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7年養了二娃,來說說我為什麼感覺這些年育兒壓力越來越大……

點擊藍字關注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開啟終身學習之旅。

文源 | 小花生網(ID:xiaohuasheng99)

作者 | 可愛的小寶的媽媽 編輯 | Vivi

大家有沒有感覺到,身邊的故事、媒體上的報道似乎都指向這麼一個“事實”:

2010年就像一個分界線,這之後,大家的育兒壓力越來越大,快樂教育也漸行漸遠 ...

今天分享一位兩娃媽媽的故事,她家妹妹比哥哥小7歲;隨著社會思潮、環境的變化,妹妹的教育比哥哥當年“複雜”了很多,壓力也大了很多 ...

那麼這些年,育兒壓力是不是真的越來越大?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7年對比,"快樂教育"漸行漸遠...

花友@可愛和小寶的媽媽

為什麼是7年對比呢?我家兩個小朋友,相差7年。

老大是2003年出生的。按順序,先講講他。

七年前,"快樂教育"很流行

他出生前,“給予孩子一個輕鬆快樂童年”的調調甚囂塵上,年青無知的我對此盛為贊成,中毒頗深。待到孩子出生,我就本著給予他輕鬆快樂童年的想法,語文數學英語課外班一個也沒有給他報。

也沒有好好想過他是否要培養特長,上上這種類型的課外班,也是在幼兒園裡隨便報報給他打發時間,想玩就去,不想去就算了。

老大上的幼兒園據說是方圓多少裡最好的,從1400開始,到1600,畢業時1800軟妹幣,每年200漲上來。

到6歲上學時,小朋友語文數學英語什麼都沒學,更別提琴棋書畫。基本一張白紙入學。數字數到了100?大字不知道有沒有識50個?

記得當時小朋友的一個笑話:“媽媽,要沒就沒中國人壽保險,是什麼意思?”聰明的我很認真地想了許久也給不出答案,急眼的小朋友翻出原文給我一看,原來是“要投就投中國人壽保險”,英語就更不要提了。

上學時,小朋友也沒有因為對比而產生過失落,就是跟著班級學習,大概到了二年級下學期自己開始自主閱讀。

小朋友們一起玩時,和家長們聊天,大家談論的多是非學術性的特長或者興趣班:架子鼓、小號、舞蹈、圍棋、鋼琴、科學實驗。也許也有小朋友去了培訓機構,但我真不知道。

仍舊沒有給孩子報語數外課外班。我們家就是這樣有性格地到了六年級。然後突然發現要考初中,有人和我說了一個“坑班”的概念,如夢初醒,趕緊隨手抓了一個,上了一年,結果是並沒有什麼用處。

什麼是“坑班”?


“坑班”就是“佔坑班”的縮寫, 指的是部分公辦學校的培訓機構自辦或與社會培訓機構合辦小學生學科培訓班,從中選拔優秀小學生升入該校初中。

七年後,拋棄"快樂輕鬆童年"理念

到了老二出生,已經是2010年了。

山中方七日,世上已七年。

到了老二上幼兒園時,發現學費已經翻了快一番!老二是附近三個相鄰小區裡中等價位的那個:3000軟妹幣,然後每年漲600,漲到3600時,我讓小朋友退學了,帶回家自己教,怎麼我也是受了十多年低中高等教育,每月4200工資的工作我做得起。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帶回家,自己雞。

對,此時,我已經沒有“給予小朋友一個輕鬆快樂童年”這個腦殘概念了。

我慎重地根據小朋友的性別、喜好、身體情況選擇了課外班,觀察了一個學期小朋友在學校舞蹈班的表現,又花了三兩個月和四五位媽媽打聽,百度了六七個夜晚,找到了一個我覺得滿意的專業性比較強的芭蕾舞蹈學校。

我四處奔波在不同的微信群裡,在各個不同的雞娃網站上不知疲倦地學習,對比了很多資料,讀了三兩本兒童心理學書籍,開始自雞英語。

這其中還給小朋友找了小提琴私教,開始學習音樂。這個有點一廂情願,沒有考慮基因方面的問題,現在已經放棄了……

到了老二上學時,我自覺我家英語已經雞得差不多,洋洋得意。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可一進學校,真•雞媽媽輕描淡寫地告訴我們她家小朋友已經考完KET,在準備PET。我臉上神色不變,轉身回家,趕緊查KET和PET為何方妖孽。

