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腐梦MM


在很多家庭教育理论的阐述中,我们都能看到很多对于父母告诫的语言,其中最多的可能就是需要父母能够做到以身作则了。而“以身作则”和题主的“父母的言行举止”还有些区别,前者是父母必须以自己的行动为孩子作出榜样,也就是都是好的,而父母的言行举止则既有好的也有坏的。教育孩子当然希望他们能够接收到的都是好的,所以才有了对于父母以身作则的劝诫和要求。

1、无论显性的隐性的,父母的影响将从孩子的生命初始开始蔓延至其一生,特别是生命初期影响巨大。

我们一直在说“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师”,这是因为孩子都来自于家庭,家庭的成员都是以父母为核心的,特别是在孩子0-6岁阶段,大脑、生理、心理各方面都在以最快的速度发育发展着,除了机体自身的作用力以外,很多都需要借助外部的环境来帮助孩子完成各项任务的发展,所以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文化背景以及成长经历都会在和孩子相处的每分每秒中传递着、作用着,父母说的每句话都是自身的思想流露,说每句话的情绪也都是父母当下的真实情感,每一个行为举动也都是父母自己最真实的大脑运转的结果体现,所以孩子每时每刻都生活在父母为其创设的成长环境中。

即使个体6岁后进入学校开始接受系统学习,也还是会回到家必须与父母朝夕相处,直到大学离开家,现在很多成人都遭受着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无法脱离,他们需要花费至少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愈合那些创伤,而那些创伤大多都是父母不懂教育和自身的缺陷所致。

2、父母的言行举止背后是一整套的思想、态度、三观的呈现

孩子的教育结果一定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合作的结果,而其中家庭教育是核心,因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是首先植入生命个体的根,也是相对比较广泛的教育内容,而这些广泛的内容大多都是通过父母的言行举止态度展示给孩子们的,对于事物的认知、态度、处理方式等等,由于孩子们儿时的模仿能力超强,爸妈呈现什么样子,孩子们一定学得有模有样,时间长了,难免内化成孩子自己的行为言语思维习惯,以后再改就很难了,所以这也是需要父母特别注意自己言行举止的原因。


所以,在孩子们成长的生命前期,他们的习惯、语言、行为、品质、态度、思想等等一切都会从父母身上快速吸收并慢慢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这就需要父母们一切都要多作一层思考,无论说话做事做人都要清楚孩子看着呢,这样也能提醒自己更自律!虽然真的很难,但只要有一颗真正爱孩子的心还是可以努力做到的!

愿您被这个世界温柔以待,幸福一生!



旮旯里的神仙洞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我是一位20年多教龄的中学老师。20年的教育生涯和多少家长打过交道我已经记不清了。

我只能感慨的说,百人百性,家长中有各种各样的人,有各种各样的教育,因此,孩子身上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就不为怪了。

家长的言行对孩子的影响怎一个“大”字了得,简直就是巨大的,甚至是决定性的。

先从日常听到的、看到的说法中,感受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重要影响。

  1. 什么蔓蔓结什么蛋蛋。

  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3.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4.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班主任。

  5. 父母是孩子的终身老师。

  6. 有教养的孩子背后一定站着有修养的父母。

  7. 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一种无声熏陶。

  8. 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

  9. 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首先取决于父母,取决于家庭。

  10. 家庭氛围,是孩子人生道德的第一堂课。

  11. 父母是原件,家庭是复印机,孩子是复印件

对比不同家长的教育态度和方式

  •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教育是学校的事情,与自己教育不教育关系不大;认为自己忙,心力不足,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

  • 有些家长认为树大自然直,对孩子放任之流,顺其自然。

  • 有些家长则认为家庭教育就是学习教育,学习教育就是做作业,上补习班;认为家庭教育就是提要求,至于怎么学习,不知道。

  • 记得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的儿子在我们学校就读,家长会后,他爸爸来我办公室聊孩子的事。我说:“你今天能来业算是给了我面子,孩子在这里都快三年了,也没见过你的人影,每次家长会不是派他七姑就是派他八姨来应付一下。平日里,自己坐在麻将桌上,却大声吆喝孩子快去写作业。自己抽烟喝酒打麻将,名牌服饰驾豪车,却想让孩子踏踏实实的学习,老老实实的做人,这可能吗?”

