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家將十代英雄傳,這十代英雄分別是誰?

用戶58366978727


楊家將十代英雄是演義小說中的事情,歷史上楊家將並沒有十代,有史可考的能推四代。


五代時期,在今天的陝西一帶有個叫楊弘信的人,此人力氣很大,武藝也厲害,附近的人沒人是他的對手。當時天下亂成一片,他也趁勢而起,自己做了當地的刺史。後來後周建國,國主為了儘快安定周邊的局勢,就承認了他的存在。這算是第一代英雄。

他死後,兒子楊業繼承了他的官職,不過他隨即就投降了北漢。後來他被調離當地,去了幷州做官,在今天的古城鎮守。宋太祖征討各國的時候,聽聞他很厲害,於是帶兵包圍了這裡,想招攬他。不久楊業勸說國主投降,自己也做了宋臣。太祖因為推崇他,所以讓他做了後方的刺史。


不過後來因為北方局勢一直不太好,而楊業從小就長在這裡,更在後來常年在這一代帶兵,所以他就被調回故地,負責北方的軍政工作。太祖非常倚重他,經常賞賜他許多東西。後來遼國南下攻打併州,他多次將其擊退。太祖為了收復北方的州郡,所以後來興兵攻打遼國,不料他派來的潘美掣肘楊業,導致其兵敗。不夠雖然打了敗仗,楊業卻感念太祖的信任,所以一直征戰到死,連自己的兒子都死了好幾個。這就是第二代英雄了。

987年,楊業在攻打朔州一帶的時候戰死,長子楊延朗也身負重傷,但是他沒有退縮,帶兵一直將朔州攻下。父親死後,他便被起用,負責北方的防務。他早年改名,就是後來人們熟知的楊延昭,人們常說他是六郎,其實人家實際上是長子,只不過他常年鎮守北方,而北斗星中的第六顆星辰據說就是主北方的戰事,所以人們就說他是“六”了。他和父親一樣非常善於帶兵,在他鎮守的幾十年中年,遼國不能南侵宋朝。他也和父親一樣,一直受到宋朝皇帝的信任,得以常年在當地帶兵戍守。不過他不善於管理政事,所以長期受到文官的欺瞞,後來受到皇帝的批評。六郎是自然死去的,不是被人害死也不是戰死,這是第三代英雄。



在小說和各種戲劇中,楊家後人都是各個時代的大帥,但是在可靠的歷史裡面,到了第四代的時候,接班人楊文廣卻沒了用武的機會。他任職沒有靠父親的關係,開始只是個小小的將領,可能就是那種帶幾十幾百人的將領,參加過鎮壓起義的戰事,不久就回朝,被封了一個很小的官職,不久他又做了巡撫使,不過這個官職只是個副職,也沒什麼大用。

就在這個時候,范仲淹偶然和他談話一次,覺得此人在打仗上很有見解,於是將他招攬到了自己的帳下。但是很可惜,當時的宋朝已經開始了議和政策,他沒有了用武的機會。此後他做過各地的知州,官銜倒是很高,可惜基本沒什麼帶兵打仗的機會,直到老來之際,敵國再次想挑起戰爭,他趕緊獻上自己的兵略,可惜此時他太老了,還沒等到朝廷的批覆就死了。作為名將之後,他一生幾乎沒有幾乎征戰,不得不說這很尷尬。


楊文廣有四個兒子,其中一個叫楊懷玉的最受他喜歡,但是並沒有事蹟流傳,都是一些民間作品裡面才能看到他們的身影。


小鎮月明


第一代楊袞

楊家後人一致認為楊業的父親是楊袞,在演義之中也是如此。

楊袞並非虛構的歷史英雄人物,他是一個非常厲害的遼將,跟著耶律德光到過洛陽,後來又跟著劉崇對抗過後周政權。新舊五代史和楊袞和遼史的耶律敵祿身份一致,故史學家認為耶律敵祿是他的契丹名。

雖然人們堅信楊家第一代英雄就是楊袞,但在宋史·楊業傳之中,楊業的父親名為楊信,是漢麟州刺史。演義《火山王楊袞》的內容,楊繼業的父親楊袞應該和歷史上的遼將楊袞並非一人,而是楊信歷史形象的藝術化處理。

第二代楊業

戲劇之中常作“楊繼業”,是老百姓心目之中知名度最高的北宋名將。他出身武將世家,有勇有謀,成為北漢一名猛將。宋太宗為統一中原,北漢王室立刻投降,楊業卻依舊堅持死戰,宋太宗十分欣賞,將他收入帳下。後遼國侵犯雁門關,楊業帶五百精兵殺出,驍勇無敵,讓遼人聞之喪膽。雍熙三年的北伐之戰不幸被俘,在遼軍之中絕食三日而死。

第三代楊六郎

演義之中將楊業的幾個兒子各個英勇,而在史書之上唯一記載的只有六郎楊延昭。六郎自小沉默寡言,只對兵法感興趣,楊業打仗常常將他戴在身邊。28歲,楊延昭身負重傷依舊將遼人打得慘敗,嶄露頭角。後在守衛遂城之戰中,楊延昭又以智謀取勝。檀淵之盟後,邊關戰事減少,楊延昭在邊關戍守20年,最後病死在守地。

第四代楊宗保

民間傳說楊宗保為楊延昭獨子,其實這是一個虛構的人物。楊宗保和他的妻子穆桂英的戰場姻緣被百姓們口口相傳,楊宗保在金山中箭而死,死時僅僅24歲。如今在洛陽新安縣出土的一塊楊令公的停靈碑中記載著,楊宗保是楊業的孫女,因懷念祖父, 居廬於此。

第五代楊文廣

在演義戲文之中,楊文廣為楊宗保之子,而正史之中他才是楊延昭的兒子。楊文廣因父榮光,年紀輕輕就在皇城擔任親軍龍衛。後在陝西饑民起義之中,他終於得到機會立下軍工。同他的祖父和父親一樣,他生來就屬於邊疆戰場。後來楊文廣拜入范仲淹帳下,後追隨狄青平定儂智高叛亂。在宋神宗時期,因為抗擊西夏立下了汗馬功勞。後來宋遼兩國爭奪代州,楊文廣獻計幽燕之策,只是這計策還沒得到朝廷回覆,楊文廣已經病死,享年75歲。

