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禮自古就有,為什麼古代不認為彩禮就像是在賣女兒?

Z麗麗196121092


情況不一樣。

古代最初的彩禮都是定信物,現在的彩禮卻無一例外都是鈔票、房子——

從具有盟誓性質的象徵性物品,轉向價格高昂的實用物品甚至金錢,這不就是在變相的賣女兒嗎!

古代的婚姻要經過六禮。

六禮之首為納彩,也就是提親的這道程序。《禮記》有云:“納采者,謂採擇之禮,故昏禮下達,納采用雁也。” 提親用得是鴻雁,而不是大量的金錢。

六禮之中,還有納徵的環節,“徵,成也,使使者納幣以成婚禮”,這一步是要花錢的。例如,周代的納徵禮是這樣:

凡嫁女娶妻,入幣純帛,無過五兩,士大夫以玄纁束帛,天子加以轂圭,諸侯加以大璋。

所謂“入幣純帛”,就是以婚嫁而贈送財禮。但是,最初的納徵禮都是象徵性物品,沒有那麼濃厚的經濟價值。

古今對比,我想大家應該都能感受到彩禮性質的變化。

現在結婚,動輒要繳幾十萬的彩禮,這僅僅是為了充作信物嗎?恐怕沒人會這麼單純吧。這是由於——

很多人認為,嫁女兒必須要收回養育女兒的成本。這種思維的背後,其實是“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

換言之,仍然是婦女解放、女性地位的問題。如果這些彩禮是為貼補小家庭,這或許還能說得過去;如果是為了貼補女性的原生家庭,那真是時代退步的悲哀。

總而言之,古今沒必要對比。如果真要對比,我們應該看看,怎麼才能將婦女解放的工作繼續下去,不要讓某些糟粕捲土重來。


HuiNanHistory


我家裡的親人裡跟彩禮有關的故事倒是有一宗,那就是我姥爺和我姥姥的故事。我姥姥孃家是老北京一個完全破敗了的旗人貴族家庭,抗戰前一年和我姥爺結婚時真真是家徒四壁(唯有名聲不錯),但是我姥姥特別漂亮(我打小跟她一起生活留下了深刻印象),還上過幾天學(舊社會的高小畢業),而我姥爺家是真正的大地主兼大資本家(家裡留洋的做官的都有,開了銀行還投資了煤礦,還在北京以外的河北某地擁有多達1500多畝地一田莊,田莊所在自然還有自己的莊園宅子,在北京有兩處三進院子的四合院,在天津五大道還有一處花園洋房),娶我姥姥時給了我姥姥孃家人(我都沒見過)北京東城一處獨立四合院好讓我姥姥孃家人住的體面點兒(有一進院子七間房子)和七畝地(就是我姥爺家田莊裡劃出來作為聘禮的,由我姥姥孃家人自己打理)。但是最後又送了兩匹布料(專門製作新衣),因為我姥姥孃家連新人出閣的衣服都置辦不起(都沒法出門),剛進我姥爺家馬上沐浴更衣(全部是從天津甚至是上海的名店定製的時尚新衣換下從孃家穿來的手工縫製的衣服)然後才舉行的婚禮儀式。後來我舅舅和我母親提及此事都形容我老姥姥孃家簡直就是在賣姑娘(可也沒法子旗人沒了鐵桿莊稼就是隻有祖上留下的顯赫身份再沒別的,更何況那時大清已經完蛋了二十五年了,沒有隨宣統皇帝去東北留在北京的就是鐵帽子王爺也都過得很寒酸),但是我姥姥姥爺感情很好,共生育了我母親我舅舅共六個子女,而且我姥爺家世顯赫又是在舊社會但沒有納妾,只是生意場上過於勞心費力去世較早(我沒見過我姥爺),我姥姥三十九歲守寡但是一個人由我們這些後人陪著走完了後半生(高壽八十八歲)無疾而終。如果說彩禮,一個獨立四合院加七畝地應該算是不老少吧!恐怕擱到現在沒人能拿得出來(起碼農用地不能自由買賣就限制住了)。


睿府旗人


以前什麼時候的彩禮都只是象徵性的彩禮,那種只能算是一種風俗,或者叫約定俗成一種習慣而已。就拿七八十年代對比,那時候的彩禮基本都是以實物為準,幾隻公雞,一頭豬,或者取雙數的羊。那才叫正宗的彩禮風俗。

彩禮本沒錯,錯的是現在很多家庭把彩禮看成是一種發財的途徑,指望著一次性發家致富。

事實證明,彩禮要的越多的農村家庭,嫁過去很少有幸福的。很多男方家庭甚至借高利貸舉債來過高額彩禮。女人嫁過去後,很多家庭甚至娃娃十多歲,結婚時候的錢還沒有還清。

我也是有女兒的人,我女兒今年也十六歲了。對於女兒來說,既然風俗習慣有,肯定就要遵守。但我也根本不會要高額彩禮。一萬以內,取個吉利的數字就行,比如八千八百八,六千六百六等等。

