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指数基金,有没有完美的逃顶方法?

投资指数基金,有没有完美的逃顶方法?

同名微博:@银行螺丝钉


有很多朋友问螺丝钉,有没有更好的短期低买高卖的方法呢?

比如说,可以让我们吃到上涨的收益,还可以比较好的避开之后的下跌?

实际上,短期里的涨涨跌跌,是没有办法预测的。

混合基金的表现


我们先假设存在这样的方法,并且可以学习到。

我们来看一个数据:

投资指数基金,有没有完美的逃顶方法?


这是国内偏股型混合基金整体的一个历史走势。

偏股型混合基金是什么呢?

我们平时说的指数基金,是一种股票基金。指数基金不管什么时候,基本都会持有90%以上的股票仓位。

混合基金则是股票和债券都有。像偏股型混合基金,它也是主要投资股票,不过它的股票仓位最低可以到50%。

换句话说,如果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觉得股市有风险,他可以主动把股票仓位降下来,避免这种风险。

国内有500多只偏股型混合基金。

上面的走势里,那个8735点,就是2015年6月份的时候,偏股型混合基金的平均价格点数。

股灾发生后,偏股型混合基金大幅下跌,到9月份,经历两次股灾后下跌到了5444点,下跌近38%。

同期沪深300下跌30%。

这个说明了什么呢?

如何判断顶点


混合基金都是主动型基金,混合基金的平均规模也在几亿元。

要想当上混合基金的基金经理,目前业界的主流是「海归金融学硕士或者博士,有多年从业经历」。

无论是知识储备还是投资经验,都是所有投资者中万里挑一的(国内有3亿多投资者,而公募基金基金经理只有万人左右,绝对的万里挑一)。

而且他们只要在牛市高位的时候,下调混合基金的股票仓位,从股票换到债券,就可以保住之前牛市的收益、避开之后的股灾。

这样做,不仅基金净值收益好,自己也可以获得更高的业绩提成和奖金,还能一举成名,可谓是「名利双收」。

是不是觉得非常简单?

但是很遗憾,从混合基金的整体表现上,这些混合基金,几乎绝大多数都没有减仓股票。

换句话说,这些顶尖级的投资高手,作为一个整体,没能精准的判断牛市拐点(即使可能会有个别人成功的在2015年牛市巅峰卖出了股票,但这是特例)。

假如真的存在这么一种「精准判断牛市拐点,并且长期有效的方法」,那么这些基金经理,都是绝对有动力、并且有条件去学习并实践的。

不过很抱歉,这样的方法并不存在。

螺丝钉也经常被问到,为什么我们不在上周/上月/去年某某时候卖出,然后再在后面某某时间下跌之后买回来呢,这样做不是收益更好吗?

但股市,短期走势是无法预测的。

短期走势无法预测


美股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预测指标,叫做超级杯冠军指标。

美国人很喜欢看橄榄球比赛。

有人发现,如果原来的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的队伍赢了,股市下一年会平均上涨14%;如果是职业联盟的队伍赢了,股市则会平均下跌10%。

从1967年-1997年,在长达30年的时间里,有28年都是如此,可以说是灵验至极。

有很多人都对这个方法深信不疑,并赚到了很多钱。

但是从1998年开始,这个方法失效了。

之后很长时间里,甚至跟之前完全相反,国家联盟的队伍赢了,股市反而暴跌。

这让很多根据比赛结果来预测股市的投资者损失惨重。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因为股市的短期走势无法预测。

在漫长的历史上,总会有一段时间里,股市的走势恰好跟某个指标非常匹配,看起来似乎是这个指标可以预测短期走势。

但时间拉长了,很多时候就会失效。

所以,诸如画一画历史趋势线就想预判未来走势,也许在一段时间里会成功,但长期看必然会失效。

投资指数基金,有没有完美的逃顶方法?


长期走势有迹可循


那我们是不是就没有任何办法了呢?

也不是,股市的长期走势是有迹可循的。

上面说的短期走势,通常是几个月或者一年左右长度的。

比如说预测几个月内的涨跌、预测一年内的涨跌,这些都是无法预测的。

但股票市场也有一些长期的规律,这些长期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好收益。

这里的长期规律,主要是两个:复利增长和均值回归。

▼复利增长

王大爷开了一个包子铺。这个包子铺是赚钱的,到了年底王大爷发现包子铺赚了10万。

王大爷拿这笔钱,投入生产,租了更多的店面、招了新的伙计,来年包子铺就可以赚更多的钱。

其实上市公司跟这包子铺,原理是一样的。公司赚钱,把赚到的的钱投入生产,长期也可以赚到越来越多的盈利。

这种盈利增长是复利积累的,长期也会推动股票市场上涨。

我们经常说,指数基金长期上涨,背后很大一部分就是来自上市公司的盈利上涨。

美国股市百年里上涨了200多倍,香港股市55年里上涨了800倍,A股股票基金年复合收益率也有14%。

背后的根本原因,是因为上市公司赚到了越来越多的盈利,这会在一个较长的时间段里,推动股市上涨。

所以股市的长期走势是有迹可循的。

这是我们把指数基金作为底层投资品种的一个信心所在。

▼均值回归

在一个3-5年的中长期时间里,估值存在均值回归的特征。

长期上涨,并不代表每年都上涨,有的时候也会遇到长达几年的下跌。

如果买在了短期牛市的高位,之后的收益也会不理想。例如2007年和2015年牛市高位入市。

我们通常是用低估买入的方式,来避免牛市高位的时候买入指数基金。

并且,如果当前品种进入了低估,未来一定会从低估回归到正常估值。

这也就是均值回归。

低估投资的思想,有很多相关的研究。

  • 格雷厄姆等人的研究表明,在低市盈率的时候投资,能带来更好的收益。
  • 1978年研究表明,股息率越高,长期收益率越高。
  • 90年代初,尤金法玛等人的研究表明,低市净率也能获得高收益。


不过通常来说,低估值并不代表短期几个月或者一两年就一定会上涨。通常低估值跟3-5年长度的收益关系更大一些。

即使低估买入,也需要做好投资3-5年的心理准备。

投资指数基金,有没有完美的逃顶方法?


总结


股市几个月甚至一两年的短期走势是无法预测的。

不过股市的长期收益有迹可循。

  • 指数基金长期上涨,给我们提供了长期收益的保障。
  • 低估买入,在3-5年的时间长度上,可以让我们获得一个不错的收益。并且买入估值越低,长期收益越高。


做到这两点,我们的长期回报就有保障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