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唱作人》播出四期了,大家認為這個節目對誰的幫助最大,誰得到的最多?

我就是賴吐槽


多謝提問,關於《我是唱作人》對誰的幫助最大?我覺得有兩個人,一個是曾軼可,一個是高進。

首先說說高進,高進在參加《我是唱作人》之前,一直都是歌紅人不紅,其實高進所有的音樂作品都是直面音樂市場的,導致他常年沒能憑藉自己的作品爆紅最主要的原因就在於大眾缺乏對他個人的瞭解。而《我是唱作人》就提供了這個窗口。讓他過了把流量明星的癮。

凡是看過《我是唱作人》節目的觀眾幾乎都會對高進的選取對手的過程記憶猶新。每期他都帶著極為功利主義的目的來選擇。第一期因為覺得曾軼可音樂小眾,第二期因為覺得陳意涵比較弱,第三期覺得毛不易穩定、汪蘇瀧有殺傷力而選擇熱狗。雖然只成功了一次。但這三次選擇為他製造了眾多流量。他再也不是無名的幕後音樂人了,他有了有血有肉的娛樂明星的人設。

再說說曾軼可,大眾對曾軼可的印象還停留在十年前的快女和她的《獅子座》上,縱然曾軼可十年來沒少發佈原創作品,也沒少開音樂會。但早已被貼上去的標籤哪有那麼容易被撕下來。《我是唱作人》給了她充足的展示平臺。

你會發現,曾軼可不再是咿咿呀呀唱著沒幾個人懂的旋律的爭議歌手了。無論是歌詞的內涵還是旋律的搭配,她都變得越來越成熟。她也不再是隻會寫點簡單的都市民謠,藍調、抒情搖滾、爵士的元素都被她玩得有模有樣。而且更奇妙的是,她的曲風被許多文藝青年認為是高級的,對她以後的市場定位有著非常重要的導流作用。

除了他們之外,汪蘇瀧也是受益不淺,但汪蘇瀧本身名氣和熱度都還在,《我是唱作人》不過是幫他固了下粉而已、遠沒有對高進和曾軼可的幫助大、


大千狐


當然是對原創作品幫助最大,從中可以看出,多元化的音樂適合各類人群,總有被欣賞的音樂類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