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本文图片及视频截图均来自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简简周 / 文

一个12岁的少年犯在狱中把自己的父母告上了法庭。

法官问他:“赞恩,为什么起诉父母?”

赞恩说:“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从这段拷问灵魂的对话开始,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揭开了世界残酷又现实的一角。

在豆瓣电影的评分中,这部片子也得到了8.9分的高分。友情提醒,这部电影值得一看,但不适合孩子。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在片中扮演赞恩的小男孩,本名也叫做赞恩。为了筹拍这部电影,导演娜丁·拉巴基曾花4年时间走访了黎巴嫩的贫民区,而赞恩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被选中的。

他在片中本色出演了自己,而整个故事的大部分情节也都是来自他的真实经历。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导演娜丁·拉巴基亲自在片中扮演了赞恩的辩护律师

1

在电影的写实镜头中,生活在贫民窟里的孩子们,整个童年都是灰暗的,他们不仅得不到应有的照顾和庇佑,还要不停地承受各种暴力和苦难。

身处社会底层的父母们已然自顾不暇了,却还在一个接一个不停地生孩子。

小主角赞恩和他的一屋子弟弟妹妹们就生活在这样混乱的环境中。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作为家中年龄稍长的男孩子,他从小就要在房东的杂货店里打工,搬货送水、运煤气罐……为父母赚取养家的费用。

除了打工,赞恩每天还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们一起在脏乱的街头叫卖甜菜汁,帮父母制售毒品。

他经常反复拿着一张处方单,到不同的药店,通过编造不同的谎言帮父母骗买止疼药曲多马。

他没有受过教育、不认识字,但他很想上学。母亲也曾经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主意,可她盘算的是,上学之后赞恩就可以不用吃家里的饭了,而且他还有希望往家里拿吃的、用的东西。

最后,这个提议还是被父亲给否决了,因为他担心雇佣赞恩的房东会因此不高兴,让赞恩丢了工作,也让他们一家无处安身。

赞恩也好几次试图与命运抗争过。

第一次抗争,是他想拼尽全力保护自己的妹妹。在发现仅比自己小一岁的妹妹萨哈月经初潮时,他就担心她会被父母硬逼着嫁给杂货店店主。

常年在他店里打工,赞恩知道那就是个人渣。

他老道地帮萨哈洗净血裤,还叮嘱她一定要瞒着妈妈,然后偷偷收拾好行李,准备带妹妹逃跑。

可惜他还是慢了一步,11岁的萨哈被父母连拖带拽地送走了。愤怒的赞恩大骂父母是“禽兽”,结果被暴揍一顿。

几个月后,萨哈因怀孕大出血死了。因为没有身份证明,她甚至都没有被医院收治。

这样的悲剧结果,连赞恩一个孩子都预见到了,难道父母就没有想过吗?当然不是,只不过相比于自己眼下的麻烦,未来的可能性都太远,顾不上想,或是木然地不愿想。

2

赞恩的第二次抗争是离家出走。

他没能阻止父母把萨哈嫁给杂货店主,绝望中独自踏上了原本想要带妹妹逃跑的那条路。

流浪中,他偶遇了单身妈妈拉希尔,因为实在饿极了,他央求她给自己一点食物。

由于偷偷摸摸带着婴儿工作的确不便,拉希尔收留了赞恩。在自己外出工作时,他正好可以帮忙照看她的孩子约纳斯。

也许是从小就要照顾弟弟妹妹的缘故,赞恩哄孩子很有一套,那段时间,他和拉希尔母子俩相处得不错。

可惜,同样身处底层的拉希尔也有自己的难题。因为是非法移民,她在这个国家没有合法身份,只能一直用假身份打各种零工。即便煞费苦心地掩盖,她还是因身份不合法被捕了。

赞恩独自带着约纳斯,再次陷入了绝境。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饿得实在没有办法了,他只好重操父母的“旧业”,到药店骗买止疼片,再制成毒饮料出售,却因抢了别人的生意被殴打驱逐。

他尽了全力,却仍然没有办法独自养活一个小婴儿。

不得已之下,他把约纳斯卖给了黑贩子。他曾经无比痛恨父母亲手推妹妹进火坑,可无能为力之下,他也只能做出同样的选择。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3

在得知妹妹的死讯时,他拿刀刺伤了杂货店主,这是他的第三次抗争。这次抗争的结果是,他成了少年犯,被判5年监禁。

他曾以为自己长大了,就会成为一个好人,受很多人尊敬和喜爱,可是,现实的大棒总是毫不留情地一棒一棒砸下。

他恨父母生下了他,更恨父母生而不养。

于是,他的第四次抗争就是站上原告席,把父母告上法庭。

其实,像赞恩这样的孩子,是没有办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更没有能力去改写命运的。即便是法律,也没有办法实现他卑微的愿望。

在法庭上,法官问赞恩,你的要求是什么?赞恩说,不要让父母再生孩子了。

再生,也只不过是又多一个像他这样的孩子。每天如同生活在地狱里,温饱都成问题,还常常遭受暴力和侮辱,又何苦来这世上一遭?

可惜,这个再简单不过的要求,他的父母也没有办法做到。因为他妈妈的肚子里已经又怀了一个孩子。

萨哈死后,妈妈到少年监狱探视赞恩时曾跟他说,她希望这是一个女孩,她会给她取名叫萨哈。

可在赞恩听来,这无异于一把尖刀刺入心脏。

不停地生,却从未善待过任何一个孩子,更没有尽过为人父母的责任。

生而不养,就是对孩子的犯罪。可他们根本意识不到。

如同坐在被告席上的赞恩父母高声为自己辩护的那样:“我就是这样被养大的,我有什么错。”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蝼蚁一样长大,再让孩子复制自己的命运,像一个无法超脱的魔咒,因为从小到大的记忆里,只有链子、管子和皮带,所以,也只会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

该苛责父母吗?他们在给予孩子生命的同时,的确也给他们带来了一生的苦难。可他们自己也被卷在命运的漩涡里,都快要窒息了,又哪里还顾得上孩子?

这次抗争的结果,其实仍然是没有结果,但他大声喊出了无数孩子的心声:大人们如果没有能力抚养孩子,就别再生了。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如果挣脱不了命运,生或不生,总归是自己可以选的吧?

4

现实中的赞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被剧组选中出演了这部大获成功的电影,现在他全家已经在联合国难民署和剧组的帮助下移居挪威,而赞恩也得到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可是,如果没有被这种从天而降的幸运砸中,无数像赞恩那样的孩子,从出生开始就注定了无法摆脱的悲剧宿命。

默默承受父母所带来的苦难的孩子,不只是战乱不断的黎巴嫩才有,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也都有原因各异却“生而不养”的情况。

有些是被父母遗弃的,有些虽然在父母身边长大,但精神上也基本是被遗弃了,从小到大都未曾得到过父母的关爱。

这种无力感,不是简单靠“反思原生家庭”就能消减的。从社会环境的大系统,到家庭这个小系统,再到个人,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但庇护孩子本就应该是成年人乃至整个社会的责任。

影片最后写道:愿每一个勇敢的小孩,都能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可是,即便是不勇敢的小孩,也应该且值得被全世界温柔以待。


- 作 者 -

生而不养,孩子何以为家?

简简周

壹父母联合创始人

美国科恩博士亲授游戏力讲师、儿童游戏治疗师

亲子关系顾问、专栏作者

到新浪微博来找我:@简简周Rhea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