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处理原生家庭带来的负面情绪?

薄君夫


在最近的热播剧中,姚晨扮演的苏明玉出生在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由于父母天枰的极度倾斜,使苏明玉变成了一个内心缺爱、外表冷漠傲气的人,这样的性格都是受原生家庭的影响。那么,当原生家庭带给自己的负面情绪时,该如何处理呢?有书君认为,做到以下几点,或许对你有所帮助:

一、多肯定自己。

在面对负面情绪时,只有自己才是打开心扉的钥匙。爱自己是我们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在生活中要多进行自我肯定,这样有助于提高自己的自信心,自信心可以帮助我们带来好的情绪和正能量阳光的心态,久而久之,负面情绪就会减少,甚至消失。

二、多和性格好的人接触。

中国有老话: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多到什么样的人身边去,世间万物、相生相克,世界上有负面情绪的人存在,就有正能量、阳光的人存在,多和这样的人接触、多学习,时间久了自然会受其影响,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三、通过看书学习改变。

莎士比亚曾说:“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读书,可以让人欣赏到不同的生命风景,如果你是一个受原生家庭影响,常常生活在负面情绪的人,那么可以多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籍,里面的方法或许可以帮你缓解负面情绪。

除此之外,还可以多参加一些心理类的讲座、课程等,通过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慢慢改变自己的负面情绪。

虽然我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父母,但好在后天可以自我改变,当意识到自己有不好情绪时,及时改变及时止损,拥抱自己的同时也能拥抱阳光。"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书共读


你好,看到你的描述,我深有同感,因为我从小也接受了很多的挫折教育。等我长大后,慢慢发现自己经常被不自信、怀疑、焦虑等情绪所困扰。后知后觉,才发现自己的负面情绪,都来源于原生家庭。前几天有幸看到一本书,感觉里面的内容拯救了我。现在我想把它分享给你:

先给你讲讲我另一个朋友的经历吧!

小南是个从来都不会说“不”的人。领导潇洒,大手一挥布置超额任务,明知自己连续熬夜吃不消,他还是说“好好好”;同事偷懒,将自己不愿做的工作一股脑地丢给他,他也总说“行行行”。亲戚热心,三天两头为他安排相亲,即使心力交瘁,他还是会如期赴约……

上周末朋友聚会,酒过三巡,大家玩起了“真心话大冒险”游戏。微醺的小南终于借着酒劲,吐露了心声:“小学一年级的儿童节,班主任发给我一个特别好看的蓝色心形气球。回家路上,我拿着气球唱了一路的歌。快到家门口时,我碰见了邻居阿姨和她的小孙子,那个小孩想要我手里的气球,可是我并不想给他。这时我妈走过来,让我把气球送给他。我不答应,一个劲的说不行。没想到,那个小孩突然就哭了起来。我妈先是跟邻居阿姨道了歉,然后劈头盖脸地把我骂了一顿,说我‘你怎么这么大了还不懂事?大的就应该让小的!书全都白读了,我要你有什么用,真丢人!’她总是特别喜欢骂我没用。那天,无论我怎么道歉,她都没跟我说过一句话。我害怕极了,蒙在被子里哭了一晚上。从那以后,我好像再也没说过‘不行’两个字。我不是不想说,是不敢说啊!”

朋友们全都沉默了。小南重重的叹了口气,苦笑着将手中的冰啤酒一饮而尽。他的故事,让我想起了前几日看过的一本书——《原生家庭》。小南的妈妈,与书中描述的“言语虐待型父母”如出一辙:他们习惯性地进行语言攻击而不自知,给孩子的心灵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

成年人遇到的所有心理问题,几乎都可以追溯到原生家庭的成长环境之中。《原生家庭: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一书,收录了大量的案例,将有毒的父母进行分类,指出他们的错误行为是如何影响子女的一生。更可贵的是,这本书还提供了一条特殊的自我救赎之路:不必与有毒的父母展开斗争,你也能通过科学的方式获得解脱。因为你自己就是解药,你值得拥有自由、幸福的崭新人生。

这本书的作者苏珊·福沃德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她不仅通过专业的心理治疗,帮助无数人走出困境,而且还是心理类媒体访谈节目的常客。她的作品已被译成15种文字,畅销全球。第二作者克格雷·巴克,是美国著名的影视编剧、制片人。他善于研究人类行为问题,经常为全美各大杂志、报纸供稿。苏珊和克格雷已合作出版过多部作品。