  • 其实,我说的这位家长还不是最“牛”的。还有些土豪级别的家长,手里有几个钱,眼中便没人。在他们的心目中,孩子的教育就是不断地往出撒钱,什么问题都拿钱去解决,以为钱到了责任就到了。

  • 还有些家长,孩子在学校出一点小问题,先不问事情的原由,也不谈孩子的过错,就当着孩子的面开口大骂学校、指责老师。


  • 还有一些家长经常车轮乱转,迎来送往,饭局不断,麻将摆摊,三天五天不着家门,连孩子的面都见不上,还想让孩子出人头地,出类拔萃。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 但有一个现象却值得深思。我们常说某某两口子斗大十字不识几个,可人家的娃为什么一个比一个优秀?要我说,这里面没有什么深奥的东西。在这样的家庭,不一定有知识的熏陶,不一定有读书学习的氛围,也不一定有思想观念、价值追求等方面的交流,但一定有质朴的家风,做人的本分,厚重的礼德,勤俭的家训,为人处世的原则,相互关爱、支持、鼓励的力量等等,而这些才是孩子成人成才最为重要的东西。

父母的言行更多的是一种无意示范和潜移默化

家庭是一个染缸,父母的言行对孩子的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是一种熏染。

前面我们说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试想一下,如果一棵树根都坏了,枝叶还能好吗?最终还能长成参天大树吗?

一位网友说:“博士的孩子不一定是博士,杀人犯的孩子不一定是杀人犯,但是有教养的家庭一定会出有教养的孩子!知识不一定会传递,但是环境一定会改变人!”

总之,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家长一边玩着手机,一边呵斥孩子不要看电视;一边抽着烟,一边训斥孩子为什么要偷着抽烟;一边搓着麻将,一边骂孩子快去写作业;开口闭口都是脏话,却要求孩子说文明话;夫妻之间吵闹不休,甚至大打出手,却希望孩子能乖巧懂事,勤学上进,父母常常以自私自利为圆心,以个人利益为半径,所做的事情都跑不出自私自利这个圆,还想让孩子大度、宽容,怎么可能?等等.....等等,这些现象,多不胜举,好笑不好笑?


好的家庭教育,莫过于父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道德品质,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对待世界的态度去影响自己的孩子,父母的三观正确,为人处世方式正确,人生之路踏得坚实,孩子也一定会好。


赵广宇教育漫谈,与您分享教育中的点点滴滴!


赵广宇教育漫谈


俗话说耳濡目染,以身作则,我觉得这些都是形容家长和孩子的关系的!可以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我家二宝现在是两周3个月,有一次在我们吃饭的时候她把脚放在了餐桌上,我说她把脚放下,她却跟我说:爸爸的脚就放在桌上,我就想起来了,老公回家每次坐沙发都会不自觉把脚放在沙发前面的茶几桌上,所以孩子也就学会了!家长和孩子每天都在一起生活,不自觉就会去学习父母的行为!所以很多时候家长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因为我们是孩子生活中的老师!


苏贤的生活日记


父母的言谈举止对孩子影响很大,但是更关键的是父母跟孩子的互动方式。

我们看到一些很注意整洁的父母,孩子生活却乱作一团;

我们看到部分很爱学习的父母,孩子对学习却不感兴趣;

我们看到不少有礼貌的父母,孩子却经常破坏规矩。


父母除了自己做好榜样之外,还应该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父母很守时,孩子可能一直需要人催。这样的事情大家经常可以体会到!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自己做好了,孩子就一定能够模仿得到。除了示范,我们还需要帮助孩子调整。

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但是也要注意孩子的节奏。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不能要求孩子一下就达到我们的要求。部分言行举止很好的家长,太着急了,恨不得孩子一下子能够达到自己的要求。这部分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高,导致孩子对自己越来越不满意,最后选择用抵抗或者叛逆来应对父母的管教。


另外,放养孩子也会有很大的风险,即便是父母做了很好的榜样。我有一个邻居,家中有两个孩子。小时候ta们的家庭教育很好,学前基础打得很扎实。老大上学之后,跟了一些不是很好的小伙伴一起玩,父母没有及时管教孩子,最后学业直线下滑,高考失利,没有考上本科。而弟弟小时候实际上比不过哥哥,但是得到了父母的充分信任,和家长交流比较多,最后整个人的自我管理都非常好,学习和生活都没有让父母担心过。

