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刚提的利之星奔驰车漏油事件退车这么难?

路过3128


作为一个在主机厂售后部门工作过4年的业内人,和您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总结一下:自己作不能怪别人。

车主提出退车,肯定经历过以下几个阶段:

1、 车主第一次提出退车,终端人员计算了一下损失:

1.1车辆二次销售价格折损,业内惯例,最低八折;

1.2车辆运回厂家运输费用:业内平均价格,最低2000;

1.3 车船税折损+交强险折损+交强险折损+商业险折损:以上这些费用根据三包法都是可以退费的,但只限于未使用天数;每用一天,算一天的钱,;

1.4 美容+加装折损:都是成本啊

1.5 附加服务项目折损:送的保养出库了,送的发动机清洁也出库了…

另外,如果真的退车了,兄弟们的提成没了,几个准备交钱的客户还能不能交钱也是个问题。想想还是不退了吧,先晾她两天就不闹腾了。

2、 结果晾了15天。

等到车主开始坐发动机盖子了,赶紧往上报:

店:领导,出事儿了!现在每天刷抖音连美女都不推了,只推荐咱们啊;

厂:不要怕,之前怎么办现在怎么办,车主顶多想要赔偿,回去再协商一下。

店:好!

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一个萝卜一个坑,所有人员都背着业绩和KPI;厂家人员收到终端退车申请时,想想自己的KPI,还是让店里辛苦一下吧。

另外,厂家有最终决策权,但是决策链条越长,决策的人获得信息就容易失真,在进行决策时容易根据经验决策。

这样决策一般不出问题,但一出问题就是大问题。

而且,店端作为执行的人,没有决策权,只能按照上级指示办事。就算问题已经闹到盖不住了,还是得按领导指示办。

总结一下:退车之难,难的不是手续,是态度、制度和利益阻隔。

最终,闹到各家官方媒体发声,门户网站上头条,一票吃瓜群众痛打落水狗的时候才反应过来,为时晚矣!

最后赔了夫人又折兵!

钱赔尽,脸丢光…


连续学习者


其实退个车不难,主要还是我们中国的市场监管力度不够,黑幕太多。中国社会都是人情世故,自古阎王好见小鬼难缠。有奔驰这个国际大品牌在撑腰,在中国社会他就不会把顾客当上帝看的。如果是马云买一个的漏油的奔驰,可能处理的结果就会大不一样,这就是社会。


子牛日记


一是后台硬

二是监控力度不够 放到国外分分钟让他们老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