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將落戶修文縣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我姓始祖”自入黔以來,清朝道光年間就在修文縣廣城率先籌建了‘義門陳氏宗祠’,由於歷史原因早已不復存在了。現在,我們倡議重建‘入黔義門陳氏宗祠’,不僅是為秉承忠孝悌愛的家族精神,同時也能為這裡的百姓增收致富”。5月19日,位於貴陽市修文縣大石鄉大屯村村委會會議室內,來自貴州多地的近百名陳氏宗親就如何建設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項目展開深入討論與交流,大家一致表示,對建設該項目充滿信心。

姓由來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陳姓出自姚姓和媯姓,舜帝姚重華的後裔。舜,也稱虞舜,姚姓。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周武王滅紂以後,建立周朝以後,找到舜的後人胡公滿,封他在陳(今河南省淮陽縣)這個地方,建立了“陳國”。 子孫有以國為姓的,即成為陳姓的由來。歷時4700餘年的陳氏家族世系延續了150餘代。目前,在中國的姓氏中,陳姓是全國第五大姓,在國內有7000萬人。

義門陳”,古代文明之典範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義門陳”發源於江西省德安縣車橋鎮的一個江右民系家族。唐開元十二年,陳朝宜都王叔明五世孫陳兼進士及第、初官江州,隨後有岳陽王叔慎五代孫陳旺、陳昌由潁川汝南亦來到江州。後來陳兼左遷封丘縣丞,陳旺於開元十九年(731)建莊潯陽縣蒲塘場太平鄉永清村(今德安縣車橋鎮義門村)。到唐朝中和四年已經是數代同居一百五十多年,唐僖宗御筆親贈“義門陳氏”匾額,此後義門陳多次受到皇族表彰,聞名遐邇。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聚族三千口天下第一,同居五百載世上無雙。”義門陳可以說是中國歷史上最為罕見和神奇的家族,十五代同堂、歷時三百三十二年聚族而居,3900餘口同炊共飲、擊鼓傳餐。“百犬同槽而食,一犬不至,百犬不食”,室無私財、廚無異饌。創造了族產共有、共同勞作、平均分配、和諧相處的人間奇蹟。唐僖宗時就有詩讚:“問道江南誰第一,鹹知唯有義門陳”。義門陳不僅構建了“大道之行,天下為公”的古代和諧社會,早於西歐烏托邦理想主義社會600多年。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當時時興一夫多妻制,但義門陳嚴格實行一夫一妻制,一旦違反,將被視為不肖子孫。義門陳重視教育,獲得巨大功名,多次受到唐宋朝廷的優遇和旌表。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由於家族過於龐大,嘉祐7年(1062),在朝廷重臣文彥博、包拯、範師道、呂海等的建議下,宋仁宗專門針對義門陳頒發聖旨要求“分家”。將聚居在一起的義門陳派出291個代表,拆分為291個莊,分遷到全國72個州郡144個縣,隨即開始了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家族大遷徙。遷到新定居地後,家家門口都遵照祖訓,掛起“義門”燈籠。目前全世界的陳姓人口中,大約70%源自義門陳,有“天下陳氏出義門”的說法。相關數據顯示,目前義門陳氏後人有4000多萬。

倡導設貴陽“黔義門氏”化產業園

姓氏文化是華夏兒女的奮鬥史和發展史,每一個姓氏的傳承都湧現出無數可歌可泣的人物,姓氏文化也是根文化。因此,傳承與弘揚姓氏文化是每個人應盡的義務和責任。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貴州現有陳姓人口約在200萬以上,均為義門陳氏後人。能在貴州建設“入黔義門陳氏宗祠”一直是各陳氏宗親的共同心願。為此,在前不久,由陳佳、陳長江、陳享福、陳鵬等陳氏宗親自行組建了“貴陽入黔義門陳氏理事會。”此舉得到當地政府和各地陳氏宗親的大力支持。該理事會目前領導班子有近二十人,會員近百人。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我姓陳,我驕傲,我自豪,我擔當,我奉獻。”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理事會會長陳長江說,義門陳氏宗親為建宗祠、續家譜、促發展都承擔起自己的責任與義務。目前,各項各工作正有條不紊的進行。

目選址為何在修文

通過大家長時間的考察選址,多方對比後最終確定在修文縣大石鄉大屯村建設“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之所以選擇這裡,是因為一方面這裡依山傍水,風景優美,民風質樸,有發展潛力;另外這裡的人大部分都姓陳,在這裡建設入黔義門陳氏宗祠,大家都支持,自願將土地拿出來入股……”陳佳說,貴陽“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的理念是聚人、聚心、聚財。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大屯村四面環山,風光旖旎,位於六廣河風景名勝區內,山水田園相融,有耕讀傳家義門文化,巖書,古遺址,古樹,布依文化等。與黔西縣屯江村隔河相望,烏江水系六廣河村前穿過,土地面積1400餘畝,山林覆蓋面積165.93公傾,3個村民組,共249戶,773人(其中布依族600多人),村內的常住人口339人,百分之八十均為陳氏族人。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該村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全年無霜期長達320天,有貴州“小海南”之美稱。平均雨量1000―1250毫米,適宜較多果產、農作物生長。目前,當地的果蔬種植有幾百畝,民風民裕淳樸和善,交通便利(可選水路與陸路到達),有較好的觀光基礎和旅遊開發價值。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據瞭解,“入黔義門陳氏”文化產業園項目將圍繞“吃、住、行、遊、購、娛、學”等七大要素,依託當地的優勢資源,採用“三統一”(即:統一資源、統一規劃、統一管理)的模式,通過農旅“聯姻”,以文化為基礎,發展特色種養植業,將農產品變為旅遊商品,帶動當地百姓就業致富,從而實現宗親文化與宗親經濟的完美結合。

贵阳“入黔义门陈氏”文化产业园将落户修文县

據介紹,該項目建設費用預計在1億元以上,採取公司化運作,並已成立貴州入黔義門陳商貿有限公司,將以公司統籌、合資共建、股份回報、自原入股共建、共同參與、共同受益的全新股份制模式運營。其中,優先邀請陳氏宗親入股,此外,大屯村民的土地流轉費按照兩倍折價入現金股。

該項目具有合法性、公平性和公開性,預計年內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