弒母案吳謝宇被抓的背後,很多家庭開始自查,我們的教育錯了嗎?

張曉家


因為從小就被逆愛,什麼事都要依著他所以就慣成這樣了,有時有些父母奶奶爺爺慣著就覺得對他好,疼他,其實呢就是害他,你說從就這麼在手心裡,習慣了,長大一點不讓他高興的他就接受不了,反正又不懂事他的世界裡很小,沒有什麼怕不怕的,他直覺的你不讓我高興我就得隨心所欲的去做,這就是給有些父母逆愛孩的類子,平時管教孩子也不是動不動就武類,動不動就咯到,這是不管用的,要說服教育,養成習慣給孩子,父母就是孩子的最好的榜樣,在孩子面前什麼該說什麼該做,!什麼不該說什麼不該做都要注意,有的人說誰誰家還不懂事,那都跟父母有很大的關係的。天天沒人管,隨便長著,無憂無慮的,有沒人教,他能懂什麼。


娜一族時尚


我們的教育出現了根本性的錯誤,這早已經是有識之士的共識了。因為,我們的教育的目的不是讓孩子成為一個真正的“人”,而是成為一種“器物”!

早在兩千年前,孔子就說過:“君子不器。”但是,我們當下的教育,在學校完全就是把孩子當成考試“機器”,除了關注孩子的有限幾門學科的考試成績之外,其他的都被視為“無用的”。到了社會上,又把孩子當成“賺錢機器”,只要能夠賺到錢,就是“成功”。


在這樣的教育理念和社會氛圍之下,我們的孩子都被教育成了“君子”的對立面。除了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偶爾表現的像個“人”之外,其他時候都是不折不扣的“小人”。


所以,我們遍觀當下的中華大地,有幾個是真正的“君子”?好一點都成為了偏狹的“怨婦”,還有一部分都是庸庸碌碌、隨波逐流的蠕蟲,而相當一部分都是為了生存而耍盡手段、兩面三刀的蠹蟲。

事實上,古今中外的主流教育,無一例外的都是將把孩子教育成為一個真正的“人”放在第一位。像我們這種用盡一切手段,要把孩子訓練成一種的機器的教育,簡直教育思想界的奇葩!甚至說,我們當下的教育,根本就沒有思想!只是關注眼前的物質利益而已!

我們教育出來的不是人,而是一群復讀機,野獸和畜生!

吳謝宇學業的成功,是我們當下教育的“成功”!而吳謝宇成功的殺母,我們的教育也是功不可沒!雖然,他的案例有些極端,但是像吳謝宇這樣人,在中華大地可謂是千千萬萬,就在你我身邊!


姜丁粽子


感覺我爸媽就做的很好,我們家三姐妹,從小讀書爸媽從來不逼迫我們,在讀書這條路上屬於放養型。我媽從來不問我們的成績,只關心身體好不好,吃飽沒,穿暖沒,我爸會提醒我們完成家庭作業,問成績,但是考不好也不指責,直說孩子,你太粗心了,下次認真點肯定考的好😂😂。就是這種教育模式,特別輕鬆的環境,我們都沒有上那些出名的名牌大學,但是都是一本畢業,如今,姐姐妹妹是老師,我是公務員,工作也沒逼我們,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小春妮1991


吳謝宇殺母案件曝光之後,關注度高居媒體榜首。大家都驚歎吳謝宇作案的縝密與淡定。我個人也成為好奇者,成天關注案件的報道。多篇報導看過之後,我個人認為,吳謝宇的所做所為更像一個為了滿足幼兒期遊戲需求的行為表現。