《原生家庭》这本书,非常适合以下几类人阅读:经常自我怀疑、缺乏安全感的人;希望改善与父母的关系的人;想要与伴侣、子女更好相处的人;新晋宝爸宝妈。书中有三方面内容,令我印象最为深刻,分别是:

01 每一种有毒的父母都有“身份证”

开头所讲的小南妈妈,属于“言语虐待型父母”。在生活中,还有一种不易被察觉的有毒父母,叫做“操控型父母”。因为他们对子女造成伤害时,往往都会打着关心的旗号。好莱坞有一部经典电影,叫做《黑天鹅》。影片中娜塔莉·波特曼饰演的Nina就一直活在母亲的悉心操控中:即使已经长大成人,Nina的穿衣打扮必须由母亲来决定;交任何朋友都要向母亲报备。明知Nina忌口甜食,母亲还是逼着她吃下一大块奶油蛋糕。演出当天,母亲故意关上闹钟,希望女儿错失机会……其实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出于嫉妒。她努力了一辈子,也只是一个伴舞。她将操控伪装成关心,为的是防止女儿比自己优秀。明白了母亲的真正意图之后,Nina心中的另一个自己终于觉醒。

除了上述两种类型之外,书中还列举了不称职的父母、酗酒型父母、身体虐待型父母和性虐待型父母,并对他们的具体行为作了深刻的剖析。每一种有毒的父母都有了明确的名称,子女童年时受到的伤害也都能追本溯源。这些,都是对症自救的前提。

02 你自己就是解药

前阵子在柏邦妮的微博上看到一段话:“接受支配别人的权利,是一件难事;强行夺取支配别人的权利,是一件错事;把自我的支配权交给他人,是一件邪恶的事。”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有毒的父母之所以能够随意伤害到他们,是因为他们把自我的支配权轻而易举地交给了父母。然而,大部分有毒的父母自身也成长在有毒的环境中,想要从根本上改变他们,几乎不可能。所以,真正的得救不在于父母的改变,而在于学会支配自己的情感。

为此,苏珊·福沃德建议,在采取行动与父母对峙之前,你应该进行一次深刻的自我探索:首先,改变自己的错误观念(如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其次,理清极感受与错误观念之间的联系(如因为让父母高兴是我的责任,所以当父母对我发怒时,我感到害怕);最后,明确自己的一些自损行为(无论是顺从型还是对抗型)的来源。

然后,在与父母沟通、对峙的过程中,还需注意至关重要的一点——使用“非辩护性回应”——温和坚定地捍卫立场。以下话术可供参考:哦/噢,我明白了/这样啊/你当然有权利坚持你的意见/很遗憾,你不赞同这一点/让我想想/很抱歉让你伤心(生气、失望)了。

03 关于性虐待的深刻解析

性侵事件的频发,让人们不再“谈性色变”,而是意识到了性教育的重要性。一时间,各种儿童性教育绘本畅销起来。但是面向成年读者的,关于性虐待的书籍却并不多见。《原生家庭》中能用大量案例对这一话题进行深刻解析,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人们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伤害一般来自外界。苏珊·福沃德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残酷的现实:“大部分以孩子为对象的性犯罪都是由深受信任的家庭成员犯下的。”值得注意的是,在发生过性虐待的家庭里,实施犯罪的一方固然罪不可恕,但另一方作为沉默的同谋,也同样应该被谴责。每一个曾遭受过性虐待的孩子,在成年之后,依然会时刻遭受乱伦的3D遗毒(肮脏dirty、伤害damaged、异类different)的折磨。

苏珊·福沃德建议这类成年人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选择经验丰富的心理医师,或者是加入有类似经历的受害者组成的小组都是很有帮助的。苏珊·福沃德在治疗这类患者时,采用的基本治疗方式有两种:写信和角色扮演。这两种方式可以帮助患者坦诚的面对自己,正视愤怒和悲伤,并从痛苦中一步步解脱出来。令人感到欣慰的是,书中案例中提到的所有人,都通过这两种方式从绝望走向了健康。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叫做:“一想到当家长不用考试,就觉得十分可怕。”原生家庭本是个中性词汇,是众多与之相关的负面新闻,将它慢慢变成了贬义词。苏珊·福沃德的《原生家庭》,不仅是解药,而且是预防针。它在帮助“中毒”的成年人实现自我救赎,摆脱伤痛的同时,也教会了我们应该如何避免重蹈覆辙,如何拥有健康、幸福的新生家庭生活。

希望这本书也可以对你有所帮助。别怕,加油!


