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什米尔对于巴基斯坦有何重大的战略意义?

曹占仁



联合防务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克什米尔作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战略要地之一,自印巴分治以来一直是两国的必争之地,直到今天这里依然火药味十足。

克什米尔,全称查谟和克什米尔,位于青藏高原西部与南亚北部交界地带,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约1600万人(2006年)。

二战后英国殖民者推行印巴分治时,规定各土邦根据自身宗教信仰选择加入印度教的印度斯坦还是伊斯兰教的巴基斯坦。

而克什米尔地区相比于其他土邦,最特别的一点就是这里的居民超过77%是穆斯林,但1925年英国扶持的最后一任大君哈里·辛格却是印度教徒,这种矛盾必然导致克什米尔在决定归属时左右摇摆,再加上英国殖民者故意留出克什米尔任其自由选择,这使得克什米尔从印巴分治的那一刻开始就不可能风平浪静。

从1947年印巴分治开始,双方因克什米尔至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冲突,印度虽强但无法占据克什米尔全境,巴基斯坦虽弱但遏制了印度的扩张。

虽然双方都宣称对克什米尔全境拥有主权,印度甚至觊觎我国靠近克什米尔地区的阿克赛钦地区,但阿克赛钦依然被我国牢牢控制。剩下的区域,印度控制着中部和南部,面积9.4万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约52.5%,包括克什米尔谷地、查谟、拉达克和锡亚琴冰川四部分,称查谟-克什米尔邦;而巴基斯坦控制着西部和北部,分两部分,其中自由克什米尔面积约13350平方公里,克什米尔北部地区面积约72496平方公里,共约85846平方千米。

虽然巴基斯坦实力明显弱于印度,但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地区寸土必争。那么为何巴基斯坦这么拼呢?克什米尔对巴基斯坦又有怎样的战略意义呢?静夜史认为有以下几点:

1、巴基斯坦的“帽子”

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曾说:“克什米尔就像巴基斯坦头上的帽子,一旦这顶帽子被印度摘去,巴基斯坦就将永远受印度人宰割。”

关于这顶“帽子”对巴基斯坦的作用,可参考自五代十国以来战略价值逐渐凸显的“燕云十六州”,正是因为中原王朝失去了这块俯瞰中原的膏腴之地,北宋在面对北方的辽朝时无险可守,处处被动。即便北宋在华北平原北部广植柳林,疯掘沟渠,也无法对高屋建瓴的游牧民族骑兵形成有效制约,北宋最终也在女真骑兵的长驱直入中轰然倒塌。

巴基斯坦面积88万平方公里,地形自北向南倾斜,东北部的克什米尔是全国海拔最高的区域,俯瞰整个巴基斯坦。

如果这一区域全部被印度控制,印度便可居高临下对巴基斯坦形成巨大的压迫态势,尤其是控制了纵观巴基斯坦全境的印度河上游,这将使巴基斯坦全境永无宁日。

2、巴基斯坦的“桥梁”和“高墙”

扼守克什米尔,绝不仅仅是保护巴基斯坦国土安全。因为这一区域,还是巴基斯坦反杀印度的杀手锏。

关于克什米尔“桥梁”和“高墙”的作用,可参考我国明清时期的河西走廊地区,这条宽几十到数百公里,长1000多公里的狭长地带,不仅是中原王朝沟通西域,进行文化交流的必经之地,也是中原王朝插在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之间的利剑,有效阻挡了蒙古高原和西藏高原少数民族之间的眉来眼去,最大限度保证了西部边疆的安宁。

虽然巴基斯坦占据的克什米尔区域不到总面积的一半,但已经能够充分发挥沟通和阻隔的双重作用。

一方面,巴控克什米尔与我国山水相连,自我国红其拉甫口岸出境的中巴公路以及自新疆向瓜达尔港延伸的输油管道都经过这里,巴控克什米尔成为我国和盟友巴基斯坦紧密拥抱的重要平台;

另一方面,因为巴控克什米尔与我国接壤,这意味着印度失去了向中亚延伸扩大国际影响力,并从西部威胁我国西藏的所有可能,只能被牢牢锁死在南亚次大陆,做一个影响力有限的地区大国。

因为牢牢掌握着将近一半的克什米尔地区,使得实力较弱的巴基斯坦在多次印巴冲突中不落下风。而为了巩固对克什米尔占领区的控制,1967年,巴基斯坦将首都从沿海的卡拉奇迁往距克什米尔仅有40公里的伊斯兰堡,极大增强了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的政治存在,堪称现代版的“天子守国门”。

所以,克什米尔既是保护巴基斯坦的坚硬外壳,也是拥抱北方大国盟友的桥梁和绞杀印度的绳索。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克什米尔”一词来源于梵文的音译,“克”的意思是水,“什米尔”是使之干涸之意,翻译过来就是水源枯竭的地方,如果仅从地名去理解、想像这个地方,那你就大错特错了,现今的克什米尔有七大地区组成,其中最主要的克什米尔谷地,土地肥沃,河流纵横,群山环抱,风景如画,这是不是和你想像的完全不同?。


克什米尔面积19万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万,南部属于印度管辖,北部属巴基斯坦管辖,印度控制的面积为3/5,人口3/4,巴基斯坦为2/5和1/4。

印度和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认识的不同点在于,印度认为,克什米尔全境属于印度,巴所占领的领土是非法侵占,如果坚持这种固执的观点,那么只要巴还占有克的领土,战争就是不可避免的。巴基斯坦认为,克什米尔的领土存在着争议,两国必须坐下来好好协商,重新划定界线,所以巴也不会放弃所占的领土。克什米尔地区有一部分人倾向于独立建国,这一点受到印巴的共同反对,这是双方的共同点,双方对所辖区内的独立运动和独立思潮都采取打击和扼制。

印巴两国为争夺克什米尔地区曾经爆发过四次大规模的战争,半个多世纪以来,双方关系时紧时缓,但武装冲突几乎从未中断过。抛开历史原因,单就地理位置来看,占领克什米尔对印巴的战略意义都非常重要,克什米尔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拥有居高临下的态势,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占领制高点,对于一个国家安全的战略意义都是极其重要的。


克什米尔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东亚、中亚、中东、欧洲的陆上交通枢纽,我国与南亚次大陆的交通联系,克什米尔是最后屏障,欧洲进入也是这一通道,征服古印度的外来游牧民族毫无例外的也是如此。现今的克什米尔地区是印度的大门,谁控制了克什米尔就相当于打开了印度的大门,如果要攻打印度那就是一马平川,这对于立志称霸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来说,是不能容忍的,所以印度绝对不会放弃克什米尔,也不能允许巴基斯坦占有克什米尔,然而巴基斯坦对克什米尔的占领已成事实,甚至来说是和印度同一时间占领的,要想把巴赶出克什米尔地区,只有靠武力来解决,别的根本没办法。


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本就是一个国家,双方的战争,其实就是兄弟相残,埋下祸根的是英国的“蒙巴顿”“分治方案,不可调和的是双方的宗教立场,无法战争升极的是双方都拥有核武器,最终结果谁也无法预知,但唯一能确定的是,谁也不能用武力征服谁。

谢谢阅读


雪上长留马行处


克什米尔,就是巴铁和中国的生命线。这条线是民心相通之线;是通往财富之线;文化交流之线;任何破坏中巴两国兄弟情谊的,两国人民是不允许的。


龙抬头wz


克什米尔是战略要地,与中巴山水相连,交通枢纽,是通往印度的一马平川的大门,巴控克什米尔,阻当印向中东渗透,是巴抗击印度的至高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