第六代楊懷玉

人稱玉面虎,楊文廣之子。楊懷玉徵西這出演的正是狄青之子狄難撫和楊家產生誤會,在西夏掛帥與楊家軍為敵,後在楊懷玉多方周旋之下,兩家合好,狄難撫歸宋,逼退西夏大軍。

第七代楊士瀚

同為評書虛構人物,楊懷玉之子。演義之中,楊士瀚為救被困泥雷城的父親和太子慈雲帶兵掃北,最後楊家將歷經曲折得勝還朝。

第八代楊金豹

楊士瀚之子。演義之中,楊士瀚戰死沙場之後,楊金豹和其母隱居。因楊家女兒受辱,餘太君辭朝帶全家回故鄉西寧,在路途之中遇到了下山的楊金豹,原來他拜入了八寶靈雲洞李長庚門下,並習得一身武藝。楊金豹認祖歸宗後,楊門一家終於回到西寧。

第九代楊滿堂

虛構人物,楊家第九代孫。宋徽宗時楊滿堂來京城識得遼國皇族蕭玉姣,後與她患難真情。蕭玉姣深明大義,協助楊滿堂奪回雁門關。

第十代楊再興

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得力干將,也是金庸筆下楊過的祖先。1140年,金撕毀盟約進攻南宋,楊再興曾試圖單槍匹馬入敵營捉兀朮,可惜沒有找到,又單槍匹馬從敵營撤退,全身幾十處傷。五日後,楊再興攜三百騎兵遇到金人十二萬大軍。金人以箭群射之,楊再興身中數劍依舊能折斷箭繼續抗敵,最後身中三百多箭而亡。楊再興乃是一代戰神,戰死沙場讓人嘆惋。


木劍溫不勝


楊家將是北宋最著名的軍事家族,也是宋朝最為忠君愛國的世家。七郎八虎、楊門女將等故事至今讓人印象深刻,在評書中楊家可謂是滿門忠烈,其先後有楊繼業、楊延昭、楊永、楊勳、楊希等人戰死沙場,以身殉國。而現在隨著關於楊家將的小說和影視劇的流行,他們的故事可謂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啊,那麼很多人都有這麼一個疑問,評書中所流傳的楊家將十代英雄都有些呢?當然其實個人覺得如果要加上傳說和評書等內容的話,楊家將其實應該有十一代英雄。

第一代:鄴王楊師厚

楊師厚被很多人認為是北宋楊家的始祖。他是唐末五代時期後梁名將,也是後梁的開國功臣。從軍二十餘載,先後幫助朱溫擊破岐王李茂貞、敗朱溫叛將王師範,並先後為後梁襄、唐、鄧、復、郢、隨、均和房等荊襄八州,後更是靠計策奪取了天下重鎮長安。梁末帝時期更是被封為鄴王,權傾朝野。可以說如果不看什麼正統不正統的問題,及其他因素,楊師厚可以說的確是五代時期一位大大的英雄人物。

第二代:火山王楊袞

這個是演義人物,其原型被認為是後周麟州刺史楊弘信,而楊弘信也就是北宋名將楊業。當然我們現在說的就是楊袞,在小說中的楊袞生於五代十國時期,他自幼學習到了高超的武義,其槍技和錘技可謂是出神入化,在當時候少有匹敵者。而且評書所說楊袞曾經跟後漢開國皇帝劉知遠和五代名將高行周結拜為兄弟,之後遼國入侵中原之時,他集結了三十六寨兵馬,並在火塘寨自立為火山王,自此世人稱其為火山王楊袞。同時民間更是流傳著楊袞大戰李存孝、真楊袞義收假楊和火山王戰敗遼太宗等傳奇故事,可謂是一代傳奇英雄啊。

第三代:都虞侯楊業

演義中被稱為楊繼業,他可以說是北宋年間最知名的將領。楊業本是北漢的建雄軍節度使,被北漢軍稱為“無敵將軍”,其在北漢為官期間曾擊退遼軍十萬大軍,並擊殺遼將蕭咄李,俘虜都指揮使李重誨,十萬大軍被徹底擊潰。後北漢被宋所滅後,趙匡胤因仰慕其名生,而先封為鄭州刺史,後升代州刺史兼三交駐泊兵馬部署。公元986年,趙光義北伐遼國之時,因被監軍王侁所逼迫,在戰機不對之時,楊業不得已只能出兵攻遼,但最終在外無援軍,內無將士的情況下,楊業兵敗被俘,最終絕食三天以身殉國。

第四代:保靈侯楊延昭

楊延昭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楊六郎,他也是楊業的兒子當中唯一被正史記載的楊家名將。公元986年楊延昭跟隨父親楊業隨軍北伐,在楊業攻擊朔州城之時,楊延昭身先士卒率領將士猛攻朔州,即使身中數箭,也從未退縮,最終攻下了遼國邊防重鎮朔州。之後楊業兵敗以身殉國之後,楊延昭被任命為保州緣邊都巡檢使,負責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後在1004年的時候,楊延昭親率大軍攻進了遼國邊境,並攻破了古城,殺敵甚眾,可以他在邊防二十餘年,是遼宋邊境最為安定的時,遼軍也都十分懼怕於他。公元1014年,楊延昭去世,享年五十七歲。

第五代:平南王楊宗保

楊宗保為評書虛構的人物,在正史中並不存在,而在評書中他是楊延昭和柴郡主的兒子,穆桂英的丈夫。在《楊家將演義》中,他與其妻穆桂英同破天門陣,在楊延昭死之後,他奉命東征西夏之時,被圍困於陷金山,最終中箭而死。而隨著他的去世,演義中的楊家將可謂已於成年之將,遂開始了後世更為熟悉的楊門女將的故事。

