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首信财务导读

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于2019年1月1日正式执行。

“申报即享受”,是小微企业普惠性减税政策的一大特点,也是这个申报期里享受到减税“真金白银”的纳税人的共同感受。

新政中频繁出现的词——“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和“小规模纳税人”很多纳税人表示搞不清。这三者是一回事吗?快跟着小编一起来了解吧!

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一、小微企业

“小微企业”是一个习惯性的叫法,并没有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界定,目前所说的“小微企业”是和“大中企业”相对来讲的。

一个比较接近的解释,那就是工信部、国家统计局、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布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规定》(工信部联企业〔2011〕300号),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等指标,将16个行业的中小企业划分为中型、小型、微型三种类型,小微企业可以理解为其中的小型企业和微型企业。

小微企业的界定

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温馨提示

可根据上表核对自己的企业是否属于小微企业,也就是小型和微型企业。

二、小型微利企业

“小型微利企业”的出处是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指的是符合税法规定条件的特定企业,其特点不只体现在“小型”上,还要求“微利”,主要用于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方面。

小型微利企业的界定标准

1.必须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

2.年度应纳税额不超300万元。

3.从业人数不超300人。(从业人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的职工人数+企业接受的劳务派遣用人数)

4.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资产总额指标按企业全年季度平均值确定)

三、小规模纳税人

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主要是从增值税这个角度来分的,为的是区别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年应征增值税销售额连续12个月或者4个季度的销售额超过500万元,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

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一般纳税人采用一般计税方法,小规模纳税人采用简易计税方法,两种计税方法的核心在于进项税额能否可以抵扣。

小规模纳税人的界定标准

按照目前的标准,连续12个月或者4个季度的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为小规模纳税人。小规模纳税人无需申请,办理税务登记后,就是小规模纳税人了。

【总 结】

小微企业是为了统计国民企业经济,国家统计局根据企业从业人员、营业收入、资产总额进行划分的。

小型微利企业是企业所得税上的概念,需要同时满足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的。小规模纳税人是增值税上的概念,需要年应税销售额不超过500万元。大家都了解了吗?

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

1.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对月销售额10万元以下(含本数)的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

2.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3.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地方税种和相关附加减征政策:

对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减按50%征收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

你知道吗?小微企业≠小型微利企业≠小规模纳税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