方非慢半拍


小时候的一次犯错被父母一次又一次的嘲讽,这些语言深深得伤害了你,可在你心里觉得这都是自己咎由自取,是你让父母失望了,于是父母提的要求你都妥协了,甚至是事关一生的婚姻。

桑迪是一位相貌出众,看似拥有一切,神情却非常沮丧的女人。她在一家花卉店,做花艺设计师,梦想能有一天开属于自己的店,可是又觉得自己不够精明,无法取得成功,她非常惧怕失败。

在心理咨询师的层层抽丝剥茧下,得出了一个结论,那就是当年桑迪高中的时候和男孩子吻别互道晚安,父亲看到了大骂她是婊子,说她会下地狱,后来桑迪和这个男孩子发生了关系,好巧不巧的怀孕了,父母发现后咆哮着指责她。

父母扎心的话给年幼的桑迪蒙上了一层阴影,她甚至觉得自己没资格活着,觉得自己活该下地狱。

生活中类似的场景屡见不鲜,如果很不幸,你的父母也是这样,那《原生家庭》这本书可以帮助你改变。

《原生家庭》让我们明白如今的诸事不顺,自卑、缺乏安全感、脾气暴躁、愤怒等等都与年幼时父母对我们的态度有关。当然,本书不是教我们去指责父母,而是教我们学会认清事情的真相,正视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收获幸福的生活。

作者苏珊·福沃德是享有国际盛名的心理医师和畅销书作家,也是颇受欢迎的演说家。拥有二十多年的心理治疗经验,在多家心理机构和医学诊所担任心理医师和指导顾问。通过在工作中接触的大量真实案例,完成多部畅销著作,其中有《情感勒索》、《金钱魔鬼》等等。

《原生家庭》用大量真实案例告诉我们有毒家庭的存在模式?怎么修补有毒父母带给自己的性格缺陷。

有毒家庭的存在模式

只要父母打过孩子、骂过孩子,就是有毒的父母吗?答案是否定的。只有那些长期处于负面行为模式中的父母才是真正有毒的父母。有毒的父母主要有控制型、酗酒型、虐待型。

一、控制型父母

控制型的父母最常见的手段就是利用孝道、金钱、无谓的帮忙还有唠叨。操纵型父母自身是焦虑和胆怯的,用专业术语说就是面对“空巢综合征”有种病态的恐惧。因为害怕孩子独立而离开自己,所以利用各种手段控制孩子,让孩子需要他们。在这种父母的控制下,孩子会变得缺乏独立、无助、不满足。

二、酗酒型父母

酗酒家庭的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家人酗酒是一件不能说的秘密,羞耻感让孩子们对此事守口如瓶。习惯性伪装让孩子被迫对自己的想法说谎,因此想要培养自信心几乎是不可能的。酗酒家庭的孩子同样也是缺乏关爱的孩子,这一切导致他们怯懦、优柔寡断、自卑、疑心重。

三、虐待型父母

虐待行为包括:身体虐待、语言虐待、性虐待。

1、身体虐待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多半也是在身体虐待的家庭长大,他们极度缺乏对冲动的控制,把体罚孩子当作对抗压力的做法,至于这么做会给孩子带来什么后果,他们没有意识。与其说父母的毒打是孩子的行为导致,不如说是父母自身的疲惫和压力造成的。孩子们常常不知道父母为何发怒,何时会停手,因此被虐待的孩子对生活有恐惧感,缺乏信任感和安全感。研究表明,体罚孩子只能起到暂时的威慑,但它所引起孩子的孩子的愤怒情绪、复仇心理却异常强烈。

2、言语虐待型父母

有些父母他们不打孩子,他们选择用言语攻击孩子。这些父母有的追求完美,不切实际期望孩子十全十美。有的争强好胜,通过贬低孩子来显示自己的能力。他们或长期取笑、挖苦、拐弯抹角嘲笑孩子,或用恶毒的语言攻击贬损孩子。导致孩子过度敏感、羞怯、缺乏信任感、缺乏自信甚至有自杀倾向。

3、性虐待型父母

这真是一段令人难以启齿的经历,背叛了孩子与父母之间最基本都的信任。性虐待的家庭父母大多都不健康,被虐待的孩子却坚信这一切都是他们的错,导致他们自我厌恶、羞耻感强烈、自责、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以及药物滥用。

这些有毒的父母带给孩子的伤害是一生的。正如苏珊·福沃德说:父母在我们心里种下了精神和情感的种子,他们会随我们一同成长。在有些家庭里,父母种下的是爱、尊重和独立,而在另一些家庭里,则是恐惧、责任或负罪感。

那么深受父母伤害的中毒子女怎么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呢?