在整個事件過程中,不難發現,吳謝宇在整個案件過程當中,完成了兩個遊戲活動。現談談第一個遊戲,第一個遊戲就是與同伴在一起。吳謝宇從小到大二,一直生活在嚴格的、規範的校園生活當中,多次獲得殊榮。他的生活是被模型化的狀態,據說大二後,吳謝宇在外租房,與性工作者同居,而且有了共同生活的打算。認識性工作者並求婚,看似是一個性的問題,實則是吳謝宇走出原生家庭被擺脫束縛的新生活所吸引的過程。這時候他需要一個同他同齡的夥伴一起玩,我們大家都曾經歷過,在很小的時候,我會賴在鄰居家不走,與小夥伴玩得不亦樂乎。無論是鄰居家的父母與自己家父母是多麼不對付,鄰居家是多麼的討厭我。我每天都會一睜眼就執著地站在門口,堅定的突破父母的束縛,敲開鄰居家的門。吳謝宇也是如此,為了達成如此的目的,她必須讓媽媽不阻撓,媽媽安靜,於是吳謝宇就讓媽媽一直在家裡睡著。看來在吳謝宇的生活經驗當中,只有媽媽睡著了,他才會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再談談第二個遊戲。吳謝宇殺母是為了獲得自由支配權。而真的殺掉母親之後,他回覆了成人思維。比如為母親辦離職宴、寫辭職信、向親戚朋友短信借錢,完成自己的補考等這一系列的行為,都是他意識狀態下的行為,也是他智商的應用,更是他另一項遊戲的前奏。吳謝宇第二個遊戲叫警察抓小偷。更確切一點叫躲貓貓,很小的的時候我們都與父母玩過躲貓貓的遊戲,在遊戲中如果被大人很快地找到,我們就會很沮喪。如果大人總是找不到我們,尤其是我們發出聲響後,大人費勁周章找到我們時,我們的遊戲愉悅感會直線上升。如果在玩這個遊戲的過程當中,大人撤離了這場遊戲我們就會很沮喪。吳謝宇躲了7個月,就會很沮喪。舅舅一個是否回來過年的短信,猶如大人一句“你藏好了嗎”,讓吳謝宇找到了發出聲音的機會。警察懸賞通緝時,吳謝宇一邊藏匿一邊不斷髮出聲響,比如說30多張假身份證的使用是為了藏匿,還有在教育機構黨培訓老師,眾目睽睽之下現身,屬廣而告之我在這裡。晚上做陪酒,公眾場合反覆被陌生人挑選,屬廣而告之我在這裡。如此高調的現身而無人理會,在這場遊戲中,吳謝宇是屬於自嗨而無人參與的狀態下,他會感覺索然無味的,所以他才會採用自我送上門的方式把自己送進警察局,自己現身機場,機場四次抓拍到他的頭像信息,當警察出現在他面前的時候,他對警察說別說了我跟你走。

如此淡定的背後,一定會想到他對自己的評價,對這次遊戲的評價,一定跌到了冰點以下,太無味了太無聊了,我想吳謝宇不會輕而易舉的向警察交待一切,他還做其他的遊戲,不然的他會感覺自己一生太沒存在感。

美國心理學家埃裡克森將人一生氛圍8個階段。每個階段都有我們必須要完成的任務。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講,我們0-3歲的主要任務是健康的活下來,要完成這個任務必須依靠養育者。生活的全部是以養育者為主。3-6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以遊戲為主,所謂的遊戲就是玩,為什麼要玩為主?有理論認為,人無意識的重演先祖的生活過程,比如幼兒喜歡玩水、泥。還有一種理論是生活必備理論,他們認為幼兒的遊戲是無意識為以後生活準備,比如喜歡玩過家家,扮演不同角色的遊戲,從以上的理論當中可以看出,幼兒的遊戲既有繼承又有發展,而且是強烈的主動探索的一個過程,這時候的養育者,應該退居二線,應該成為跟隨者及輔助者。顯然,吳謝宇從童年一直到大學之前,都是在他人涉定的軌道上行走,是一個被動服從者,同時更是一個無法實現自己需求的被壓抑者。

弗洛伊德認為,早年未完成的心願會成為心理疾病的誘因。(寫得很亂,輕拍。作為福州老鄉,鐵中的校友,對吳謝宇的悲劇還是極為惋惜,吳謝宇及母親都有錯,又都沒錯,一個付出生命,一個失去自由面臨無期。)


福州教育依哥


教育的根本目標應該是受教育者擁有幸福感!

現實的情況呢?目前的教育正在使學生們喪失認識世界的能力,喪失感受內心的能力,模糊最基本的道德!

根本原因是我們的教育幾乎把全部的力量都投入到了對孩子各種技能的培養中,只重視了智力培養,忽視了哲學理性的培養!也就是隻有高級的智力,卻沒有豐富的心靈和高貴的靈魂!

一個沒有讀過書的村婦,雖然每日粗茶淡飯,勞作倖苦,但夫妻相愛,子女健康,她就擁有幸福!

而與村婦的幸福相比,良好的教育可以使更多的人擁有幸福,使人更深刻地體會到幸福,使人實現更高層次的幸福。

那如何才能讓孩子幸福一生呢?那就讓孩子的理性、情感和意志都獲得充分發展吧!精神充分發展,必然會具有獲得高度物質自由的能力,並且使獲得的物質自由可以長期且持續,形成高度的精神自由和物質自由的統一,從而實現一生幸福!



權媽在線


究竟是為什麼?現在也沒說清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