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抓住了女性受众就等于抓住了市场?这似乎成为长久以来人们的固有印象。

我们能看到近几年流行与火爆的大多是以女性为目标受众的影视题材。从古装大女主戏到浪漫爱情喜剧再到如今盛行的甜宠剧,无一不展示着影视投资的喜好,而这也从侧面印证了女性观众在影视市场中的地位。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被誉为“中国IP第一人”的侯小强曾言:“大IP,主要性别女,小女生是首要考虑的内容”,这源于女性观众自带的口碑传播功能,她们对所喜爱的内容与作品往往具备更加强烈的自发传播热情。除了观众的内容分享力之外,题材性质也影响着投资的方向。相对于其他题材,女性观众所热衷的都市剧、校园剧、古装甜宠剧等类型具有“剧情简单”“人设鲜明”“周期短、容易拍、变现快”的特点,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近年来为女性打造的“她内容”数量呈井喷趋势发展。那么,男性观众是否在影视剧市场中毫无存在感与影响力呢?未必!

被动沉默,需求上升却难被重视

以《2018年腾讯年度指数报告》中的数据为例,2018年腾讯视频受众中男女比例为50:48。从这基本持平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影视剧并非女性观众的专属,只不过男性观众通常是“沉默的大多数”。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2018年腾讯视频电视剧用户性比

而由QuestMobile发布的《中国移动互联网“他经济”报告》数据也显示,我国男性移动互联网网民月活数量已经达到5.9亿,尽管在泛娱乐行业的渗透率方面略低于女性,但男性却是泛娱乐行业的付费主力。男性也同样在消费中追求着愉悦感的享受。由此可见,“他经济”并不是“非主流”,男性在逐渐成为文化娱乐消费主力的同时,男性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也在悄然上升。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2018年4月主要泛娱乐行业付费用户男性比重

而反观影视圈生态,男性观众似乎并不“受宠”或者说是“被重视后又再度失宠”。从去年开始“男频将死,或成困局”到如今“男频也要平衡女性受众需求”等观点的出现,都能看出男性观众在影视市场中几番起伏后,目前仍处于一个相对次要的位置。

既然需求存在,那么就意味着男性并非如以往刻板印象中的那样不爱看电视剧。“为什么做给女生的剧基本不考虑男性审美,而做给男生的剧却要平衡女性需求,这样怎么看?能看什么?”这是相当一部分男性观众心中的困扰。他们普遍表现出了一种“能感兴趣的题材本就不多,好不容易有部感兴趣的题材,内容又没法看”的态度,而这,似乎暗含着需求和供给之间的认识错位。

多因素作用下,男性观众的“心头好”难成爆款

从今年3月末艺恩数据所呈现的电视剧播映表现来看,播映指数排行前50名中仅有13部剧集男性受众多于女性。其中题材主要涉及经典武侠、都市刑侦、历史战争与年代正剧。

值得注意的是,除题材外,影响男性观众喜好的内容特征也比较明显。

一是更喜欢男性占主要位置展开的故事。例如,榜上有名的《冷案》即使属于悬疑刑侦剧,但由于主人公为女性,故事围绕女警察展开叙述,男性观众似乎因此对题材兴趣大减,男性受众比仅占25%。而近日刚收官的《新倚天屠龙记》与前段时间完结的《鬼吹灯之怒晴湘西》,剧中尽管不乏出彩的女性角色,但打头阵的都是男性角色。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倚天屠龙记2019》受众分布比 来源:艺恩数据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二是更喜欢具有真实厚重感的现实作品。例如《最美的青春》,即使它属于女性观众更喜爱的青春剧类别,也仍然赢得了男性观众的兴趣与关注。该剧以真实历史为年代背景,讲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支援边疆的年轻人的故事,男性受众比甚至达到了66%。与此类似的还有2012年的《知青》和去年热播的《你迟到的许多年》等,它们描绘的都是大时代浪潮下年轻人的悲欢离合与喜怒哀乐,这类年代剧均通过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反映时代变迁,从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男性观众关照现实的观剧需求。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最美的青春》受众分布比 来源:艺恩数据

那这些为数不多吸引了男观众的影视剧,口碑究竟如何呢?

据豆瓣数据统计,在这13部剧集中能同时收获良好口碑与较好播放量的仅有《怒晴湘西》一部,由近10万人组成的评分达到了7.2分,是13部影视剧中评分人数最多的作品。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怒晴湘西》豆瓣评分

而《倚天屠龙记2019》《斗破苍穹》《橙红年代》《将夜》均有3-4万的网友打分,前三者口碑都在4-6.5分之间,处于在及格线附近,仅《将夜》达到7.0分以上。其他更多的知名度较低的作品,评分人数均未破万,其中虽也有口碑良好者,诸如张卫健主演的历史战争喜剧《大帅哥》以及前文提到的青春年代剧《最美的青春》等,均因有限的传播广度与宣传力度,致使受众圈层窄小,难以形成爆款。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橙红年代》豆瓣评分

不难发现,曾经被视作打开男性观众市场“利器”的男频IP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关注的作用,这一点从受众占比的倾斜足以证明。但是,表现欠佳的口碑也同样证明了:目前大多数男频仅仅止步于“吸引”男性观众,“男频=真正打开男性观众市场”并非真理。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斗破苍穹》豆瓣评分

无论是出于情节改编差、制作水准未达标还是人物选角失误等缘由,从大多数男频IP影视化的结果来看,这种打开市场的思路并未真正将需求在不断崛起的男性观众俘获,反而陷入了进退两难的桎梏中。

对症下药,用优质作品夯实观众基础

从数据中我们知道,男性观众的需求不仅存在,而且在不断上升。很明显,市场虽然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但目前更多的认为满足需求的突破点在于男频IP的开发上。而这所谓的突破点,则正是需求和供给之间出现错位的关键所在。

大多数男频IP影视化结果不甚理想,这无疑是IP产业发展的一次滑铁卢,市场也逐渐认识到不能用女频IP的思维去套用在开发男性观众市场上,那究竟什么才是开发男性市场的关键?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不同性别用户对影视剧题材偏好不同

不如从男性受众实际的需求偏好入手。

通过对部分男性观众喜欢的剧集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题材、主要角色性别以及故事风格和内涵都成为吸引男性观众的重要元素。

同时,加大男性市场的开发并不意味着女性观众的一定会流失,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题材,优质的作品始终都是获得观众认可的基础。比如集史诗、政治、家族一体的《白鹿原》,男女受众的占比基本持平,同样获得了女观众的青睐;正剧《大江大河》同样也是男女双方受众两开花。

“他”经济崛起,如何解好男性观众供需不对等方程?

《白鹿原》受众分布比 来源:艺恩数据

由此看来,如今的男性观众是主动沉默还是被迫沉默?当他们影视审美的需求被真正满足,他们是否还会对自己喜爱的作品一言不发、保持缄默?当影视剧自身的宣传推广力度足够的情况下,我们是否还会认为男频作品难成爆款?这些问题都值得所有影视从业者深思。

男性观众的市场潜力巨大、等待挖掘,“他经济”亟待崛起。与其急着像女频IP一样如法炮制男频IP的爆款,争抢有限的市场资源,不如先跳出固有的思维模式,去认真观察、思考男性观众到底喜欢什么,想要什么?而我们的市场究竟应该对此做些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