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編者按: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週年。70年崢嶸歲月,70年滄海桑田,在時代的洪流裡,有一群共和國同齡人,他們是新中國的建設者和見證者,也是偉大時代的親歷者與受益者。在新中國成立70週年之際,大眾網德州頻道特 別推出“我與共和國同齡”策劃報道,多路記者對話與共和國同齡的市民,透過鏡頭和文字,傾聽他們講述70年來的往事流變和經歷感受,讓更多的人一起見證祖國成長,向祖國獻上深情的祝福!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我與共和國同齡”系列報道之六

記者 趙鳳瑞 祁小麗 實習生 李靜波 通訊員 徐傑

“這張照片是1968年3月份入伍前,我和朋友們一起拍的,我還在照片的後面寫上了‘再見吧,我的朋友們’。”近日,在退休職工李兆亮家中,老人拿著一張發黃的老照片向記者講述了那段燃情歲月。照片上的李兆亮還是青 澀的面孔,穿著軍裝,兩隻眼睛炯炯有神,和眼前這位滿頭銀髮的老人相比,彷彿他們並不曾有太多交集。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面對著一張張照片,李兆亮陷入了回憶

李兆亮1949年7月15日出生於德州市臨邑縣,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回想起小時候,李兆亮脫口而出的就是三個字“吃不飽”。“有一年暑假,我還跟著爸爸和祖母去新泰縣去要過飯呢,當時我就登了兩家門,結果都吃了閉門 羹。”李兆亮回憶道,第一次登門要飯,碰到的是位老太太,見他穿得不賴,直接把他轟了出來。第二次碰上了只大黃狗,連門都沒進去。連續兩次被拒,讓李兆亮有點“心灰意冷”,從那以後他就決定再也不要飯了。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剛剛入伍的李兆亮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這是李兆亮參軍之前和朋友們告別時拍的,照片後面寫有“再見吧,我的老朋友!”

1968年,部隊來學校招兵,19歲的李兆亮應召入伍。勤勞能幹,不怕吃苦的他,當年就被評為“五好戰士”。一年後,又被提幹,穿上了四個兜的幹部服,每個月可以拿到52塊錢的津貼,除了自己買點生活用品外,他把大 部分的錢都寄回了家,補貼家用。1978年,軍隊院校恢復建制,李兆亮被組織選送到南京炮兵學院去學習,一年後留校任教,教授《炮兵射擊指揮》課程,直到1993年轉業。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在南京炮兵學院學習工作時期的李兆亮和戰友們合影

離開部隊後的李兆亮被分配到德州市公路交通量觀測站當站長,“那個時候統計車輛都是用手動計數器,來一輛按一下,靠人死死地盯著。”李兆亮說,現在觀測站上使用的都是自動觀測儀,自動識別車輛,自動記錄。而且 ,車輛是越來越多,每年的統計報表曲線都是呈上升狀態,私家車越來越多,名牌車越來越多。


入伍第二年穿上“四個兜” 一塊光榮牌記錄燃情歲月


2017年,李兆亮再一次和朋友們相聚到南京炮兵學院

2017年,李兆亮和他的戰友們在南京炮兵學院舉行了一次聚會,“這一看不要緊,我們都傻眼了!”李兆亮覺得此次聚會上的所見所聞,用“傻眼”二字來形容最貼切。“教育大綱全變了,之前我們在炮校的時候,教學用 的都是牽引火炮,牽引火炮射程近,火力反應慢,需要人工來計算射程和修正量等,不過現在它們都已經被放在校園路上當展品了。現在都是自行火炮,反應速度快,射程遠,火力反應時間快。之前從發現目標到完成射擊需要四到 五分鐘的時間,而現在只需要幾十秒。信息化、數字化、現代化的炮兵讓我們大開眼界。”

說起這些年的變化,有一件事讓李兆亮念念不忘。在李兆亮家中的房門上貼著一張寫有“光榮人家”的銅牌。這是前不久街道辦事處的同志們給他掛上的,這是屬於他的榮譽,是他這麼多年軍人生涯的象徵。“我們 國家成立了退役軍人事務部,德州也成立了德州市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前一段時間還進了信息採集,這是黨和人民對我們退役老兵的厚愛,我十分感動。”70年滄桑歲月,70年偉大變革,在李兆亮的眼中,70年變的不只是衣食住 行,還有一個強大的中國。

七十生日國歌唱,五星紅旗迎風揚。緊跟時代加油幹,實現復興大夢想!這是李兆亮寫給祖國的詩,也是寫給他自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