第六代:太平王楊文廣

楊文廣在演義中是楊宗保的兒子,但是在正史中卻是楊延昭的兒子。正史中的楊文光並沒有多少出彩的地方,他因楊延昭的關係而進入官途,先任侍衛親軍龍衛和神衛四廂都指揮使,他的半輩子幾乎都是在平定北宋內部的叛亂上,先後平定陝西南部張海起義和儂智高起義。公元1068年其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擊潰了西夏軍篳篥城的企圖,並升任步軍都虞侯,後於1070年病死,可以說在正史中楊文廣沒啥成就。當時演義中的楊文廣可以不一樣,其少年時期就曾領兵南蠻先後收服了鱷魚精、水龜精和螟精,而更是在宋仁宗時期領兵二十萬平定了交趾國的叛亂,並替北宋收服了交趾國,所以說在演義中的楊文廣可謂是一位舉世名將。

第七代:玉面虎楊懷玉

《楊家將》虛構的人物,楊文廣的兒子。楊懷玉最知名的故事就是西征西夏的故事,在當時楊文廣在征討西夏的時候被圍困於慶州,在此過程中楊懷玉在為了解救其父母的大將焦通海的過程中,在冒名投親拿解藥的時候,結識了自己的妻子孟九環。而在這之後西夏國大智王設圈套讓楊五郎收養的狄青之孫狄難撫坐上了西夏大軍統帥的位置,並讓他與北宋進行內鬥,而穆桂英也因為狄難撫的詭計而險些喪命。同時北宋大將呼延雲靈被狄難撫誤殺,而後楊五郎下山助宋收服了狄難撫,然後狄難撫和楊懷玉一起通力協作生擒鄂厲虎、大破火龍車、巧佔青岡峽,又俘虜了大智王,最終逼退了西夏大軍。

第八代:震北侯楊士瀚

楊士瀚評書虛構的人物,楊懷玉的兒子。是楊家將後期最為勇猛的武將,善使一對擂鼓甕金錘,有著萬夫不當之勇,也是四猛八大錘中的第一金錘將。評書中說到宋神宗時期,北方泥雷國等十八國聯合反宋,泥雷國鐵雷率領十八國二十萬大軍進攻北宋,此時神宗皇帝命楊懷玉與太子出征禦敵,但因被鐵雷用計所困,不得已楊懷玉只能派大將大將魏化回京求援,神宗皇帝並命楊士瀚帶兵掃北,最終楊士瀚成功解救出楊懷玉與太子,並順利的鎮壓了泥雷國等十八國的叛亂。而在此過程中還相繼發生看楊士亮黑水國招親、楊士瀚大彎國巧遇四弟楊士鵬、賣寶劍西番招駙馬、得寶幡火燒鐵雷等事件。

第九代:楊金豹

《楊金豹下山》中虛構的男主角。宋哲宗時期,楊士瀚戰死沙場,而其妻陸雲娘和其子楊金豹相繼失蹤,下落不明。而後時逢佘太君一百五十歲大壽,皇子趙佶賀壽之時因調戲楊士瀚的女兒楊綵鳳,而被楊六郎的妻子王蘭英打跑,後趙佶惡人先告狀,隨即宋哲宗決定要殺掉王蘭英,之後被家將楊開勝所救,之後佘太君辭朝回鄉,而在回鄉的途中陸雲娘與楊綵鳳母女相認,但此時的佘太君等楊家將也被困於金陵府。此事被楊金豹的師傅長眉老祖所知,於是長眉老祖就讓楊金豹下山去認祖歸宗,並順便救出楊家人,而後楊金豹憑藉著師傅所贈的水眼金睛獸接連攻破了金陵府四門,最終救出了佘太君等楊家將,而楊金豹也認祖歸宗,於佘太君同回西寧。

第十代:楊滿堂

《楊滿堂除奸》的虛構人物,生父不詳。此書只要講述的是宋徽宗時期,楊滿堂奉老祖宗餘老太君的命令進京探親,途經飛鷹澗,因機緣巧合救下了芷蘭公主,並結識了遼國皇族之女蕭玉姣。之後楊滿堂因蕭玉姣的陷害而入獄,不過因餘老太君的救助楊滿堂被釋放,再這之後徽宗得知他是楊將之後遂命他率兵徵遼,楊滿堂在蕭玉姣的相助下先後破雙峰寨、取太原。最後蕭玉姣更是助楊滿堂奪回雁門關,最終勝利回朝,而楊滿堂也和蕭玉姣順利結成伉儷。

第十一代:楊再興

他在小說《說岳全傳》中是楊家將楊六郎的玄孫,也是金庸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第一槍王。在小說中楊再興原是九龍山的土匪,後被岳飛打敗歸順宋軍,並於岳飛結拜為兄弟,後兩人攜手大破金兵,但最終在追擊金軍的潰兵誤入埋伏,中箭而亡。當然以上僅是小說,在正史中楊再興雖也是抗金名將,但是卻只是岳飛的部下,而不是兄弟,同時他最開始也不是什麼土匪,而是曹成部將,在1140年的時候他因在小商橋與金國人決戰之時被埋伏,身中數箭而亡。

以上就是楊家將的十一代英雄,當然除了楊師厚、楊業、楊延昭、楊文廣是史書明確記載的宋朝名將外,其餘的都是虛構的,而楊再興也沒有史書記載他是楊六郎的玄孫。當然不管楊家將的故事到底存在不存在都無關緊要,最重要的是楊家將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滿門忠烈,為國為民,這就是楊家精神。


澳古說歷史


在真實的歷史上,楊家將沒有十代,只有三代,代表人物分別是楊業、楊延昭與楊文廣。我簡述如下:

