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5 樂亭地名傳說:界馬河

來源:《樂亭地名傳說》/樂亭故鄉人網站(www.guxiangren.com)

主編:石煥玲、鄧樹民

編輯:李永波、謝立勇、常麗華、石學佳

題圖來自網絡,非本文圖片

樂亭地名傳說:界馬河

界馬河在縣城南三十華里的地方,距離閻各莊鎮有八華里。這個村莊比較大,現在有三百多戶人家,近千口人。水果、蔬菜的種植栽培是這個村子的當家產業。

界馬河是一條河,在村子的東面,現在早就枯乾夷為平地了。今天再到界馬河去,根本就看不到河流的痕跡了,它留下的只是人們口傳下來的歷史的記憶和往事的追思。

每一個村子都有每一個村子的發展過程,都有他的發端和發展,都有他在歷史長河中向前邁進的軌跡。現在很少有人去追憶村子發展變化的陳年舊事,而正是這些陳年舊事中卻蘊涵著說不盡的生產、生活和文化,說不盡的先人們的辛勞和坎坷。

在元末明初以前,界馬河這個地方並沒有人家居住,而是一望無邊的荒草甸。這裡的荒草長的有沒膝高,風吹過來,草地上的荒草就象綠色的波浪一樣向前滾動,一陣接一陣的發出唰唰的響聲,大有“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情畫意。

明朝初期,戰爭頻繁,驅逐元朝統治者是明王朝建立前的重要任務。而在古代的戰爭中騎兵則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快速突擊部隊,特別是對付元朝的部隊,沒有騎兵,就缺少了一支出奇制勝的生力軍。因此,明朝特別注重馬匹的馴養和騎兵部隊的建設。也就是在這個時候,界馬河這個地方來了兩支部隊,分別為兩個軍營,每個軍營都有一二百人,有近千匹的戰馬。他們看中了界馬河這個地方,就在這裡住了下來,支起帳篷,安營紮寨,砍柴拾薪,埋鍋造飯。這些戰馬就散養在了這塊草地上。可是馬匹都戀群,它們自己不知道是屬於哪個軍營的,到了草地上就亂了套,幸虧這些馬匹事先都做了記號,士兵們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他們分開。為了分清責任,每個軍營養好自己的戰馬,他們就在草地的中間挖了一道溝,免得兩個軍營的戰馬互相混雜。這些戰馬在各自的領域內生活了好幾個年頭。

國家的戰事緩和以後,兩個軍營的士兵和那些戰馬就都走了。他們究竟是什麼時候撤走的誰也不知道。不知道又過了幾年,有一次天下大雨,有人看見在這條溝上面有一條青龍盤旋飛舞,一會兒上來,一會下去,一邊飛一邊噴雲吐霧,這條青龍被籠罩在了雨水和霧氣之中。它不停地飛舞,從北向南一直飛到了大海。這件事一傳十、十傳百的傳開了,好事的人都到放馬場的那條溝邊去看,原來筆直的一條溝變的彎彎曲曲、又寬又深,簡直就是一條河了。人們就把這條河起名為界馬沓,意思是放牧場的分界河。

明朝永樂年間,這裡來了幾戶移民,他們看到這裡有水有草(也有人生活的痕跡和生活中留下的廢棄物,就決定在這裡定居下來。於是他們就在河的西岸建造了戱屋,建立了家園,也逐步形成了村莊,這個村莊的名稱也依梳的名稱,叫界馬河村了。這個名稱一直沿用到現在。這個村莊曾經歸閻各莊公社管轄,現在歸閻各莊鎮管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