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首先要正视与父母的关系,本书有几份问卷帮你捋清错误的观念、消极的感受和自我破坏的行为之间的关系。观念衍生行为,当你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受观念支配时,你就会明白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这时我们需要做的就是质疑那些错误的观念和自我毁灭性的行为。

一、把责任归还给应承担责任的人

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父母。这句话深深得印在我们得脑海里,一代又一代得传承下去,即便父母的某些行为让我们产生怀疑,可依旧对这句话深信不疑。

但事实证明,中毒子女的性格缺陷确实是因为父母的失职而造成。在这个过程中你可能会为父母开脱,你需要找到方法看清事情的真相。比如角色扮演,当你站在父母那个角度时去和小时候的自己对话时,你会清楚的认识到父母不应该那么对你。

当看清真相时,大部分人会愤怒,解决愤怒的方法有:和信任的人聊天,增加运动量等等。

二、与父母对峙

对峙意味着你要与痛苦的过去和艰难的现在告别,开始迎接新的自己。

与父母对峙不是为了报复他们或是惩罚他们,而是要彻底克服面对他们时的恐惧,为你们以后的关系定位。同时对峙也是为了不把对父母的愤怒转移到配偶和子女身上。

对峙是需要时机的。从不愿对峙到,或许有一天会做,到应该选择什么时机对峙,是很多人对峙前的一个心里路程,我们需要做好对峙前的准备,当你觉得自己比较自信了,有勇气面对了,那么时机也就到了。

对峙的过后可能引发一系列的家庭问题,家人的围攻,父母关系的变化等等,不管如何你都要坚守自己的阵地。不论对峙的结果如何,当一切尘埃落定,你感受到的是不断提升的幸福感和自信心。

你可以根据对峙的结果来决定与父母的关系,选择继续保持或是中断,亦或是断绝关系。苏珊·福沃德建议选择中断关系的人们,在这个期间选择一位富有同情心的心理医生来帮助你。

书中还列举了和不同的父母对峙时的各种方式,大家可以参考下。重要的是经历过性虐待的成年子女需要接受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最好是参加小组治疗。

本书不仅让我们找到自己诸事不顺的根源,同时也告诉我们让诸事顺利的方法。《原生家庭》不仅使我们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还教我们如何做合格的父母。当初的我们深受父母的伤害,在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时同时也认清什么才是合格的父母。合格的父母会满足孩子物质的需求;保护孩子不受身体的伤害;满足孩子对爱、关怀等的情感需求;在道德方面引导孩子。


子谦妈妈育儿经


我从小生活在一个没有爱的家庭里。爸爸经营着一个小公司,妈妈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我的童年及小学时代,基本是跟着奶奶过的。爸爸从来都不在家吃饭,就算回家也是醉醺醺的,我是个男孩子,看到爸爸总是一脸的嫌弃,爸爸从来都没有说过爱我,我也只有在要钱的时候才叫一声爸爸。

每当我看到别的孩子,周末牵着爸爸妈妈的手一起在路上,我都羡慕的不得了,我很想哭,其实我很想我的妈妈,我觉得如果她还在人世的话,我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爱,不至于像个孤儿。

爸爸有很多女人,每一个女人都花枝招展,他也会带不同的女人回家,我讨厌这些胭脂水粉的味道,所以我基本上都是在奶奶家过夜,18岁那一年,我最爱的奶奶也去世了,我成了真真正正的孤儿。

我开始打架,斗殴,逃学,和不同的女孩子谈恋爱,但是从来都不付出真心。我不相信世界上还有真爱。我只相信金钱的力量,我给她们买不同的包,不同的化妆品,我爱过很多的女孩子,可是我没有谈过一次入骨的爱情。