第一代楊家將:楊業楊令公

小說《楊家將》的楊老令公,便是歷史上真實人物楊業。

楊業本名楊重貴,年輕時善騎射,後成為北漢的一員將領。北漢皇帝劉崇十分器重他,賜予劉姓,改名為繼業,幾乎把他視為皇族成員。在北漢與宋的戰爭中,楊繼業是相當賣力,甚至在北漢滅亡後,他還負隅頑抗。也正是這種忠勇的精神,使他嬴得了宋太宗的尊敬,太宗皇帝讓他改回原姓,同時改名為“業”,故而稱為楊業。楊業打仗勇猛,有拼命三郎的精神,早在北漢為將時,便得到了一個綽號,稱為“楊無敵”。

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三月,遼軍入寇雁門關。時任代州刺史的楊業採取了一個大膽而冒險的計劃。他率數千騎兵繞道到契丹人的背後,冷不妨發起突襲。此役契丹人大敗,遼國駙馬蕭咄李被當場擊斃,遼將李重誨被生擒。雁門關大捷的消息傳到帝都後,宋太宗龍顏大悅,提拔楊業為雲州觀察使。此役的勝利也令楊業的威名傳遍北疆,契丹人對他非常忌憚。

太平興國七年(公元982年),遼軍分三路,分襲雁門、府州、高陽關。雁門正是號稱“楊無敵”的楊業把守,他與潘美聯手,大破敵軍,反客為主,攻入遼境,俘老幼萬餘口,獲牛馬五萬。

公元986年,即雍熙三年,宋太宗發動北伐,史稱雍熙北伐。潘美、楊業率一支人馬,從西線發起進攻。不到三個月的時間,潘美與楊業連下四州,戰果驚人。然而,由於北伐主力曹彬兵團戰敗,遼軍大舉反撲,潘美、楊業兵團的處境十分危險。在這種情況下,楊業主張避敵鋒芒,監軍王侁卻譏諷他本是個降將,難不成又想向遼國投降麼?楊業悲憤之下,為了自證忠心,明知不可戰而不得不戰,最後戰死沙場。

楊業殉國的噩耗傳到開封城後,宋太宗大為痛心。監軍王侁被除官,發配金州;潘美被降三級留用;追授楊業為太尉兼大同軍節度使。

第二代楊家將:楊延昭

楊業死後,他的五個兒子均被朝廷錄用,其中比較著名的是楊延昭,也就是小說人物中的楊六郎。

在楊業的兒子中,楊延昭的性格與父親最像。楊業曾說:“此兒類我。”確實如此。楊延昭嘗追隨父親參加雍熙三年的北伐,後來鎮守大宋北疆,頗多戰功。宋真宗也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堪稱為楊家將第二代的出色人物。

鹹平二年(公元999年),遼師大舉南侵,兵鋒直抵宋軍守備薄弱的遂城。幾乎沒有人相信小小的遂城能抵擋遼軍的進攻。可是,有一個人挺身而出,拯救了遂城,此人正是楊家將的二代傳人、楊業之子楊延昭(又稱楊延朗)。那麼楊延昭是怎麼創造奇蹟呢?

當時正是冬季,天氣寒冷,氣溫零度以下,楊延昭召集城內壯丁,連夜在城牆上注水,到了次日凌晨,水全結成冰塊了,整個遂城在一夜之間,加上了一層冰甲,變得堅不可摧。面對堅冰澆築的城池,遼人望而興嘆,遂撤圍而去,楊延昭麼自己的聰明才智保全了全城百姓。

第三代楊家將:楊文廣

楊家將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是楊文廣,他是楊延昭的兒子。他的才華曾得到北宋名臣范仲淹的賞識,後來追隨狄青南征。考慮到楊文廣是名將之後,宋英宗多次提拔他,官至定州路副總管、步兵都虞侯。與祖父、父親一樣,楊文廣也是精忠報國,因公忘私。

可以說,楊氏家族為大宋帝國的邊防做出過巨大的貢獻,也正因為如此,他們幾代人抗擊外敵的英勇事蹟,得以在民間廣為流傳,後來逐漸演變為小說《楊家將》。


君山話史


說到楊家將在中國當真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但是,我覺得我們不應該只認識演義裡的楊家將,我們也要了解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

