖”,可以說是恰當的。

在看努爾哈赤的接班人皇太極,皇太極的主要功勞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加強了大汗的權力,並建立了清朝,正式稱帝。征服了朝鮮和蒙古,但是對於後金或者清朝的領土擴張並不是很明顯,但是不可否認的是皇太極為清朝最終進軍中原積攢了實力,但是皇太極的功勞似乎又比不上他父親那麼大,所以只得了個“太宗”的諡號。

而到了皇太極的繼承人順治皇帝則不同了,1644年甲申鉅變,崇禎皇帝上吊自盡,李自成進了北京,隨後又在山海關被吳三桂和清軍聯合擊敗,清朝得以入關。入關後的清軍在投降漢族將領的幫助下,經過十幾年的鬥爭,統一了全國,將清朝的領土從東北一隅擴大到全國,領土擴張和人口增長都十分明顯,這對於一個古代國家來說,是國力最直接的提現,雖然順治皇帝的一般功勞要歸功於多爾袞和孝莊太后,但是最終這份成績還是算在了順治皇帝的頭上,“祖有功”,所以順治皇帝死後上諡號“世祖”。


天涯看點歷史號


被後世諡號為“祖”的都是立有大功的皇帝,建立了大功業的。最大的功業莫過於建立的國家的開創之君!

所以開創之君多被稱為祖!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元太祖成吉思汗,元世祖忽必烈(統一全國),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明成祖朱棣,朱棣的諡號明成祖也是經過了反覆,到幾十年之後明成祖的諡號再被定下來,雖然是發動靖難之役獲得的皇帝,但是他在位期間萬國來朝,這是明朝最為繁盛和最為強大的時期!

那麼清世祖順治被稱為世祖的原因是啥呢,就是他在位的時候,滿清入主中原,不管是不是被多爾袞抬進了北京城,但是他是皇帝,他就是入主中原的皇帝!就被稱為世祖了!

後面的康熙 被成為清聖祖,原因是因為康熙的功勞也是很大的,平定三藩,平定葛爾丹,收復臺灣等,這些也都是大功,相當於使得整個國家真正上獲得了統一!


鵬程日誌


清朝皇帝有三祖,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世祖順治皇帝福臨,清聖祖康熙皇帝玄燁。一朝皇帝能有三祖,這在中國歷史上也是絕無僅有的,一般的漢族王朝都是有一個太祖皇帝或者高祖皇帝,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等,不過明朝是個例外有兩祖分別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

皇帝廟號為“祖”的往往是對王朝有著特殊貢獻的。

清太祖努爾哈赤,為清王朝奠基,一手創建後金政權,建立愛新覺羅家族統治基業,被後世上廟號為太祖是毫無爭議的。

皇太極繼位之後,雖然也是功勳卓著,但是主要還是守成之君,主要還是鞏固滿清在東北的統治。作為二世皇帝,上廟號為“太宗”,也符合中國傳統的給皇帝上廟號的規則和規律。

順治皇帝福臨繼位不久,趕上了李自成攻入北京,吳三桂請降的千載難逢大機遇,於是清軍入關定鼎中原,開拓了滿清在中華大地全境上的統治,這對於滿清皇族而言,開創了前所未有的大基業,因此福臨死後,上廟號為清世祖。

康熙皇帝六歲登基,剪除鰲拜、平定三藩,收回臺灣,擊敗沙俄,有不世之功業,挽救滿清統治與危亡之間,而且康熙皇帝在位時間長,開啟清朝的康乾盛世,死後被上廟號清聖祖。

而康熙以後的皇帝無論是雍正還是乾隆都是守成之君,則完全沒有了被上廟號為祖的待遇了。


大東北的小豆包


向敬之

祖功宗德,這是中國帝制時代,新皇為先帝追尊廟號的基本準則。

清朝破天荒地出現三祖,如天命汗太祖、順治帝世祖和康熙帝聖祖,也是創造了一回史無前例的中國特色。

作為太祖之子、世祖之父的皇太極,只能稱為太宗。太宗之廟號,始於唐太宗李世民,後有著名的宋太宗趙光義、元太宗窩闊臺,明成祖朱棣也曾被尊為明太宗。能受此廟號,足見其承前啟後、穩定國家、昌隆國運,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這些太宗,包括清太宗皇太極,都是承繼太祖基業,進行了一系列鞏固建設。皇太極在內開展了大刀闊斧的政治改革,對外征服了朝鮮和蒙古漠南地區,並取得了進攻明朝的幾場戰爭,為清廷入主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他始終是一個革故鼎新的守成之君。

《孝莊秘史》中的多爾袞與順治帝在一起

順治帝不然。雖然他在統治初期,少不更事,皇權被攝政睿親王多爾袞代理,但多爾袞天縱奇才,利用李自成覆滅大明朝、南明政權排除異己,以及大順政權、大西政權與南明的博弈掣肘,順利入關,一統中原,並用兵江南。多爾袞總攬全局,使偏安遼東的清政權,一舉成為問鼎燕京、統一全國的正統王朝,無疑開創了清朝開天闢地的新紀元。然而,他縱然開疆拓土,也是攝政之臣,他的厥偉巨功成就了順治帝的世祖殊榮。

