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水股份投資收益腰斬驟減79.5億淨利降八成 核心子公司天安財險連續4年虧損

長江商報消息●長江商報記者 魏度 北京報道

作為明天系重要資本平臺的西水股份(600291.SH)淨利潤劇降再現,可謂慘不忍睹。

4月29日晚,西水股份披露的2018年度報告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232.15億元,同比下降23.25%,淨利潤(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78億元,較2017年的23.95億元大降84.23%。

淨利潤大幅下降,與公司投資收益大幅減少密切相關。去年,西水股份投資收益為76.78億元,較2017年的156.30億元減少79.52億元。2017年,公司將所持興業銀行股權轉換為權益法核算時一次性將轉換時點的其他綜合收益轉入投資收益。

西水股份成立於1998年,2000年7月登陸A股,2010年,公司入主天安財險,實行水泥加保險雙主業運營。2015年,公司水泥業務基本停頓,主營業務變為保險業務。

長江商報記者發現,2012年,明天系控股西水股份開始,對外投資風生水起,投資收益接連倍增。至2016年,投資收益高達179.95億元,較2011年的1.58億元增長了112.89倍。這期間,公司的淨利潤主要靠非經常性損益來扮靚,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多在3000萬元左右,2016年、2017年則接連虧損。2010年至2017年的8年間,公司淨利潤基本上靠非經常性損益來調節。

值得一提的是,多年來,財險公司中,除了中國人保、太平洋產險等幾家排名前5家的公司外,多數公司產險業務處於虧損狀態。

一季度淨利潤降逾九成

西水股份經營業績大幅下滑之勢仍然沒有止住。

一季報顯示,今年前三個月,西水股份實現營業收入42.33億元,同比下降35.55%,淨利潤只有1504.22萬元,去年同期為2.14億元,同比降幅高達92.95%。

一季度經營業績大幅下降並非偶然,而是去年以來的延續。

2018年,西水股份也出現營業收入和淨利潤雙降態勢。其實現營業收入232.15億元同比下降23.25%,淨利潤3.78億元,同比下降84.23%。

分季度看,去年四個季度,西水股份實現的營業收入分別為65.68億元、60.04億元、54.12億元、52.32億元,對應的淨利潤為2.14億元、1.06億元、0.82億元、-0.24億元。對比來看,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均呈現逐季下降之勢,第四季度陷入虧損。去年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及年報顯示,與上年同期相比,淨利潤均出現超過80%的降幅。

與同業上市公司相比 ,西水股份的經營業績確實有些慘淡。今年一季度,中國太保實現開門紅,營業收入1331.51億元,同比增長7%,淨利潤54.79億元,同比增長46.07%。其中,財產保險業務實現淨利潤34.84億元。中國人保實現營業收入1636.36億元,淨利潤58.87億元,同比增長12.13%,其中財產保險業務淨利潤達到163億元。

西水股份逆勢大跌除了與自身營業收入大幅下降有關外,也與其投資收益減少等密切相關。

今年一季度,西水股份取得的投資收益為—7.4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25.76億元,同比下降128.94%。

其實,去年全年,西水股份淨利潤大幅下降也與其投資收益大幅減少有關。去年,公司的投資收益為76.78億元,較上年156.30億元減少了79.52億元。

不過,去年,公司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達到3.28億元,相較上年虧損1.16億元,保險業務首次彰顯出強勁盈利能力。公司稱,子公司天安財險隨著投資型保險業務滿期給付,成本金額逐漸下降,同時投資收益率上升,使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大幅增加。

去年,天安財險實現淨利潤1.29億元。

靠賣股權及興業銀行分紅盈利

雖然明天系長袖善舞,但在公司經營管理方面似乎有所欠缺,西水股份的主營業務業績或可印證。

西水股份原本主營水泥業務,2010年才通過入主天安財險而進入保險領域,直到2015年,公司徹底剝離水泥業務,成為一家主營保險業務的上市公司。

上市以來,公司多次易主。上市初期,公司實控人為內蒙古烏海市國資委,2007年初至2008年10月,由明天系控股。2008年10月2012年6月,實控人變更為教育部。2012年6月至今,明天系重新迴歸實控人之位。這一年,明天系出資4.8億元收購正元投資股份成為其第一大股東,此後,明天系參與天安財險定增認購,進而成功控股天安財險,持股比升至50.87%。