歷史上真正的楊家將,僅僅只有三代人而已。並不是題目裡所說的十代,至於演義或者評書裡的楊家將,很多人都是他們杜撰出來的,並不是歷史事實。

根據《續資治通鑑長編》和《宋史》裡的記錄,歷史上楊家將的三代人分別是楊業,楊延昭和楊文廣。

至於大名鼎鼎的楊宗保和穆桂英,根本就沒有這些人,他們也是被杜撰出來的。

我們先說楊業,楊業是楊家將的創始人,一開始他是大宋的敵人,在北漢效力,是北漢的護國大將。

北宋皇帝趙匡胤,之所以攻打不下北漢來,就是因為楊家將太厲害了。楊業每次都是拼死抵抗,趙匡胤無功而返。

打了兩次,沒有打下來,趙匡胤就離奇的死亡了。後來趙匡胤的弟弟,趙廣義登基當皇帝,他就是宋太宗。

宋太宗繼續攻打北漢,完成哥哥趙匡胤沒有完成的使命。

這一次宋太宗成功了,他把北漢給攻打了下來,北漢的國主和楊業一起投降了北宋。

直到這時候楊業所帶領的楊家將,才開始為北宋效力。大家看的演義裡的楊家將對抗契丹,就是從楊業投降北宋開始的。

因為楊業所帶領的楊家將比較勇猛,所以宋太宗就把楊業給安排了西北雁門關一代,抵抗契丹人去了。

在雁門關楊業曾經帶領八千楊家將,打敗十萬契丹的騎兵。

此次戰役的勝利,讓楊家將的名聲響徹宇宙。契丹人再也不管踏進楊家將管轄的地盤了。

雖說契丹人不進攻楊家將管轄的地盤了,但是,東邊的平原地區,他們還是經常進犯的。在這期間宋太宗曾數次帶領宋軍去攻打北邊的契丹。

但是,雙方都是互有勝負,並沒有分出一個高低來。

不過,在打攻打契丹的時候,宋太宗差點殞命在那裡,要不是楊業那一次跟著宋太宗,宋太宗就死翹翹了。

大宋的軍隊找不到皇帝了,以為宋太宗戰死了呢。

後來才得知,宋太宗是騎著驢狼狽的逃了回去。在逃亡的路上,宋太宗還中了兩箭。這個箭傷伴隨著他,折磨了他一生。

自從這次宋太宗吃了如此大虧之後,他再也不親征打契丹了。

在一次宋太宗命令潘美在西路,帶領楊業攻打契丹的時候,潘美把楊業給出賣了,楊業和他所帶來的楊家將,全部戰死在了陳家谷。

楊業戰死之後,宋太宗命令楊業的兒子楊延昭,接過了楊家將的大旗,讓他繼續帶領養家軍,為北宋抵禦契丹。在這期間,楊延昭也為北宋立下了赫赫戰功。

但是,到了宋真宗的時候,北宋和契丹簽訂了《檀淵之盟》,自《檀淵之盟》簽訂之後,北宋和契丹在一百多年的時間裡就沒有戰事了。

楊家將的第三代領導人就是楊文廣,楊文廣的戰績主要是為北宋對抗西夏。自楊文廣之後,楊家將也就沒有了蹤跡了。

至於楊門女將,歷史上是根本不存在的,也就是說佘老太君,穆桂英之類的英雄,全部都是杜撰的。

這就是正史上關於楊家將的真實情況。


漢史趣聞


“楊家將十代英雄傳”這個說法源自黃炳剛、田連元、郝赫、張賀芳等著的《楊家將九代英雄傳》演義評書叢書。根據書中所載共有十一代英雄,他們分別是:1楊會2楊袞3楊令公4楊六郎5楊宗保6楊文廣7楊懷玉8楊士瀚9楊金豹10楊滿堂11楊再興,。十代英雄的話,還需要去掉楊會。福垊就以歷史和傳奇對比的方式,加以簡單介紹吧。

一、火山王楊袞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裡的楊袞說的是在兒皇帝的“兒子”皇帝石重貴時,遼國大肆進犯,功夫高強的楊袞結寨自保,並聯合三十六寨,在火塘寨自號火山王。前面“兒子”加引號,是因為石重貴是石敬瑭的養子,當然也就是他的親侄子。楊袞與高興周、劉知遠結拜為兄弟,火山爆發的楊袞打出的旗號是“扶漢滅遼”(福垊在想作者是不是學的是扶清滅洋的旗號。)

劉知遠建漢稱帝,高興周追封為秦王,高興周也許大家不太熟悉,他的兒子大家一定知道,那就是杯酒釋兵權的主角之一高懷德。真實的楊袞卻是“漢奸”。楊袞為楊師厚(評書裡楊會的原型)部曲,楊師厚謀得遼西之地,就封楊袞為霍山節度使,後進爵為霍山郡王、霍山王。評書裡火山王就源自霍山王。後來楊袞投靠了遼太宗耶律德光(就是石敬瑭的“父皇帝”),被耶律德光賜姓賜名為耶律敵祿。

二、金刀楊令公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裡楊業的名字為楊繼業,其父為楊(弘)信刀神的他和佘賽花一同投宋。然後積極抗遼,他為救駕連傷三子。後來因為潘仁美公報私仇,導致楊繼業孤軍深入,被困兩狼山,最終撞碑自殺。福垊這裡談談令公,令公最早是中書令的尊稱,郭子儀就曾被尊稱為令公。到了宋朝後,令公一般為功勳卓著的名將的尊稱。歷史上的楊業,980年楊令公在雁門關大虐遼軍,名鎮契丹。北伐時,楊業提出布袋陣謀略,來消滅遼軍主力。卻被監軍王侁(shēn)的譏諷為膽小懦弱,並逼迫楊業深入契丹腹地,最終導致楊業兵敗被俘,楊業絕食三日而死。

三、楊六郎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裡的楊六郎,是楊業的第六個兒子。在楊業去世後,成為了楊家將的主帥。歷史上的楊延昭,也曾被稱呼為楊六郎。關於六郎的來歷有兩個說法。一個從大排行(叔伯兄弟)中排行老六。你比如大排行中朱元璋是老八。一個就是楊延昭名鎮契丹,契丹人把他看成了北極星的第六顆星,此星主鎮幽燕契丹,故而遼人尊稱他為六郎,必須的六六六。

四、楊宗保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上的講的是楊宗保招親,一來楊宗保抱得美人歸——穆桂英,二來穆桂英是一員虎將——歸降宋朝。歷史上沒有楊宗保,楊宗保的歷史原型是就楊文廣,我們來看看評書裡的楊文廣。

五、楊文廣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裡的楊文廣在寺中勤學苦練,文武雙全。李煜的後代李青在壽州稱帝,宋朝天子派楊文廣平叛,他贏得了勝利,娶了美女降將吳金定。可因為狄龍失軍糧,導致大敗,後在穆桂英支援下大獲全勝,狄楊兩家卻結怨了。歷史上的楊文廣和包青天是一年的人,都是999年出生的,為楊延昭第三子。楊文廣還曾是范仲淹的手下,楊文廣曾參與平叛以及攻打西夏的戰爭。

六、楊懷玉的傳奇

評書裡這段是《楊懷玉徵西》,那是因為狄楊兩家結怨後,狄青和夫人西夏公主去西夏避難。西夏聯合四國替公主報仇,在楊懷玉征戰和招撫下,狄楊兩家和好如初,打退了西夏聯合軍。歷史上沒有楊懷玉此人。

七、楊士瀚的傳奇

在宋神宗時,北方十八國聯合軍二十萬大軍犯中原大地。太平王楊懷玉被困,震天侯楊士瀚救父救國,這就是評書裡的《楊士瀚掃北》。

八、楊金豹的傳奇

宋哲宗時,楊家處於低谷。楊士瀚死於戰場,楊士瀚的妻離子散。只有一女,還被王爺趙佶(未來的宋徽宗)調戲,鬧出了事端,迫使楊家顛沛流離,迴歸故里。此時,練就一身本領的楊士瀚的兒子楊金豹下山,認祖歸宗。