世祖年幼,仰仗多爾袞奉命攝政,運籌帷幄,調度攻伐,實現清朝新創。順治帝說了一個大實話:“各處征伐,皆叔父倡謀出奇,攻城必克,野戰必勝……助成大業!”(《清世祖實錄》卷九)


以禮觀書


要回答這個問題,得先了解廟號。

簡單來說,廟號就是古代君王死後,會入太廟合併祭祀,除了皇帝,一些有突出表現的大臣也“配享太廟”比如清朝的張廷玉。

皇帝死後一般會用“諡號”來對其一生是非功過予以評價,一般幾個字就可以概括,但是後繼之君往往會給“諡號”加上頗多溢美之詞,比如康熙的諡號就是: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所以“諡號”的實際意義漸漸被掩蓋,而廟號則基本反應了皇帝的功過。

廟號最常用的兩個字為,“祖”“宗”字。開國皇帝一般被稱為“太祖”或“高祖”,比如漢高祖劉邦,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等。守土建業謂之“宗”,比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趙光義。當然也有特殊情況,比如劉徹,我們一般稱其為漢武帝,實際上劉徹的諡號是孝武皇帝,廟號世宗。

廟號的選字,也有褒貶之意,除了“太祖”,“高祖”代表開國之君外,比如仁宗、宣宗、成宗等也都代表中興之主,穆宗、敬宗則表示比較平庸,哀宗、思宗則代表亡國之君,比如朱由檢的廟號就是“思宗”。

不知不覺說了這麼多,迴歸正題,看看為什麼順治帝的廟號是祖而他父親皇太極的廟號卻是宗?

清朝的前四位皇帝分別是,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清世祖順治,清聖祖康熙。

這裡面努爾哈赤為開國之君,廟號“太祖”無可爭議,皇太極為後繼之君廟號“太宗”也比較正常,“不正常”的就是順治和康熙,廟號中都有“祖”字。

順治為大清入關後的第一位皇帝,可謂是開創了新紀元,開疆擴土謂之祖,守土建業謂之宗,清世祖順治當之無愧。至於康熙為什麼也稱為“祖”,《清史稿》中有個評價可以說明問題“經文緯武,寰宇一統,雖曰守成,實同開創焉。”


一點點歷史


這個只能說皇太極命太背,封建體制輪不到他。首先要知道,對古代封建帝王的廟號定義是有個比較明確的標準的。開疆擴土建國稱祖,守土建業稱宗。自西漢開創廟號後,歷代大統一的王朝所有的開國君王的廟號都是祖,如漢太祖劉邦,晉世祖司馬炎,隋高祖楊堅,唐高祖李淵,宋太祖趙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爾哈赤。一般一個帝國廟號稱祖的大多隻有一位,那就是開國之君,後繼之君只能稱宗,稱高祖的是將太祖的廟號給了他老爹,但實際上追封太祖廟號的都沒有當過皇帝。明朝比較例外,除了太祖朱元璋還有個成祖朱棣,但是成祖這個廟號是嘉靖為了抬高自己爹的地位而在後來才把朱棣的廟號從太宗改為成祖。

然後就是中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清朝比較牛,一朝三祖,除了太祖努爾哈赤沒有稱帝制外,世祖福林和聖祖玄燁都是實實在在的。但是為什麼身為世祖的福林沒有追封他爹皇太極為祖呢。這就是前面所說到的皇太極命太背,努爾哈赤作為後金的開國之君,滿清的締造者,他的後繼之君都是沾了他的光,所以他成為太祖沒有非議。但是皇太極就不同,皇太極的基業都是繼承的努爾哈赤。雖然皇太極改後金為大清,開始稱帝制,而不稱大汗,但也只是在制度和國家叫法上做了變動。對國家的實際利益沒有什麼太大的幫助,雖然後期皇太極極力打擊明朝想要入關,但是始終都無法消滅明朝統一中原,最後在大志未酬的情況下領了盒飯。但皇太極的也確實是為後世福利打下了深厚的根基。

福林6歲登基,在他爹為他打下堅固的基礎後,靠著豪格,多爾袞的幫助覆滅了大明王朝,成為入主中原的第一個清朝皇帝。這樣看,皇太極雖然是大清的開國皇帝,但也只是繼承了努爾哈赤的衣缽,沒有帶清王朝更上一層樓。但是福林作為入主中原的第一個清王朝的皇帝,不管是誰留個他的資本,但是最後在他在位期間,清王朝的版圖確實實現了一統天下的宏願。所以,順治帝的廟號就可以稱祖。但是隻是給了世祖這個廟號,世祖的廟號是一個王朝承上啟下的有為君主的特定廟號或者統一天下君主的廟號,簡單點說就是大樹下面好乘涼,有點撿便宜的意思。也就是定義順治帝的功績是接了皇太極的班或者是僅僅是清王朝第一個坐在大一統王朝寶座的皇帝,給得也還算是中肯。如果皇太極能夠活著指揮軍隊統一天下,或者滅了明王朝率領清軍入關,皇太極的廟號應該會給個高祖。那福林連稱祖的機會都沒有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