我就是在这样的一个原生家庭里长大的,过着貌似很幸福,其实想死的生活。后来我遇到了一个明媚的女孩子,她有浅浅的笑,暖暖的脸,温暖了我整个的人生。她教会了我爱与成长,我相信将来的一天,你也会遇见一个明媚的人,他会给你带来温暖,抹去你原生家庭的痛,请你一定等到这一天,这将是春暖花开的一天。


彩涂卷生产基地


大家好,我是爱答问题的木一羊。

负面情绪,偶尔遇到的时候或许可能稍微消极一下,但如果在一个充满负面情绪的家庭中长大,对于孩子来说,真是天下最大的不幸。

我有个朋友,女生,她就是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她的脾气有时候变化非常之快,让我们真的措手不及。

她母亲重男轻女的思想很严重,她有一个哥哥,从小被她母亲惯得不像样子,家里的任何活从不插手不说,而且特别自私,对于这个小他六七岁的妹妹,从来都是一个不如意,就拳打脚踢。

那次因为一言不合,他直接就把妹妹一个过肩摔,直接摔在沙发上,我朋友说,当时只觉得五脏六腑全都挪了位,整个人瘫在那里动都动不了,而把她摔成这样,母亲只轻描淡写说了一句,“你再把她摔死了。”这事就过去了。

还有一次哥哥不知道为什么生气把她锁在杂物屋里,而她憋得想去厕所,却并不敢在杂物屋里解决,因为那样母亲有可能会打死她,情急之下她从门下的狗洞钻了出来,而让她没想到的是,她哥哥亲眼看着她钻出来,竟然抬腿就是一脚,踢得她鼻血呼呼直冒。

她当时就疼得尿了裤子,然后又被母亲痛打一顿。

那个时候,她说她真的没有活下去的勇气,每天不是被哥哥打,就是被母亲打,有时候哥哥揍完她,母亲还要接着揍一顿,说她是个惹事精,不然哥哥为什么打她。

哥哥打得她最狠的一次,就是一张脸青紫了半个月,因为她没做饭给哥哥吃。

虽然苦难总会过去,但她等待的日子也太久了一些。

而且对她一生的影响也非常大,而立之年,她不曾结婚也不愿意找男朋友,因为那童年的阴影她永远抹不去。

现在的她在努力学习心理方面的知识,努力用积极向上的心态来改变自己。

从前她一天难得说一句话,现在整个人开朗了许多。

她说,她经常劝导自己不要去恨,凡事从另一方面去想,用好的方面去想伤害她的人,至少不会再有那么重的痛苦。

再见她的时候,已经满脸堆笑,虽然情绪还有,但看得出来,她已经改变了许多。


木一羊yy


我最怕看见母亲失望的眼神,所以在外工作的这些年,我从未向她吐露过内心的压力和痛苦。因为我觉得她已经足够可怜了。

小时候,家族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母亲因为生了两个女儿备受冷落和羞辱,经常躲在卧室里哭。她是憋着劲,咬着牙把我们养大的。她经常训斥我们:“你们一定要出人头地,为我争口气!一定要证明,你们就是比所有的男孩都强!”所以我不断的要强,不允许自己后退,仿佛母亲的眼神就在背后凶神恶煞的盯着我。

看《原生家庭》这本书时,我数度落泪。在心里我终于可以轻轻的对母亲说“妈妈,我明白你内心有多痛苦,但是请不要把您的压力和痛苦转移给年幼的孩子。”

而且我终于明白,自己性格中的冷漠、孤僻原来并非天生如此,而是父母的一些言行在有意无意之间对我造成了影响。我仿佛看到躲在被窝里偷偷啜泣的那个孩子,她内心孤独无助,我多想去抱抱她,告诉她不要害怕,你并没有什么错,你不必屈服于父母的权威,也不用因为养育之恩而无底线的谅解他们。只要你愿意改变,就能克服性格上的缺陷,成为更好的人。

苏珊在《原生家庭》中说:“消除父母对你的负面影响,你内心的力量将得以释放,隐藏多年的自我亦会得到解放,你将找回自己本应成为的那个富有爱心,独一无二的人。”

苏珊·福沃德博士是国际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在情感方面著有多部畅销著作。她的这部作品《原生家庭》曾荣登《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榜首,在全球引起强烈反响。心理学家武志红也强力推荐该书,声称“这是一部振聋发聩的家庭心理疗伤经典之作。”

这部《原生家庭》并不是教我们如何去和父母决裂,而是站在自身的角度,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伤害,尽力去修补儿时遭受的不良影响,别让父母的阴影影响自己一辈子。