九、楊滿堂的傳奇

宋徽宗時,楊滿堂進京探親時救助了芷蘭公主,結識了蕭玉姣。而蕭玉姣雙胞胎的姐姐蕭月姣處處禍害太后、公主,陷害楊滿堂。而楊滿堂卻一直認為是蕭玉姣變壞了,只到蕭玉姣救了他命,還幫助他大勝遼軍,他才知道真相。最終楊滿堂與蕭玉姣結婚,佘太君病終。

十、楊再興的傳奇和歷史

評書裡沒講他的傳奇,因為他生活的時代是南宋,而評書只講北宋金庸小說裡楊再興的曾孫是楊鐵心,楊鐵心的兒子是楊康,楊康的兒子是楊過。歷史上的楊再興、張憲、胡閎休、王貴、牛皋為岳飛的五傑。


福垊


歷史不容演義,真相絕不簡單,歡迎來到成唐的歷史沒那麼簡單.

對於楊家將和楊門女將之間的故事,我想多數人都對此感到並不陌生。

穆柯寨、轅門斬子、雁門關,李陵碑、穆桂英掛帥……這些關於楊家將和楊門女將的故事更是在民間廣為流傳!而楊家將忠肝義膽,血灑疆場和楊家女將巾幗不讓鬚眉的英氣,誓死報國的精神更是令無數中國人為之敬仰!

走進歷史,重溫這段我們一度深信不疑的故事,去挖掘其中的蛛絲馬跡我們不禁感到非常驚訝,關於楊門女將這個在民間廣為流傳的故事居然在正史上沒有留下絲毫痕跡!就連我們熟知的那個敢愛敢恨、多次領兵掛帥、頻頻扭轉戰局、立下了戰功赫赫的巾幗英雄穆桂英在史書上都是默默無聞!

我們知道楊門女將這個故事是從《楊家府世代忠勇通俗演義》及《楊家將》中附會而來的,其主要人物有佘太君、王懷女、穆桂英等楊家女眷。

為了說明楊門女將,我們不妨先來看看楊家將。在楊家將中金刀令公楊繼業一共有八個兒子,其中第六個兒子是楊六郎,楊延昭,楊延昭的兒子叫楊文廣,楊文廣的兒子叫楊宗保,楊宗保的兒子叫楊懷玉。

而正史上,楊繼業確有其人,《宋史》明文記載楊繼業原名楊業,原是北漢大將,在北漢滅亡後,他便歸順了北宋,此人能征慣戰,驍勇無比。不過民間盛傳的他與潘仁美(潘美)之間的恩恩怨怨卻大多是假的,而楊業也並非死於潘美之手!

其次楊業一共只有七個兒子,而不是楊家將裡面的八個兒子。而他的七個兒子除了楊延玉和楊業戰死之外,剩下的也都是善終,並沒有流落番邦、身死奸臣之手的!再說《宋史》記載文廣系楊延昭之子。字仲容……最後官至定州路副都總管,遷步軍都虞侯,而楊家將裡的楊宗保因該就是楊文廣本人。

所以總上所述,我們可以得出,楊家將的內容半真半假,撲朔迷離!而從楊家將中脫穎出來的楊門女將更是多子虛烏有的!

雖然在楊家將的故事中這些人物因為其鮮活的藝術形象深受老百姓的喜愛,但卻確實是人們經過長達數百年不斷補充,構思出來的文化產物!


歷史的刀鋒


楊家將的故事非常多,他們精忠報國的故事也是家喻戶曉,作為北宋著名的軍事家族,楊家將代代都是英雄好漢,很多人都直到楊家將的一些事蹟,卻並不知道楊家家譜有十代英雄,他們分別是誰?你們知道嗎?且聽羽評郡主細細道來。

NO.1火山王楊袞

楊袞出生在五代時期,從小就跟著父親習武,之後又向神槍手夏書棋學習槍法,向飛錘將金良祖學習錘法,從此練就了一身武藝,在中原地區小有名頭,曾與劉知遠結拜為兄弟,之後劉知遠成為後漢帝王,此時正好是遼兵入侵中原,楊袞便率軍出擊,之後將遼兵打敗,在火塘寨自立為王。

NO.2火山王金刀王楊繼業

楊繼業是楊袞的兒子,後去了餘賽花,也就是佘太君,夫妻二人南征北戰,威名遠震,楊繼業被稱為邊關八大令公之一,人稱楊令公,後遼軍入侵,潘仁美掛帥,楊繼業為先鋒,在金沙灘與遼軍大戰,而後被潘仁美公報私仇,楊繼業又被困兩狼山,碰碑而死。

NO.3忠孝侯楊延昭

也稱楊六郎,北宋名將,從小就跟隨父親楊繼業上陣殺敵,父親去世之後,楊延昭擔任河北邊防的抗遼重任,多次重創遼軍,是遼軍的剋星,就連宋真宗也稱讚他。楊延昭的民間抗遼故事非常多,基本上是圍繞與寇準、潘仁美等人為主線,然而最後被奸人說還,最後去世,享年57歲。

NO.4平南王楊宗保

楊宗保是楊延昭與柴郡主的兒子,年少時就從軍,娶了穆桂英為妻,女兒楊金花,後來與妻子穆桂英共同破掉天門陣,父親楊延昭去世之後,楊宗保臨危受命,出兵征戰西夏,然而不幸中了敵人的奸計,被困在金山,也有說被箭射殺。

NO.5太平王少令公楊文廣

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兒子,楊宗保其實是虛構人物,楊文廣文武兼收,英勇無敵,當時李青造反楊文廣掛帥出征,連破三關,未曾想不久之後因為軍糧丟失,楊文廣中箭,幸好得到“雙絕少女”曾鳳英替文廣療毒治傷,宋軍這才氣勢勇猛,一舉拿下李青,正史中楊文廣是病逝的,演義中是被山靈道殺死。