誰家都要過日子,都不簡單。只有少欠賬,或者不欠賬,女兒嫁過去才能言幸福。幸福不是要彩禮要來的。


天下無雙108227946


何為嫁妝,古代大戶人家嫁女兒,十里紅妝是最高規格(皇家除外),陪嫁有:山、田、房、衣裳、金銀首飾錢財、馬車、僕人丫鬟、起居傢俱、吃飯用的鍋碗瓢盆一應俱全,就是當年我母親的陪嫁也有彩電、播音機、我外公親手做的木頭全套傢俱!為何這般事無鉅細?說白了就是我們家女兒嫁去你們家吃喝用度都是我們家陪過去的,沒用你們家一分一毫!還給你們家生兒育女、傳宗接代,你們可不能欺負了她!

陪嫁的所有東西是歸女子自己保管,日後有了女兒給女兒留作嫁妝出嫁,如果夫家無能用了這嫁妝,那可是丟人現眼的事,在親家面前抬不起頭。若不幸無兒無女死了孃家也有權要回嫁妝!


張靜3403


古代講究的是門當戶對,而彩禮也根據家庭的富裕程度,給的彩禮厚重也不一樣。且給彩禮是從古至今婚嫁文化當中的一個程序,尤其在古代不能敷衍了事。給彩禮這一環節,在古代絕對是必不可少的,這是《禮記》當中規定了的。現代由於每個地方的風俗不同,其實給的彩禮也不同,有的地方給幾千,有的地方給幾萬,幾十萬,幾百萬都不等。有些家庭由於,不富裕,如果女方父母索要的彩禮過多,很多人會認為對方在賣女。當然,巴不得對方倒貼錢最好。所以,自己不想付出,又想娶別人的女兒,這樣的人大有人在。試問,現在養兒育女,其付出的幸苦,費用豈能用錢去衡量的,給一點彩禮有算什麼呢?根據自己的家庭經濟實力,多多少少都是要給的。當然,對方也不能獅子大開口,對方家裡本來經濟條件不好,動不動就幾十萬,我覺得也不妥。作為父母,還是要衡量一下彼此的經濟情況,看著給就行了。

說到這裡,估計很多人不知道古代的婚嫁制度。首先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男方無媒不得妻,女方無媒老且不嫁。”當然還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父母如果不同意,也不行,古代完全是父母做主,嫁給誰必須父母同意,不然想都別想。古代結婚的程序按照《禮記》的說法就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親迎。”這些環節少一個都不行。

“納采”就是男方要娶女方的時候,必須先送見面禮表示誠意(古人送的是大雁,現在就送家禽)。問名:是詢問對方的生辰八字。納吉:找個吉日訂婚。納徵:就是送聘禮(這裡的聘禮送的是金銀珠寶,傢俱什麼的),請期:也叫報期,選良辰吉日。親迎:男方迎娶妻子,這時還要陪嫁,富貴人家送丫鬟家奴以及錢財,娶到富貴人家的女子就可以大賺一筆。

那麼古代結婚,需要錢嗎?現在很多男人抱怨,現在娶個老婆要花好多錢,真的娶不起。有的還要買房,怎麼辦?你以為古代結婚就不花錢了嗎?很多家境貧寒的男子,還沒有成年就去給土豪打工,無非就是賺老婆本。別以為古代男子結婚就不花錢,沒錢你怎麼請媒人,如果連媒人都請不起,你還想娶老婆。別說對方父母不同意,連媒人都不會給你介紹對象!現在好了,可以自由戀愛,所以生活在現代就知足吧!古人結婚一樣要花錢,更別說現在了。你認為可以不花一分錢娶到一個老婆嗎?哪怕是一個玩具,你也要花錢購買是吧,別說老婆,所以努力賺錢,把彩禮準備好!人家把女兒養育了20多年,將女兒嫁給你,是對方父母的損失,你撿了一個大便宜。女方還要為你照顧父母,養兒育女,那點錢算什麼呢?


謀士說


古代是買斷了,嫁出去的女兒 ,潑出去的水。女人一生都為婆家服務。現在是女人要贍養自己的父母,可以不贍養公婆,這與古代剛好反過來了。古代要聽從丈夫,孝敬公婆,現在是丈夫聽從女人,可以不孝敬公婆,公婆要看媳婦臉色,也剛好反過來了!古代女人相夫教子,現代有些女人成了一家之主,可以不做家務不帶孩子,撐握著財權、話語權;家庭地位與古代也剛好反過來了。古代女人嫁入男方大家庭,婆婆是女主人,現在是在小家獨立居住,女人是這個小家庭的女主人,夫妻雙方都離開自己的父母,應該是男不娶女不嫁,結婚組成新家。婚姻的模式、贍養父母的方式以及女人的家庭地位完完全全變了,更可以說是反過來了;應該說給彩禮的大前提都不存在了,然而女方還在以所謂“自古以來的傳統與習俗”的名義,索要彩禮,而且變本加厲,數額是一年高過一年。所以現在屬於女方放下臉面逼迫著伸手要錢,賣也算不上啊!


