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画的“本质”,就是通过运用笔墨特性,显现生命要求,也就是“意境”。这一凝聚了东方文化内涵,并经由历代名家成功运用笔墨形式而显现出来,一直延续至今。这一具有东方文化智慧的画种,因其与生命状态直接关联,为历代中国人所喜爱,其本质属性从未变更过。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画的画法有两点:一、基础画法。凡是与形体有关系的,诸如“石分三面”、“树分四枝”,只要是具体的东西,都属于基础画法。二、核心画法。所谓核心画法就基础画法与心性相吻合,从心中生发出来的画法(画由心生),这就是核心画法。像画家黄公望、倪云林,范宽他们各有各的核心画法。画家若一起笔就直接冲着丘壑而去或落笔就直接照搬,八大、石涛的绘画模式,我们就知道他们不懂中国画的“核心画法”。同时还要搞清楚自然和中国画之间的关系,正如董其昌所说“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则山水不如画”画中国画一定要懂得中国画的画法,我一直是这样坚持并这样一路走来的,另外画中国画要走阳光大道。在教学中,我一直在努力的修一条高速公路,让学习中国画的每个人都可以沿着这条路走上大道。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当涉及到中国画的造形、造境的问题时“画法”才会出现,如果只醉心于塑造画中的物体形象,而忘记了这个画中之体与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那就不能称为纯粹的中国画画法。如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中所显现的长披麻皴画法,并不是单纯为了表现富春江畔的物质山体而创造的,而是一个与黄公望的生命信息相吻合的“画法”。今天,我们学习这一经典的长披麻皴画法的主要目的,也并不是为了显示画家个人技能的与众不同,从而宣示出自我个性,更不是要凌驾于这些山石之上,证明出画家为所欲为的、唯我独尊的地位,而是要在这些笔墨构筑的天地中愉悦自己的本性,显现自己的内在精神,让“本我”有一个笔墨的体现。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张伟平,1955年生于桂林,祖籍永福。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研究生专业,获硕士学位,并留校任教。1999年至2012年任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山水教研室主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陆俨少艺术研究会理事。

中国美院张伟平|中国画的“本质”,就是运用笔墨

注:图文来自网上,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