NO.6玉面虎楊懷玉

楊懷玉因為父親楊文廣被困慶州,後冒名投親偷盜解藥,又娶了孟九環為妻,是北宋小說裡面的虛構人物。

NO.7金錘太保楊士瀚

宋神宗時,遭到北方泥雷國等諸多國家聯合入侵,楊懷玉被困,楊士瀚帶兵前去掃北,之後又巧遇楊士鵬,最後歷經艱險,凱旋而歸,宋哲宗時,楊士瀚戰死疆場。

NO.8楊金豹

楊金豹在父親楊士瀚戰死之後失蹤多年,據說長眉老祖收下楊金豹之後,教他讀書寫字,讓他和睡眼金睛獸在一起練習武藝,之後認祖歸宗到金陵救難,楊金豹下山連破東門和南門,最後解救楊家。

NO.9楊滿堂

宋徽宗時,楊滿堂風老太君的命前往京城探親,在飛鷹澗就下芷蘭公主,還認識了蕭玉姣,之後被蕭玉姣陷害入獄,又協助楊滿堂大破雙峰寨、借路一卷山、智取太原府,令楊滿堂難辨敵友。最後二人互生情愫,喜結良緣。

NO.10楊再興

楊再興是南宋抗金名將,後來投降岳飛,跟隨岳飛抗金,曾試圖單槍匹馬擒獲金兀朮,結果失敗後單騎而歸,後與與金兵在小商橋相遇,因為寡不敵眾,被金兵亂箭射死。

血戰小商河


羽評郡主


這十位英雄分別是楊袞,楊業,楊六郎,楊宗保,楊文廣,楊懷玉,楊士瀚,楊金豹,楊滿堂,楊再興。<strong>

想必大家都知道楊家將的故事,楊家將作為古代忠君報國的民族英雄可謂是婦孺皆知。然而,我們今天所熟知的楊家將其實大多是戲文或評書中的杜撰。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在我們心中的形象,接下來讓我們細數十代楊家將的故事吧。

首先,我們來看看戲文中的楊家將:

第一代楊袞。

楊袞是後人公認的楊家將的祖先。楊袞自幼習武,年少時名震中原。他聯合36寨人馬,佔領火塘寨,自立為火龍王,以扶漢滅遼為己任,曾擊退遼軍的入侵。但他並沒有投入後漢劉知遠麾下,而是返回火塘寨。“楊袞大戰李存孝”、“真楊袞義收假楊袞”、“火山王戰敗遼太宗”等等都是著名的唱段。

第二代楊業。

楊業又稱楊繼業,世稱楊令公,妻子佘賽花。夫妻二人皆武藝高強,歸降宋太宗之後,忠心報國。之後遼國大軍進犯雁門關,楊業帶領五百壯士殺出,驍勇善戰,令遼國軍隊深深忌憚。曾經率領“七郎八虎”大戰金沙灘,救駕有功,可惜最後被困兩狼山,觸碑而死。他的七個兒子除了五郎出嫁,六郎生還之外,戰死的戰死,被俘的被俘,堪稱國之脊樑。

第三代楊六郎。

楊六郎,原名楊延昭,排行老六。楊延昭的故事主要是抗遼禦敵,對外需要面對遼國的強敵蕭太后,對內需要應對奸臣潘仁美。楊延昭大智大勇,他的故事也廣為傳播。

第四代楊宗保。

楊宗保是楊延昭的獨子,妻子穆桂英。穆柯寨借木,穆桂英招親,穆桂英掛帥等等,都是關於楊宗保和穆桂英的故事。然而,楊宗保英年早逝,24歲便在金山中箭而死。

第五代楊文廣。

楊文廣曾在山西鵝頭寺學藝八年 ,武藝高強。當時南唐後裔李青造反,楊文廣掛帥南征,連破三關,並將南唐女將吳金定娶為妻子。後來在穆桂英的幫助下,勢如破竹,最終平定南唐。

第六代楊懷玉。

楊懷玉,綽號玉面虎。楊懷玉徵西遇到狄青之子狄難撫,狄難撫誤入西夏陣營,與楊家將和北宋為敵,幸虧楊懷玉多方周旋,終於使得楊家和狄家和好,最終兩家聯手逼退西夏大軍。

第七代楊士瀚。

宋神宗時,北方泥雷國反宋,楊懷玉與太子慈雲出征平叛,不料被困雷城。楊士瀚成功救出被困雷城的的父親以及太子。最後楊懷玉和楊士瀚父子北征,歷經磨難,最終得勝還朝。

第八代楊金豹。

楊金豹在遼東鐵砂山八寶靈雲洞,拜李長庚為師,習得一身武藝。下山途中遇到辭官還鄉的佘太君以及一眾楊門女將。最後護送楊門女將回到老家西寧。

第九代楊滿堂。

宋徽宗時,楊滿堂進京探親,偶遇遼國公主蕭玉姣,經過一系列的艱難險阻,最終蕭玉姣幫助宋軍奪回雁門關,楊家將得勝還朝。楊滿堂和蕭玉姣終成眷屬,佘太君仙逝。

第十代楊再興。

楊再興是南宋人,在進京考取武狀元時曾與羅延慶,岳飛等人大鬧武科場。後來受降到了岳飛麾下,成為岳飛的得力干將,這就與岳家軍的故事連接了起來,楊再興在岳飛麾下屢立戰功,最終在小商河被金軍射死。

長出一口氣,楊家將十代英雄終於羅列完了,那麼究竟哪些英雄是真實存在的呢?我們接著往下看:

一、楊袞。

楊袞在歷史上有兩個可能的人物,一個是遼國的將領楊袞,顯然他不可能是戲文中楊袞的原型;另外一個是歷史上的楊信,他很有可能就是戲文中楊袞的原型。然而歷史上對楊袞的記載很少,他的事蹟我們難以知曉,唯一知道的是他是楊業的父親。

