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奔驰品牌名誉的受损是毋庸置疑的,奔驰如何在中国重振名誉,是要靠奔驰厂家的智慧了。汽车品牌的发展史总是夹杂着各种事件,或者品牌声誉大涨,或者满地鸡毛,最终落得个退出市场。今日我们来分享一下,大众品牌与保时捷的恩怨情仇。

这是一个关于收购与反收购的案例,在金融课和商学院的课程中,它都被反复提到,是经典中的经典。这个案例就是保时捷和大众汽车的收购战。

接下来我们就进入正题,说一说保时捷和大众汽车这场精彩的收购战。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丨保时捷和大众的背景信息

关于这两家公司,大众汽车和保时捷,你应该不算陌生。不过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两家公司之间的渊源其实非常深厚,远远不是同行业竞争对手,或者都是德国品牌的汽车这么简单。

在了解收购战之前,我们先来介绍一点背景知识。

1. 保时捷

保时捷汽车的德文原名是Porsche,这也是创始人费迪南德·保时捷(Ferdinand Porsche)先生的姓氏。

1930年,费迪南德·保时捷先生成立了一家汽车顾问公司,从事车型与发动机的设计工作。这就是保时捷公司的原型。

2. 大众

大众汽车的成立也很传奇。

你可能完全想不到,大众汽车如今这个人尽皆知的响当当的品牌是受谁启发的——那就是大名鼎鼎,也可以说是臭名昭著的阿道夫·希特勒。当时希特勒成为德国总理刚刚11天,他就亲自主持了柏林汽车展,而且发表演讲说要创造一种全新的让所有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轿车。

实际上当时德国的经济很乱,财政赤字和失业率都很高,仅仅有1%的人拥有汽车。而刚上台的希特勒希望能稳固自己的统治,于是想发展经济。他认为每家都能有辆车就是人民生活水平高的表现。于是才有了这个制造“国民汽车”的想法。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后来他召集内阁和顾问讨论这个问题,大家一致推举费迪南德·保时捷来承担这个任务。于是1933年,希特勒把保时捷博士招至柏林,两个人商讨如何进行这个计划。

对于保时捷博士来说,他在创办保时捷前是奔驰的技术主管,一直设计高档豪华车和高性能赛车。但他一直想设计一款经济型小车,让人人都买得起,但这在奔驰无法实现。但得到了希特勒和德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支持之后,他决定实现这个梦想。为此不惜放弃了捷克斯洛伐克公民的身份,加入了德国纳粹党。

对于这个国民轿车计划,希特勒提了一系列要求:最高时速100公里,油耗每加仑42英里,能够载2个成人3个小孩,等等等等。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这一系列的设计方案,最后变成了如今我们非常熟知的一款车型,那就是——甲壳虫。是的,在1935年的又一届柏林车展上,希特勒宣布了“甲壳虫”这款国民汽车的计划,同时他使用了一个词,叫做Volkswagen,德语的意思是人民之车。这就是经典的大众汽车的起源。

于是,费迪南德·保时捷开始一心一意地投入在大众汽车上,跑车设计的工作交给了儿子费里·保时捷。1940年起,费里全权开始负责斯图加特的业务。

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和保时捷汽车,一开始就是一个家族里面父子分别掌管的两个企业,这也预示了这两个品牌未来注定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

丨为什么保时捷不能收购大众?

我们中间几十年的传奇历史先放下不表,时间转到2005年。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那一年,大众汽车正处于低迷期,年销售额1230亿美元,但是利润只有22亿美元,在当时的金融界完全不被看好。反过来,保时捷年收入虽然只有103亿美元,但是利润也有19亿美元。

2005年9月25日,保时捷以42亿美元收购了大众汽车20%的股权,当时保时捷的CEO文德金(Wendelin Wiedeking)对外公开宣布要收购大众公司。而当时欧洲金融圈普遍认为他绝对是脑子进水了。

之所以所有人都不看好保时捷收购大众,一方面是在于,保时捷比起大众汽车来说体量还是小很多,“蛇吞象”的收购可能性比较小;而更关键的是,德国有一项非常奇特的法案,把保时捷收购大众的可能性直接限制得死死的。这部法的名称就叫《大众法》,实际上就是给大众汽车量身定制的。

