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牛首山南唐二陵,出土过哪些文物?

扬眼


“南唐二陵”是“千古词帝”南唐后主李煜爷爷与父亲的陵寝,包括李昪及其皇后的钦陵和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顺陵,是五代十国时期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发掘的第一座帝王陵寝,也是南京地区迄今为止考古发掘墓主身份明确的唯一两座古代帝王陵。

二陵均系依山为陵,相距约100米,李昪及其皇后宋氏的合葬陵居东,称为钦陵,建于公元943年;李璟及其皇后钟氏的合葬陵居西,称为顺陵,建于公元961年。李昪陵因建于南唐国势强盛时;故规模较大,随葬品较丰富。

钦陵规模较为宏大,陵门立面用砖砌出柱枋、斗栱等仿木建筑结构,檐口用砖砌出叠涩的挑檐,陵墓设色基调呈暗红色,显得深沉而庄重,而彩绘的色彩则绚丽夺目,有牡丹、莲花、宝相花纹等,整座建筑布局严谨,坚固而宏伟。

南唐二陵出土文物在二陵前建立有专门博物馆展览,主要展览了二陵内出土的陶瓷器、铜器、漆器、骨器、玉哀册、石哀册等。

南唐二陵出土文物中,以刻字填金的玉质“哀册”最为珍贵,它记录了封建帝后的祭文,也是考古发掘时判定墓主身份的主要依据。

其中展览的陶俑尤为吸引人。

其中一个武士俑,虽然手上拿着宝剑,但身体呈“S”形。而一位男优,则睁大一双眼睛,咧嘴哈哈大笑,很是粗狂。最惊奇的是一个“怪胎”俑,被命名为“双人首龙身”俑,具有道教色彩。

南唐人首鱼身俑(陶器,长35厘米 高15厘米)将人头与鱼身巧妙融合,形象颇为奇特,头部人象为男性,慈眉祥目,若有所思,昂首挺胸,头戴道冠状帽,似为一道长;身体作鲫鱼形,背鳍上弓,宽尾微摆,左右鱼鳍作划水状,肩部出飘浮的小翼,鱼鳞栉比鳞次;被称之为“东方人鱼”,据说是古代海神的形象。

双人首龙身俑,根据《山海经》记载,常见于汉画像石上。其双人首龙身俑相交绕的为伏羲、女娲,交缠而立,是人们幻想出的一种图腾形象,象征着驱邪避害、起死回生、生命永恒的意义,此物置于墓中据说可以辟邪,作镇墓之用。


侠亦道


南唐二陵虽经多次盗掘,但仍出土了许多珍贵的文物,主要是一些陶瓷器、陶俑、玉哀册、石哀册及玉、骨、铜、铁等器物。二陵出土的随葬品大致相同,但相比钦陵,顺陵的随葬品尺寸要小很多,质料也比较差。这些随葬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金陵的工艺水平。

玉哀册与石哀册是南唐二陵重要的出土文物,也是判定墓主人身份的主要依据。 李昪钦陵共出土成片的玉哀册23片,其中完整的11片,残缺的12片,另有边缘残块5片,上面刻着哀册文,字皆填金,不过多数已脱落。原先放在石函内,现仅剩两件无盖的石函。这些哀册都是用硬度颇大的浅绿色或白色的玉制成。据一些哀册的文字,如“钦陵,礼也”、“上尊谥曰光文肃武”等,可以判断是李昪与后宋氏的合葬陵。但因被盗的缘故,玉哀册发现时已散落各处,石函也已被打破。李璟顺陵共出土石哀册40片,全部都是残缺的,有字的仅20片。哀册用石灰岩制成,表面作淡黄色,内作粉白色,质地很差,字刻很浅,且没有填金,没有发现石函。据哀册中“弟居储元”、“髯断稽山鸟来”等内容来看,可以推定这是李璟与后钟氏的合葬墓。石哀册比起钦陵的玉哀册来。材料及精工都要差许多,反映出南唐在此时财力已经枯竭。

二陵出土了一些青瓷器和白瓷器,但数量很少,十分珍贵。陶俑是二陵中出土最多的文物,有男俑、女俑、人首蛇身俑、人首鱼身俑、人首龙身俑及一些动物俑。从陶俑的姿态来看,这些男、女俑大致可分为三类:拱立俑、持物俑和舞蹈俑。持物俑最多,拱立俑次之,舞蹈俑最少。李璟的顺陵仅有持物俑和拱立俑两大类,没有舞蹈俑。从陶俑的服饰和不同的姿势来看,可以看出不同的身份:男俑大致分为文吏、内臣、仆隶、武士、持武器的力士、伶人、跳舞者等,女俑则大致分为盛装的宫嫔、舞姬、侍女等。二陵出土的人首蛇身、人首鱼身、人首龙身俑来源于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这些俑将其形象化,有辟除不祥的意思。出土的动物俑有江南常见的马、狗、鸡、蛙等,骆驼是北方的产物,狮子则是外来的贡物。唐代墓葬中常见骆驼、狮子俑,从这方面看,二陵大概也承袭唐代的遗风。二陵出土的陶俑,基本上承袭了唐代雕塑艺术的写实风格,在技法上有一定成就,但是缺乏创造性,可能是受到南唐宫廷格式束缚的缘故。

此外,二陵还出土了少数玉、骨、铜、铁等器物,但大部分是残破的。有些是建筑上所用的,如铜门钉、铁钉等。还出土了一些类似漆棺、漆板一类的朽木。有类似配饰的玉花片和骨珠,还有一些铜器残片、铜镜残片、铜饰件及铜钱,铜钱上有“开元通宝”四字。


扬眼


南唐二陵,位于南京市中山门外祖堂山一带的王家坟村,当地老百姓都叫它“太子坟”、“太子墩”,这里其实已先后多次被盗,建国后逐渐引起文物部门的关注,在1950年10月8日开始了正式的考古发掘,历时三个月,最终认定:此地是五代时期南唐(公元937年-975年)先主李昪及妻子宋皇后的钦陵,另一座则是中主李璟和妻子钟皇后的顺陵,距今约有千年的历史。

<strong>

这座墓除了是两位五代皇帝的皇陵外,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使用科学方法发掘的皇陵,也是江南地区发现的最大的帝王陵墓和地下宫殿群,于1988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保单位。

由于早年间被盗多次,墓中的文物所剩不多,但还是出土了600多件精彩的屋顶文物,其中的玉哀册、南唐陶俑、浮雕武士像、彩绘、石棺等依然光彩夺目,作为罕见的五代十国文物价值不菲,还是被收藏在了博物馆中对公众展示。

<strong>

南唐二陵后被就地保护,如今已对外开放,门票仅有十几元,从市内乘公交车就能到达,若去南京还是值得一看的。


亦文亦物


出土了大量彩绘陶俑和石雕。最主要是出土了玉哀册。证明为南唐先主李昇的陵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