二、楊業。

他可以說是知名度最高的楊家將了,在戲文中被稱為楊繼業。他原本是北漢君主劉繼元部下的一名將領,在宋太宗滅亡北漢之後,他便歸降北宋,被派在代州抵抗遼軍(今山西代縣),公元980年,它曾擊退進攻雁門關的遼軍,遼軍傷亡慘重。雍熙三年的北伐之戰中,他不幸 被俘,在遼軍大營中絕食三日而死,享年60左右。

對於楊業,《宋史》中的記載很少,甚至原本屬於楊業的功勳都記在了文臣潘美和李貴的名下。而在《遼史》中,則對於楊業有著很多記載,大都是楊業如何驍勇善戰之類。可見楊業驍勇善戰的名氣並非空穴來風,能讓遼國史官如此重視,可見楊業並非等閒之輩。世事難料,有時候,敵人恰恰是最瞭解你的人。

三、楊延昭。

《宋史》記載的楊業七個兒子分別是:楊延朗(楊延昭)、楊延浦、楊延訓、楊延環、楊延貴、楊延彬、楊延玉。其中以楊延昭最為有名。楊延昭年少之時沉默寡言,喜好玩軍事遊戲,楊業曾說“此兒類我”。宋真宗時期,遼軍曾進攻宋朝,楊延昭率軍攻入遼國境內,大破古城,聲名鵲起。檀淵之盟後,宋遼講和,戰事減少,,楊延昭在守邊20年,最後病死。

楊延昭空有一身軍事才能,可惜當權者一味求和,偏安南方,不思進取,只留下壯志難酬的楊延昭最後病死邊關。

四、楊文廣。

在戲文中楊文廣是楊延昭的孫子,是楊宗保的兒子。實際上,正史中並沒有楊宗保其人,楊文廣才是楊延昭的兒子。在陝西饑民起義的過程中,楊文廣平叛有功嶄露頭角。後來拜入范仲淹賬下,受到范仲淹的賞識。再後來跟隨狄青平定叛亂。併為抗擊西夏入侵立下了赫赫軍功。

在宋遼的戰爭中,他曾經上奏朝廷收復燕雲十六州的策略,但是卻沒有得到朝廷回覆,楊文廣已經病死,享年75歲。

五、楊再興。

這個人想必大家都很熟悉,他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麾下一名得力干將。他無疑是岳家軍的一員,但是他是不是楊家將的後代,還有待考證。毫無疑問的是他為保衛國家立下了汗馬功勞,不管他是不是楊家將的後代,我們都不應該遺忘他。

楊家將的故事已經流傳千古,至今,它仍然是民間膾炙人口的演義故事,我們應當永遠記住他們!

祝您愉悅!


無筆史官


十代英雄是演義小說的故事,從火山王楊袞,到南宋名將楊再興,一共十代英雄,但正史中只有三代楊家將,其餘多為虛構。

一代英雄楊袞,唐末五代,虛構

演義中的楊袞武藝高強,曾與後漢高祖劉知遠、名將高行周(均為真實人物)義結金蘭,後自立為火山王,曾打敗遼軍。有意思的是,正史中的楊袞是效力契丹的漢人,後來被耶律德光賜姓耶律。

二代英雄楊業,五代宋初,真實

演義中的楊業是楊袞之子,人稱楊令公,娶妻餘賽花,人稱佘太君,長期在山西一帶抗遼,威震敵膽,被遼軍稱為“楊無敵”。楊業有七個兒子,從楊大郎到楊七郎,後來楊業為奸臣潘仁美陷害,被困兩狼山,碰李陵碑而死。

正史中的楊業父親是麟州刺史楊信,楊業從小被送往北漢為人質,被北漢皇帝劉承鈞認為義子,北漢為北宋所滅,楊業歸宋後抗遼,後因主帥潘美(潘仁美的原型)拒不發兵救援,在陳家谷被遼軍擒獲,絕食而死。

三代英雄楊延昭,真實

演義中的楊延昭是楊業第六個兒子,被稱為楊六郎,繼承乃父遺志抗遼,成就斐然,同時代的人物有寇準、潘仁美、焦贊、孟良等人。正史中的楊延昭真實存在,主要活躍在宋真宗時期,也是抗遼名將,但不是楊業的六子,而且楊六郎的稱號是契丹人送給他的。

四代英雄楊宗保,虛構

演義中的楊宗保是楊延昭的兒子,娶了著名女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正史中沒有楊宗保、穆桂英,完全是虛構的角色。

五代英雄楊文廣,真實

演義中的楊文廣是楊宗保的兒子、楊延昭的孫子,身兼文武,英勇無敵,曾率軍討逆,得勝回朝。楊文廣坐擁19個老婆,羨煞旁人,但正史中雖有楊文廣這個人,卻是楊延昭的兒子,也就是說演義把楊文廣整整降低了一個輩分,強行加入楊宗保,徹底亂套了。

六代英雄楊懷玉,虛構,活躍在宋神宗時期。

七代英雄楊士瀚,虛構,活躍在宋哲宗時期。


八代英雄楊金豹,虛構,活躍在宋哲宗時期。

九代英雄楊滿堂,虛構,活躍在宋徽宗時期。

十代英雄楊再興,真實,活躍在宋高宗時期。

根據史料記載,南宋曾有四個楊再興:

一個是抗金名將,與岳飛同為河南湯陰人(也有說是湖南新寧人),後隸屬岳飛岳家軍麾下,抗金時戰死。

一個是抗金小將,江西吉水人,南宋抗金英烈楊邦乂之子,浙江杭州人,曾參加抗金。

一個是少數民族,湖南武岡人,曾多次造反,屢有反覆,對抗南宋朝廷。

一個是北宋楊家將後人,山西太原人,曾率軍抗金,屢立戰功,因功官至中亮大夫、武寧軍節度使,楊再興屬弘農楊氏新昌房楊家將支,抗金時間在岳飛之後,且並未戰死沙場。

從演義小說中的楊家將故事看,十代英雄楊再興應該是曾隸屬岳飛麾下的楊再興,但在正史上,這個楊再興反而不是楊家將後人。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