该书的结构很清晰,主要讲了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告诉我们“有毒”的父母都有哪些类型;第二部分则从心理学角度提供了一些有效策略,帮助我们摆脱父母的阴影,重获新生。

一、父母通常会使用哪些“毒招”

《原生家庭》中列举了有毒的家庭模式:不称职型、操纵型、言语虐待型、身体虐待型、酗酒型和性虐待型。其中身体虐待型、酗酒型和性虐待型家庭很容易辨别,也能轻易得到社会的救助。那些经常喝醉酒打骂孩子的家庭、有猥亵行为的家庭肯定是不健康的,在这样的家庭模式下成长的孩子,心理上或多或少会受到不好的影响。

但是不称职型、操纵型和言语虐待型的家庭则很难用社会标准来鉴别。在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一方面在心理上遭受着荼毒,另一方面却很难得到来自外界的帮助和同情,甚至可能当事人都没有察觉到自己遭遇的性格和社交问题是缘于父母的影响。

我们重点来看一看如何鉴别这三种类型的家庭模式。

1、不称职型父母

这种家庭的典型模式是:父母的生活态度消极,不能成熟的应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困难,常常需要年幼的孩子扮演家长的角色,父母反而需要孩子的安慰和帮助才能继续面对生活。

这种模式下的父母一般没有对孩子造成明显的伤害,但是却剥夺了孩子的童年。孩子没有享受到无忧无虑、可以随意嬉戏玩闹的童年时光,因为过早背负起家庭的责任,他们内心缺少爱和关怀以及自我价值感。成年后他们也许会成为工作狂,从工作中寻求价值;也许会成为感情受虐狂:从爱人那里寻找自己的存在感。

2、操纵型父母

关于这种类型,苏珊在她的另一本著作《情感勒索》中有过详细的介绍。就是那些“以爱为名”不择手段满足自己私欲的父母。如果你遭遇过逼婚,肯定会熟悉这种类型的父母采用的伎俩。

每逢春节,父母是不是召集七大姑八大姨来给你介绍对象了?

是不是经常打电话向你报告:“邻居家的大毛、小毛都结婚了,生孩子了,有二胎了。”

是不是曾经威胁过你:“再不结婚,就是对父母不孝,以后都不要回家了!”

这就是操纵型父母常用的手段:联合阵线、消极比较和病态化。

当然并不是说所有逼婚的父母都是操纵型父母。真正的操纵型家庭会无休止的想要控制孩子的行为和思想,拒绝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拒绝给孩子独立和自由。我们所说的妈宝男就是这种类型家庭的受害者。

3、言语虐待型父母

言语虐待型父母更具有隐蔽性,也很难获得相关机构的监管。

我们小时候淘气时,可能都受到过父母的威胁“再哭,妈妈就不要你了”,我们往往因为害怕,会哭的更严重。孩子的内心很纯粹,大人的一句玩笑话就会当真。

如果父母长期对孩子的外表、智力、能力等进行攻击和贬损了。孩子长大后就会极度缺乏自信,并否定自己的人生价值。

二、如何摆脱原生家庭的困扰,重获新生

1、正确的认知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就是“不需要去原谅那些伤害过你的亲人,他们必须为自己犯过的错负责,而不是年幼的你!”

即便你的父母当初有充足的失魂落魄的理由,他们用酒精麻醉自己,通过打骂孩子来发泄对生活的不满,但是无论如何,作为成年人,他们应该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孩子没有责任为父母背负过错。

2、认清观念对行为和感受的影响

不同的人面对同样的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的感受,采取不同的行为,这主要是因为观念的差异。而很多观念来自于家庭的影响。

比如书中提到的“共依存型人格:将拯救受助者为己任,总是和有酗酒、家暴等不良行为习惯的人陷入感情纠葛,总是幻想着自己的善良、爱心可以拯救他们。这种情况并不是因为当事人遇人不淑,而是受到不健康家庭的影响。他们总幻想着能够改变过去,拯救有不良习性的父母,因此会寻找同样落魄受困的配偶作为替代品,却在成年人的世界中受到一次又一次的伤害。

想要改变这种行为,我们需要质疑并发现那些隐藏在脑海中的错误观念,转变观念从而扭转行为模式。

3、进行自我界定

被操纵型父母掌控的子女,即使结婚后也很难界定自己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很难“在照顾好自己和关心他人的情感之间找到一种平衡”。我们必须认识到父母和自己是各自独立的个体,彼此拥有思想和行动的自由。