擅長資本運作的明天系控股西水股份後,似乎更熱衷於資本運作,西水股份的淨利潤主要來自於非經常性損益。

2006年,西水股份股份的投資收益不過0.3萬元,2007年勁增至1982萬元。或許是嚐到了投資甜頭,此後,公司的投資收益一發而不可收拾。而投資收益暴增始於2011年,當年為1.58億元,隨後是逐年成倍增長。2012年至2016年,其投資收益分別為6.93億元、7.67億元、17.91億元、107.39億元、179.95億元,2016年的投資收益較2011年增長了112.89倍。不過,從2017年開始,公司投資收益步入下行通道,2017年、2018年分別為156.30億元、76.78億元,去年較2016年減少103.17億元。

實際上,2007年至2017年的11年間,西水股份的淨利潤主要來自非經常性損益,更為準確的說法,應為來自興業銀行分紅及股權出售。

上述11年間,西水股份淨利潤為3176萬元、2683萬元、3.57億元、1688萬元、940萬元、6908萬元、7181萬元、8522萬元、1.78億元、3600萬元、23.95億元,扣非淨利潤3180萬元、2325萬元、9551萬元、-1825萬元、-1.30億元、-1.47億元、2419萬元、3604萬元、6051萬元、-7384萬元、-1.16億元,扣非淨利潤5個年度虧損,其餘6個年度微利,整體而言,11年累計扣非淨利潤則為—2.14億元,這表明的其主業總體上市虧損的。

再來看其非經常性損益,2007年至2016年,分別為-4.31萬元、358萬元、2.61億元、3513萬元、1.39億元、2.16億元、4762萬元、4918萬元、1.17億元、1.10億元。這期間,來自興業銀行分紅、政府補助、股權出讓等收益分別為1981萬元、2435萬元、3.79億元、7665萬元、1.48億元、2.13億元、1.17億元、2.61億元、2.14億元、2.12億元,2017年,公司非經常性損益25.11億元,其中因調整對興業銀行會計核算方法為權益法核算,產生21.8億元收益。

僅以2014年至2017年為例,靠興業銀行分紅及出售興業銀行股份,西水股份獲得27.01億元(含會計核算方法調整)。如果剔除這些,公司則陷入虧損。

由此可見,2002年,西水股份以1.4億元受讓興業銀行7000萬股,成為其淨利潤的救命稻草。

保險業務連續4年虧損

轉型至保險業務的西水股份,其核心業務保險主業長期處於微利或虧損狀態。

西水股份母公司屬於投資控股型公司,主要通過控股子公司從事保險、貿易、投資管理等業務,主要業務集中在子公司天安財險,天安財險經營的保險業務收入超過公司主營業務收入90%。

天安財險的原保費收入近年來一直穩居中資財險公司前十,但從排名前十險企原保費規模及增長趨勢看,平安財險增長迅猛,中國人保與中國太保與行業趨勢基本一致。而天安財險的增速較慢,2015年至2017年,其原保費收入為130.96億元、138.74億元、141.72億元,太保增幅為17%、6%、2%,去年原保費收入為151.03億元,增幅上升至6.57%。

不過,天安財險市場份額被持續擠壓。2015年為1.59%,2017年將至1.37%,去年進一步萎縮至1.31%。

作為一家傳統險企,天安財險也是堅持傳統財產險及投資型理財險並重的經營模式。傳統財產險主要有車險、非車險以及短期意外健康保險,其在,貢獻財產險收入九成的車險,除了幾家龍頭險企,大部分險企處於虧損狀態。

事實也是如此。2016年、2017年,西水股份扣非淨利潤均為虧損,此表明天安財險處於虧損中。去年,雖然公司扣非淨利潤實現盈利,但其承保的機動車輛險、意外險、責任保險、健康險、企業財產險等5大類商業保險承保利潤全線虧損,合計虧損9.78億元,其中機動車輛險虧損6.79億元。2015年至2017年,5大類商業險承保利潤分別虧損0.88億元、1.29億元、2.72億元,其中機動車輛險虧損0.58億元、2.58億元、2.58億元。近4年,虧損進一步擴大。

另一板塊投資管理,其投資收益收益率也不高。2015年至2018年,這一指標值為7.31%、8.15%、6.42%、4.99%、5.18%,去年略有回升,但總體呈下降趨勢。

由此可見,已經連虧了4年的天安財險,短期內似乎並無扭虧為盈跡象。

值得一提的是,西水股份存在流動性不足問題。2017年至今年一季度,公司經營現金流淨流出909.15億元、1200.27億元、335.06億元。今年一季度,公司對投資資產進行了變現,貨幣資金增至23.45億元,總資產減少179.48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