同样的家庭,父母言行举止都很好,但是两个孩子性格却有很大的不同。家庭教育中,除了自己做好表率之外,教养孩子还必须似乎积极的,有规则的。

父母需要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这是第一个要求。其次,积极教养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孩子的密切关注,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到指导师的作用,这一点同样重要。


早期教育很重要,青春期前的准备也很重要。如果早教做好了,小学阶段帮孩子建立了正确的人生观观和行为方式,那么到了初中进入青春期之后,出现问题的机会很小。

我一直认为人生最重要的基础是在幼儿和小学阶段,这个阶段处理好了,孩子到了青春期独立的时候才不容易出现问题。如果这个阶段没有给孩子培养出独立意识,那么到了青春期就很容易出现隔阂,亲子关系不好,处理问题就非常麻烦。

父母做榜样是必须的,除此之外,积极应对孩子成长中的问题,帮助孩子尽快建立独立自主性。可以说:思维教育以及行为教育,比知识教育重要很多,而这在我们追求成绩的狂热中,渐渐被大家忽略。


翼翔老师的儿童教育


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孩子影响有多大?

这个问题,其实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

当然我们都知道,父母的言行举止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这个举足轻重表现在哪里呢?

孩子刚出生,人世间的一切都是陌生的。父母的出现,给孩子的精神世界,像给房间的基础一样,搭出了一个框架。

这个精神世界上的框架,基本是定型的。

除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又遇到另外的认知上的、或是极端事件的冲击,把整个的框架摧毁。

那么这个时候,既是我们重塑自己的最佳时刻,但又是一个危险时刻。

因为如果你不及时的塑造出更适合社会生存的人格框架,可能整个人就会颓废,从而失去在社会上竞争的资格。

从新精神分析的角度来看,父母的影响的确重要。

但在人的一生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知识、见识、人际关系慢慢增加,父母影响的重要性会慢慢的减少。

这体现在孩子从进幼儿园开始,会渐渐地接受社会规则的阉割。即要遵守社会规则才可以获取生存资源,游戏资格,更多的人际交往。

孩童从这个时候起,已经学会和同龄人建立同伴关系。慢慢的同龄人在成长发育中,所占的影响比重会越来越大。

这种现象在青春期尤其突出。

孩子基本上不会和父母做更多更深的交流,除非父母做了相对的调整,和孩子保持了良好的亲子关系。

不过做再多的干涉以及影响,在这时候的效用已经没有小时候那么明显。

结束学习的过程跨入社会后,孩子会在社会中,或者工作的人际关系中,获得别人对他的影响。继而去改变或调整精神世界的构架。

这种调整或改变可能会持续人的整个一生。

所以有人说,学习是必须持续一生的事情。那么说的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其实也包含了这种情况了。

所以我们必须注意:

一方面,父母对孩子的影响举足轻重。

另一方面,从孩子进入到学校这种社会化的环境中后,父母影响的重要性就会越来越被其他关系所取代。

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够珍惜并利用好和孩子相处的黄金时期,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构建和谐的家庭氛围。

祝每一个家庭幸福美满,和谐快乐!

用❤陪伴,伴你永远。








陪娃的妈妈



繁华依旧影视经典



乐教不倦


我班有个孩子,在他父母眼中就是那个很叛逆的孩子,父母跟我说他们对他也是没有办法。但是那个孩子在我面前却是很优秀的一个孩子,上课思维活跃,做事积极。后来我了解到,他在家的时候父母跟他聊天的问题从来都是直接问在学校的结果,然后就是一顿骂等等,学校需要父母配合做一些作业的时候,父母跟孩子要么说没时间,要么就说自己文化知识浅不会做。其实这些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很不关心他,所以到后来孩子成立父母眼中的那个叛逆的青少年。


木子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直接能应响到孩子,因为孩子必定天天在父母的视线里活动,父母的一言一行都被他们看在眼里,所以小孩子就去模仿,久而久之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应响到了孩子


风雨丽人150577826


做父母的也要学习的,为了下一代的身理心理健康。我们大家都共同努力吧共同改变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