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裡的樂亭老城

記憶裡的樂亭老城

記憶裡的樂亭老城

記憶裡的樂亭老城

這次回老家,看到老城又有不少地方面臨拆遷,心裡很是感概。

老城,在我的記憶中一直都是一座很溫暖的小城。

老城的街道很窄,從南到北,從東往西,馬路兩邊都是如蓋的綠蔭,我沒考證過那是什麼樹,只記得兒時它們還是小樹苗,如今枝繁葉茂、粗壯挺拔、遮天蔽日、滿目蔥蘢。對於少小離家、不惑之年的我來說,始終相信這些老樹一定記得,記得我戴紅領巾、背花書包的童年,記得我身著校服、形色匆匆的少年……其實它們一直住在我內心深處的街角,春來發芽,初夏茂盛,深秋葉黃,冬掛銀雪,歲歲年年。

很多年以前,我還是個在大街上蹦蹦跳跳、奔跑著上學的孩子。那時的街上汽車很少,偶爾會響起自行車清脆的鈴聲,甚至有時還會有威武的大馬車、緩慢的老牛車、歡快的小驢車走過,”車把式“悠閒自在,大馬、老牛、小驢們也都從容淡定。

那時,路旁電杆上掛著的廣播喇叭每天早、中、晚都會準時響起,《東方紅》是序曲,然後是新聞摘要、農業知識、相聲評書等,小時候我總是很納悶,大喇叭真是神奇,怎麼能裝下這麼多的人啊!

我家住在南關,所以對城南最熟悉。大禮堂算是小城的地標建築,可以容納兩多百人開會或看演出。那時“唐山落子”很火,大禮堂經常有各縣的評劇團來匯演,三毛錢一張門票,我和小夥伴們喜歡看熱鬧卻買不起,就想趁著人多混進去,每次都心慌慌的,但卻總能“陰謀得逞”,《花為媒》、《卷席筒》、《鍘美案》等都是那時偷看來的,可能是因為太緊張了以至於故事情節幾十年都不忘。大禮堂偶爾也會有外來的馬戲團表演,小城沒有動物園,獅子、老虎、猴子我都是通過看馬戲才第一次見識。

每天上下學都從熱鬧的長途汽車站經過,卻從沒出過遠門。學校倒是經常組織我們去車站“學雷鋒”,擦玻璃、洗座椅、沖刷地面,每次都打掃得窗明地淨。站前的小廣場上有一條長長的橫廊,那是供旅客小憩和遮蔽風雨的,我卻時常和同學放學後趴在涼涼的石凳上寫作業,然後就開始跳皮筋、扔沙包、捉迷藏,玩得不亦樂乎。

車站旁邊有個茶館兒,小小的房子裡有兩個大茶爐,外面搭的涼棚裡,一年四季總是聚著成群的老少爺們兒喝茶、聊天。給家裡打開水是我的活兒,先用兩分錢買一個水牌,就是手指大小的木牌牌兒,上面刻有字,拴著細繩,然後掛在暖水瓶的把手上,水快開時茶爐就會發出刺耳的“嗡嗡”聲,熱氣騰騰的茶爐間是不允許小孩進入的,燒爐的師傅每次都是隔著門,麻利地接過暖瓶,取下水牌,灌滿開水,再笑眯眯地送出來,還叮囑著“路上加小心!”…….至今都覺得暖心。

“大樓飯店”其實就是一個對外營業的國營食堂,飯菜在小城是出了名得好吃,父母卻從未帶我們去那奢侈過,偶爾家裡來客人了也只是買些油條、豆腐腦。發小的媽媽在那裡上班,兒時就喜歡去她家蹭飯,因為阿姨的手藝是正宗“大樓飯店”滴,確實不一樣哦。

飯店門前有幾個小攤子,簡陋的獨輪車,架著玻璃罩,碼放著美味的燒雞、油亮的香腸、焦黃的燒餅,當時非常不起眼兒,但後來家庭作坊發展壯大成公司、集團,成就了名振四方、暢銷京津冀的小城三大特產----“劉美燒雞“、”趙三燒雞”和“缸爐燒餅”。

南關的鐵匠鋪從早到晚總是小錘叮叮噹噹、大錘鏗鏗鏘鏘,紅通通的臂膀、亮晶晶的汗珠、噼啪啪的炭火、白生生的煙筒、鐵壺、鐵桶、水筲…..記憶中的老街老鋪熱鬧喧囂、煙火氣旺。

德記是個轉角的雜貨店,在風雨中佇立了快五十年,讀書時的各種文具都是在那裡買,我常常惦著腳尖、伸長脖子、眼巴巴地看櫃檯裡那種帶海綿有磁鐵的“高級鉛筆盒”,做夢都想有一個,但直到小學畢業也沒能實現。幸虧店裡還有梨乾、蘋果乾、海棠幹,一毛錢就可以買一大包,酸酸甜甜的味道至今難忘。

小學也是在城南,原為尊道書院,創建於1873年,兩棵古槐樹種植於1011年,至今已逾千年,但依舊蒼鬱蔥蔥、花香四溢。“渤海之濱,大釗故鄉,我們的學校啊歷史悠長……”這首老校歌至今都會唱,六年半的時光,承載著一個孩子太多的汗水和歡笑。

縣委大院在城北,大樓建的最高最氣派,國徽莊嚴肅穆,紅旗高高飄揚。還有北關菜市場,賣魚、肉、菜等,露天櫃檯一個挨一個。我都上初中了,人還是很傻氣,對錢沒啥概念,拿著一張五元國庫券就去市場,還真就買回來一條很大的黑魚,這事一直被家人當成笑料,至今都感激當時賣魚師傅的寬容。

城東最喜歡去的就是電影院,那時經常有學生專場,票價很便宜,《三毛流浪記》、《小兵張嘎》、《閃閃的紅星》都看過,栩栩如生的手繪海報、一毛錢一盅的炒瓜子、泡沫箱裡的橘子刨冰……

城西有條小河,是我和小夥伴們的樂園。那時河水很滿很清亮,我們經常去趟水、捕魚捉蝦,下了大雨,河水有時會漫到馬路上,雨過天晴,太陽出來後在河汊子都能撿到很多蹦跳的魚蝦,想想就開心啊。

河對岸是我讀的中學,記得我從小就喜歡淌水過河去那操場上玩,倒掛在高高的雙槓上,回望著藍天白雲,來回晃盪,靈活得像個小猴,終於有一次太過得意忘形,結果重重地摔下來,鎖骨折了。漫長的秋收假,我和同學經常在操場四周的樹林裡、田地邊去採楊樹、柳樹、槐樹的種子和各種各樣的草籽,總是忙得滿頭大汗、氣喘吁吁、滿身泥土,因為那時要支援甘肅治理風沙,上繳樹種、草籽是每個學生必須完成的作業啊……

回望老城,我看到自己童年和少年的印痕,真想真想我的老城啊!有時我總覺得,自己與故鄉的河流土地、花草樹木、街街巷巷一起消融在了久遠的歲月裡,難以割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