《大众法》说的是这么一件事:

之前我们提到过,大众汽车的创立和德国政府息息相关,所以公司里面是天然含有政府股份的。在二战之后,为了避免外国公司把本国汽车企业收购了,西德政府专门制定了一个法律,里面规定:持有大众公司股份在20%以下时,按实际持股比例计算投票。当持股比例超过20%时,无论超过多少,其投票权最高也只限于20%。换句话说,要想取得该公司的控制权,就必须持股80%以上。作为对比,德国的《公司法》规定,只要控股一家企业的股份超过75%,就算了取得了这家公司的控制权,而对大众来说这个数字是80%,而且政府还专门制定了一个法律这么规定,可以说是非常奇葩了。

那为什么要这么规定呢?因为很简单,大众汽车里面政府股份的比例不多不少正好是20.1%。也就是说,只要这部分政府持有的股份不卖,就是所有剩下的股份全归你一家,你也取得不了大众汽车的控制权。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而那个时候,实际控制那20.1%股份的是大众公司所在地——下萨克森州政府。理论上这些股份归属于全体纳税人,州政府只是代持。它根本无权决定能不能卖,这种事必须提交州议会表决,弄不好还得启动公民投票程序。

而且谁都知道,打政府股票的主意实在是太蠢了,这20.1%的股票是绝对不会卖出的,那保时捷怎么可能收购大众汽车呢?

所以这个公开声明一出,欧洲各大对冲基金都在做空大众的股票。按照常理来说,一般要收购一个企业,都要出价比目前的市场价稍微高一些——比如目前股价20块钱,你收购可能就要出25块钱甚至30块钱,因为这样才有人愿意卖给你。而且一旦收购消息发布,股价就会很快涨到这个收购价位,这是很自然的市场反应,所以你不可能做空一个确定会涨的股票。

而欧洲这些对冲基金都知道这部《大众法》,所以早就断定,保时捷是无法完成这次收购的,而收购这种事一旦破裂,被收购公司的股价必定爆跌,所以这帮人纷纷跑过来做空大众,希望能借此捞一大笔。

丨一个障碍被扫除

但是令人奇怪的是,保时捷却在市场上照样买入大众股票,好像对那个《大众法》视而不见。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结果这引来了更多的对冲基金参与做空,而且不光是欧洲,就连美国都有基金跑来共襄盛举。毕竟有钱不赚实在是说不过去。这个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之前经营出色的保时捷实在是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走出了一步大漏棋。

所以,保时捷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实际上,它采取了更彻底的方法,那就是直接上欧洲法庭,起诉《大众法》的合理性。

实际上,保时捷对法律的研究非常透彻。根据《欧盟竞争法》的规定,德国战时为保护大众而设立的《大众法》,在当今形势下显然是不公平不合理的,这违反了自由竞争的原则。而由于欧盟的特殊存在形态,有着“欧盟经济宪法”之称的《欧盟竞争法》有效性当然是高于欧盟各成员国经济相关法律的,德国也不例外。

结果,经过长达两年多的诉讼,在2007年10月,欧盟最高法院欧洲法院最终判决推翻长达47年之久的《大众法》。之后大众公司和所有其他德国公司一样,只要收购75%的股份就算获得了公司的控制权了。保时捷收购大众的最大一块绊脚石貌似被清除了。

西安奔驰女事件尘埃落定:我们来了解一下大众与保时捷的那些事

故事讲到这里你可能觉得,那些对冲基金一定非常郁闷吧,自己的如意算盘好像落空了。但实际上,这次判决之后它们不但没有撤退,反而更加疯狂地做空大众股票。

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次欧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做空之一,不但有“保时捷体量比大众小很多所以收购可能性很小”的第一层保险,和《大众法》的第二层保险,还有第三道保险,就是德国的《证券交易法》。

他们认为,哪怕跨越了前两道保险,这第三道是完全不可能跨越过去的。这也让他们的做空更加肆无忌惮,而没想到的是,保时捷精妙的运作,让这些对冲基金遭受到了历史上最惨痛的一次失败,很多基金因为这一战彻底关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