很多时候面对父母的咄咄逼人,我们内心往往有强烈反抗的声音,但是无法表达出来,害怕伤害父母的感情。苏珊在《原生家庭》中教我们一种有效的回应方式——非辩护性回应:即通过温和的不带情绪的语言来声明自己的立场。

比如你可以将“你说的不对,贝类对你不好”换成另外一种表达方式“我的看法恰好与你不同,我觉得贝类对你不太好”。这种建议性而非指责的表达方式更容易被对方接受。

4、停止自我惩罚,释放自己的情绪

作者苏珊说,“来自有毒家庭的孩子,心中的愤怒和悲伤比普通人更多。“

但是成年人往往会选择压抑自己的情绪,迫于外界的压力,女性通常会压抑内心的愤怒尽量使自己的表现优雅得体,而男性则会压抑内心的悲痛让自己表现的像个“男子汉”。

如果内心的情绪没有有效的发泄途径,人的性格就会变得抑郁和狂躁。如果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会无意识的将这些负面情绪转移到自己的配偶和子女身上。

我们不需要为对父母发泄怒火而感到愧疚,更不要认为悲伤痛哭是软弱的表现。只有倾倒掉内心的垃圾情绪,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内心住着的那个小孩,给他拥抱和安慰,告别过去,重获新生。

5、与父母对峙

与父母对峙的目的并不是惩罚和报复,而是为了克服内心的恐惧,坦白内心的感受,对双方的相处关系进行重新定位。走出这一步也许会异常艰难,但是想要得到彻底的治愈,这一步不可缺失。

《原生家庭》中推荐我们采用面对面或者写信的方式进行对峙。

写信是相对好操作的方法,通过书写,你可以理智、客观的表达对父母的看法,自由的抒发内心的情绪。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笔,书中有一个模板可以套用:即按照以下部分编写:你对我的所作所为(客观描述);我当时的感受;我的生活如何受到影响;我现在你对的要求。

如果选择面对面对峙,则要经过长时间的准备和精心安排。面对你的陈述,他们可能会矢口否认、激烈指责或者消极应对。你必须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和应对策略。

作者苏珊在书中为这几种典型反应提供了应对方式:

矢口否认:“根本没有这种事”
应对策略“你不记得不代表事情没有发生过”

激烈指责:“这都是你的错”“想一想我们为你付出的一切”
应对策略:“我不会为你曾经对我做过的事情负责,你们为我做的一切无法补偿曾经带给我的那些伤害”
消极应对:“我已经道过谦了”“我已经尽力了”
应对策略:“我知道你当时也很艰难,但是我想要你明白,你曾经的所作所为伤害了我。”

对峙的结果也许没有你预想的那么美好也没有你担心的那么糟糕。无论结果如何,只要做到了这一点,就是关键性的胜利。只有直面现实,从过去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我们的人生才能朝着新的方向前行。

只有修复了千疮百孔的心,我们才能重新获得爱的能力。原生家庭可以决定你的出身,但不能掌控你的命运。

很多时候,我们很难找到合适的人来倾诉对父母的复杂感情,《原生家庭》这本书也许可以帮助你打开心结。虽然我们不能改变过去,但是至少我们可以去选择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爱自己并爱孩子,将健康的爱传递下去。


北冥有鱼和鲲


精神分析中我们还会提到两个词: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

内在小孩是个人幼小时期的创伤记忆。如果一个人年幼时期的心理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安全感和爱没有得到满足,他自我的一部分会永远卡在那个地方,并在未来的生活中不断地甚至偏激地寻求补偿。

而内在父母,是指我们在心理上不能与父母健康的分离,不能让自己成长为一个完整的成年人,或许是因为父母太过自恋、或者自己缺乏安全感,从而导致过分认同父母,和父母拥有一样的认知思维模式,以此来表示自己的忠诚。而自己也无法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而对于题主来说,从小母亲对你严加管教,自然在学习方面出色很多,但当你到了大学,这样的小社会的环境,需要你自己来做决定,自己来安排生活。

精神分析中说,我们成年后的一切社会关系,都是与父母关系的翻版。

也就是说,你对身边人包容,也是受到从小不敢反抗母亲的影响。而你的“内在父母”非常的显而易见了,对于现在来说,你已经脱离了母亲对你的管教,但是你母亲对你的态度已经内化成你的一部分,所以你总会受到“内在母亲”的影响,总是感觉在自责。

