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犯”康美藥業:行賄千萬頻遭舉報、廣發證券助其融資256億

“慣犯”康美藥業:行賄千萬頻遭舉報、廣發證券助其融資256億

作者丨市界 馮晨晨

前有一則“會計差錯”更正公告,讓康美藥業核銷近300億現金,後又一份“前期會計差錯更正”公告,修正2017年年報中的部分數據錯誤。康美藥業,依舊坐在風口浪尖。

5月5日晚間,康美藥業發佈公告稱,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康美藥業進一步核實並披露前期差錯更正的12大相關問題。

受此消息影響,5月6日康美藥業開盤跌停,截至收盤,康美藥業報8.59元/股,總市值為427億元。此前的千億市值,早已灰飛煙滅。

“慣犯”康美藥業:行賄千萬頻遭舉報、廣發證券助其融資256億

財務風波打臉券商

康美藥業的財務問題,不僅使股價暴跌,還使得不少券商慘遭打臉。

日前,證券日報刊文指出,從個股機構關注度方面來看,康美藥業一年以來共被7家券商發佈12篇研報推薦。其中,中銀國際證券給予康美藥業最高目標價37.64元/股,華泰證券給予其最低目標價21.6元/股,而其當前股價,距離券商給出的目標價相差甚遠。

中銀國際證券在研報中表示,“康美藥業賬面資金充裕得益於提前儲備,未來進入經營質量持續提升的階段:近幾年公司經營質量不斷提升,在醫藥商業收入佔比提升的情況下,經營性淨現金流還能穩定持續提升,說明以中藥飲片為代表的現金流業務進入規模越大增長越快、經營質量越好的階段。估算未來3年公司的重大資本開支在70億元左右,公司通過經營收益和多渠道融資方式保障後續重要投資項目順利推進。”

此外,唱多康美藥業的券商也絕不止中銀國際證券,民生證券於2018年9月份首次給予康美藥業“謹慎推薦”評級,東興證券則於2018年7月份維持其“強烈推薦”評級。不過,如今這些券商投研無疑均遭“打臉”。

虛增18億深陷“行賄門”

實際上,對於康美藥業來說,造假質疑並非首次出現。

早在2012年,康美藥業曾被質疑涉嫌財務造假,虛增18億資產。據裁判文書網,此後的2014年至2018年,不斷有投資人向證監會等監管層舉報康美藥業。直到2018年12月,證監會時隔多年對康美藥業立案調查,才有此次康美藥業對2017年度年報的更正。

除業績上埋的長期雷,更為棘手的是康美藥業陷入的“行賄門”。

2010~2011年,蔣建平利用擔任閬中市市委副書記等職務便利,在招商引資廣東康美藥業股份有限公司過程中,非法收受該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馬某(即康美藥業創始人,馬興田)所送現金20萬港元。馬某在證言中表示,行賄目的是公司在閬中投資,需要處理好關係,項目才能順利進行。

據媒體的公開報道,這已經是康美藥業第五次捲入行賄事件。在十五年的時間跨度中,康美藥業董事長馬興田曾分別向廣東省內的市領導、證監會監管發行部門和廣東省食藥監局的幹部行賄,所求事項除與公司有關以外,還為自己參選人大代表謀求幫助,涉及金額合計高達近1300萬元。

與廣發證券來往密切

財務造假,多次行賄,康美藥業有何靠山?

據財聯社報道,康美藥業實控人馬興田、許冬瑾夫婦及控股的信宏實業、博益投資與廣發證券資本往來密切。

康美與廣發真正意義上的“結緣”始於2001年,廣發以保薦人身份助推康美藥業上市,而其後10多年間,二者資本往來密切,可謂“互惠互利、唇齒相依”的關係。據廣發證券公告,康美系公司信宏實業,位列廣發證券十大股東之位,截至2019年一季度,康美集團持股比例達1.91%。

據wind數據顯示,由馬興田和許冬謹夫婦控股的康美事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通過康美藥業持有廣發基金公司9.46%的股份。而廣發證券投資銀行部總經理助理鍾輝,則在2000年至2010年任康美董事。

不僅如此,2006年-2018年,康美藥業與廣發證券合作頻繁,康美藥業2006年公開增發、2007年公開增發、2008年發行可轉債、2010年配股、2011年發行公司債,還有2014年、2015年、2016和2018年進行的融資保薦人均為廣發證券。而這一系列的融資動作,為康美藥業帶來約256億元資金。

儘管證監會最終的調查報告還未公佈,但在如今已經確定的“會計錯誤”面前,康美藥業恐難以逃過行政處罰。

至於事件背後是否還存在其他貓膩,我們拭目以待。

想探索更多好玩資本故事,也可關注公眾號市界(ID:ishijie201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