好吧,當媽媽就是一個不斷學習,不斷進步的修煉過程。

KET,劍橋青少年英語考試的一個水平,證明學生能夠進行簡單的英語交流,詞彙量1700左右。


PET,更高一級別的劍橋青少年英語考試水平,能證明學生已經具備日常生活所需的實用英語技能,詞彙量3500左右。

在語文上,老二證明了她是老大的親妹妹。(和哥哥一樣,從兩歲開始親子閱讀,她只認識40個字,怪我咯╮( ̄▽ ̄)╭)一到學校,看見有同學已經認識兩千字,在讀《80天環遊地球》。

數學我們會做十以內小口算,可有小朋友已經在學而思讀了一年了。

到了二年級,據說全年級有一半人在學而思,另外一半的同學,根據媽媽們的科學考察和對比,進了另外的定製班,拼班。

不是我不明白,這世界變化快。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回頭看一看,這七年的變化最大的是我:變化的教育環境改變了我的教育理念。從輕鬆快樂無所謂,到科學規劃,認真執行,有目標有行動。

嗯,當初要有這股子勁,我應該讀個重點大學沒問題吧?

還有一點算我目前的感覺,但怕是個例,所以放在最後PS一下:

哥哥雖然小學沒有雞,但到了初中,進了一個普通中學的重點班,在老師和同學們都奮發向上的班級氛圍裡,他自己很發狠,很努力,自己雞自己還挺使勁的,可惜底子還是有些薄,要趕上來,還是費勁。

妹妹雞了三年,現在一提學習就躲,讓人煩惱……

教育孩子這件事兒,真是沒有標準答案,一直要反思呀……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文章看完了,你有同感嗎?

不少倆娃相差比較多的二胎媽媽,看了上面這篇文章,表示絕對同感。

2010年就像一個分界線,這之後,怎麼大家的育兒壓力就越來越大了呢?

也許是,微信的普及!相互比較容易發現差距

花友@Ella媽媽,孩子11歲

家只有一個08出生的獨苗,有時候感嘆真是幸運不是10後。

感覺10後那波孩子起點高得多,就外語來說,我家海淀普通學校,五年級上期過Pet全年級也沒幾個,一零後的孩子二三年級過Pet也不稀奇了。

現在這麼焦慮都是因為13年左右微信各種app的普及,信息交流迅速,相互比較更容易發現差距。

想我們幼兒園那會信息基本都在生活圈內,各種牛爸牛媽公眾號還沒有興起,所以整體沒那麼焦慮都比較佛系。所以我不敢要二胎,環境真不一樣了。

也許是,2010年後資源開始遍地,雞娃興起

花友@雨雨☔️,孩子5歲

7年前孩子入小學的父母一般都是70後吧,7年前智能手機才開始大幅度推廣;

7年後手機流量已經不是那麼貴,各種資源遍地都是啊,從以前的學習閉塞到現在沒有秘密的開放。再有80後90後的父母信息智能化強於70後,所以各種雞娃開始吧。

也許是,80後、90後父母太能雞娃了!

花友@coldmuse,孩子2歲,14歲

我家大的和小的差整一圈,也就是12年 (別問我為啥這麼想不開...)

最大的感覺就是曾經我還是教育第一線的,現在完全OUT了。90後父母受的教育質量本來就比70後要好很多,經過十幾年的教育發展,大家的雞娃系統都精進不少。

我現在是努力地在跟上時代,做為70後的媽和現在90後的媽同拼,精力,能力都差一點 ...

應該是,劇場效應,大家都沒有安全感

花友@Ingo

因為我們的社會充滿了不公平,大家都沒有安全感,都怕孩子少學將來吃虧,流入底層。我們的社會歧視弱者,基本上是認同優勝劣態的理念,也沒有真正的宗教信仰來塑造價值觀,世界觀,導致所有人都只有一個共同的世俗價值觀,就是要“得”,要利益,要成功,要出人頭地。然而,這個世界不可能人人都成功……

* 本文來自小花生網,一個專注分享國內外先進而實用教育資源的微信公眾號。

* 配圖來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回覆 小學書單,獲取語文名師蔡朝陽精選中文書單。

回覆 門薩書單,獲取門薩天才俱樂部K-12英文書單。

回覆 大禮包,獲取精選系列書單及紀錄片資源。

隔7年养了二娃,来说说我为什么感觉这些年育儿压力越来越大……

點這兒,逛原版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