和你的“内在小孩”和解。我们经常说原生家庭对我们的影响导致我们现在如何如何,甚至有人会说,我现在这个样子不成器,都怪父母在我小时候没有给我安全感和爱。如果你现在未成年,说这话还情有可原,但是,现在的你已经成年了,完全有能力自己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所以第一步就要和你的内在小孩和解。对自己苛责,是想要达到完美的目标,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泥沼。

和你的父母和解。接纳父母的不完美,母亲那样对你也是对你爱的一种表达,对于现在的你,要接受不完美的父母,他们的一些观点你可以不认同,但是你要接受他们对你的爱。否则,内在小孩和内在父母会占据你生命太多的部分,会让你无法轻松地在人生路上前行。

最后,如果你自己做起来困难的话,建议去找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你更快的成长。


身心健康专家于际敬


每个人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痛前行,不同的是,有的人能够觉醒,认识到一身存在的问题,并能区分自身问题和原生家庭问题;有的人不能意识不到自身问题,还别人的自省自觉嗤之以鼻,这也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区别了吧!

所以,对刚进入大学就能意识到自身的问题,并看到性格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的你而言,这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祝贺你!因为这意味着你的心灵成长从此开始不一样的步伐。



其实,对于你这种离开家庭读大学的学生来说,处理与原生家庭之间的负面情绪,有天然的优势,妥善加以利用的话,进步非凡哦。

第一,认识自己。

如果说在家时一直被父母包围,没有太多机会认识自己的话,离开父母,接触不同的学生和老师,与社会也有了初步的接触,这对你反观自身,认识原生家庭自身存在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可以通过观察别的同学、老师,甚至社会上人们思维和行为的方式,来反观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认识、总结,从更加全面的、客观的、立体的角度真实的认识自己。



第二,勇于挑战自己。

大学期间是我们走向成年的开始,也是认识自己,不断提升自己,改正缺点,完善性格、提升能力的关键时期。

当我们认识到自身有自卑、敏感、内向等可能影响以后成长发展的性格时,可以有针对性的去改变。

当然,在挑战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困难和困惑,但是不要害怕,遇到越多的困难,就越会静心地学着思考、越容易清醒,也与目标越接近。



第三,释放负面情绪。

任何人都会有负面情绪,只是不同的人对负面情绪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不同。

有的人根本不接受负面情绪,对负面情绪进行无情的批判,因此也不能与负面情绪好好相处,反而进入了恶性循环的状态。

有的人能够接受自身的负面情绪,并且及时觉察自己处在负面情绪的状态里,有意识的调整负面情绪。

处理负面情绪,可以采取多种方法,比如找朋友倾诉、锻炼、旅行、码字等等。



当负面情绪被及时清理,人就会回到正面的情绪状态里。

原生家庭虽然都可能带有这样那样的不足,甚至是缺陷,但是并没有那么可怕,只要我们敢于面对,勇于承担,并且勇敢改变,对自己的人生切实负起责任,一切都是可以改变的。

我是小猫喵喵,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更多心理学知识。


小猫喵喵


也许“时间”这个疗伤万能药,能让我们有朝一日与父母和解,也许不能。这并不是我们的错,也许也不是父母的错,可能父母们也曾经是受过伤的小孩。

既然没有错,怎能用命运的不公来惩罚自己呢?谁该为我们的幸福负责?我们为自己的幸福可以做什么?

当初我们无法选择爱我们的人,如今也许我们可以选择爱自己。让自己变成内心充满爱的人,才有能力爱自己的孩子。


正面教育侯思远


一个人最不能选择的就是家庭,但一个人又最不能忽略的是自己的力量。

原生家庭中,孩子在童年时代多与母亲相处,感受到母亲作为女性的温柔与耐心。但是到等孩子慢慢成长,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很关键。

如果原生家庭已经造成孩子性格影响,先要正视这个问题,切不可由此产生愤懑,怨恨之情,这样只会让不良的情绪形成恶性循环。

其次,每个人要相信自己改变自己的力量。除了先天因素之外,后天的改变力量也不容忽视。看一些心理疏导的书籍,汲取文字的精神力量,改变自己!

最后,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等你做了父母,一定要改变你自己的状态,给孩子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