微風拂麥浪


大家天天說彩禮累不累啊!有人要彩禮,有人倒貼,沒有人強迫你,在這裡口誅筆伐有什麼意義,很簡單,想辦法多掙錢,或者提高自己,實際有錢人家娶媳婦根本不花錢,有權人家娶媳婦倒貼的很多,至於普通人,誰讓這個世界男多女少呢!大不了單身到老,女人這麼壞,咱娶她幹嘛!讓她們都變成剩女,一個個窩在家裡讓父母煩心,到時候看她還要不要錢,收留你還要看看陪多少嫁妝,少了不要,水漲船高,誰漂亮賢惠誰嫁妝多咱娶誰!哈哈哈,做夢都會笑出聲來!


CARRIE流浪樓蘭


古代確實都要出彩禮,所謂天下沒有不受聘禮的妻室,講究一點的“三書六禮”,連謝媒人都得提個豬頭。但是,請注意這個“但是”,古時候的女人出嫁是要帶著嫁妝到婆家的,也就是說女家的父母要準備嫁妝,女家的長輩要為其“添箱”,原則上嫁妝不能少於彩禮,甚至要超過彩禮,這樣女兒在婆家才有面子,那些收了彩禮不打發嫁妝的人家,是被人當成賣女兒而鄙視的。出了嫁的女兒,原則上就是婆家的人了,要在婆家相夫教子,孝順公婆,不但不能堂而皇之的貼補孃家,就連“三節兩壽”回孃家都要婆家批准才能回去,否則就是沒家教,孃家都要被指責的。孃家有什麼經濟上的困難也跟出嫁的女兒無關了,當然,孃家如果有什麼遺產也跟女兒無關了,出嫁的女兒就是家裡有紅白喜事的時候回孃家賀喜而已,電視劇《沂蒙》中就有這麼一個橋段,出嫁的女兒在婆家捱了揍,跑回孃家,孃家都不敢讓她進門,面對追來的女婿,孃家兩個武高武大的兄弟也不敢說一句多餘的話,做孃的也只能忍著心疼對女兒說,“孫家的(女兒婆家姓孫),你男人接你來了,快跟你男人回去吧”。

結婚要彩禮確實是中國的傳統,但是現在只講究要彩禮的傳統,而罔顧相夫教子,孝順公婆的傳統,那就是不要臉。


狼的影子319


這個問題,得追溯到遠古春秋時期(周)。傳說遠古時期人們對“性關係”的約束很不成規矩,尤其是未婚女子,隨意與他人愛愛幾乎不受約束,甚至與自家的父兄發生關係也是常事,由此帶來嚴重的社會問題,比如未婚生子呀、情殺呀、亂倫呀……針對這種卑劣民情,周文王制定了“三媒六聘”的“周禮”,規範了國人的婚姻制度,從此扭轉了乾坤。人們把男女房事稱為“周公之禮”也正是這個典故。周禮中的三媒六聘就包括婚前的“彩禮”,就是“婚約”的聘禮啦。經歷數千年至今,聘禮雖然已不再納入法律,但早就成為民俗而傳承下來。只是到了當代,隨著社會的發展,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由此產生了攀比之風,使得彩禮在各地有了參考的“標準”,不達標就難成婚,由此才演變成為婚姻風俗的“陋習”。


老房66774291


樓下很多都沒有說到重點。自古以來就有彩禮習俗這沒得說,但還有一句,以前嫁女都有嫁妝。因家境貧富不同,彩禮.嫁妝也有高低多少。總的來說,彩禮嫁妝一般情況下是相當的。為提升以後在夫家的地位,嫁妝比彩禮豐厚者有之,因家貧嫁妝比彩禮少者也有之。

而現代女性一味索取。只知有彩禮,不知陪嫁。古代婚嫁多門當戶對,兩家強強聯合。而現代女性攀龍附鳳,夢想飛上枝頭當鳳凰,而且很多扶弟魔,掌握著家裡的經濟大權來貼補孃家。現在很多女性把婚姻當成發致富的遊戲,婚前索要大額彩禮,陪嫁了了,婚後幾個月以性格不合離婚,還分得男方大把家產。現在的女性很多以生孩子為要脅索要錢財者眾多。現在很多家庭中,男人做飯,做家務是常態,而些女性則寄生在男人身上,有班上的還好點,無所事事的女性則追劇,網購,逛街等,花你錢的同時還抱怨你忙,不陪我,沒情趣,不浪漫。更甚者勾搭隔壁老王,養小白臉。

現代女性比以前地位大大提升。但中國女性不是要西方女性的同權同責,而是要權不承擔權力而附帶的義務。中國女性要的是成為女王,男性為我創造財富,而我坐享其成。說到最後,只說彩禮,而不談嫁妝那就是耍流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