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 “楊家將”楊業為何撞死李陵碑而不是蘇武廟?

Doris-萌


只能說是觸景傷情,感同身受!楊繼業為大宋江山安危而久戰沙場,對大宋忠心不二、蒼天可表,然皇帝聽信潘仁美讒言,導致父子8人金沙灘傷亡離散。

肯先是潘仁美居心叵測,其次也是皇帝懼怕楊家將勢力而乘機削弱。本來身為朝廷大將,楊繼業父子根本不怕死,只是死得太怨,而且不明不白,還背受叛逆降金的罵名。

而李陵大概也是這種遭遇,而蘇武雖然19年牧羊,最後還是回大漢,李陵卻死於大漠,楊繼業主要也是想已死明志自然是選擇撞死李陵碑,很悲哀可嘆!封建社會的模式大都如此!


祥哥聊歷史


首先可以肯定的說,在真實的歷史上,是不存在楊業撞死李陵碑的,這是楊家將演義當中的結局,在實際歷史當中,楊業是死於絕食。

公元986年,在遼國新皇初立局勢不穩的情況下,苦心準備多年的宋太宗開啟了著名的雍熙北伐,20萬裝備精良的北宋大軍再一次向幽雲16州發起進攻,結合之前高梁河之戰慘敗的教訓,本次北伐作戰北宋軍隊並沒有選擇直攻幽州城下,而是選擇首先分兵掃蕩幽州外周,20萬大軍兵分三路,對幽州的外圍城市展開一系列攻伐作戰,儘管起初節節勝利,但隨著遼國主力壓上,尤其是數十萬騎兵雲集幽州外圍,北宋傳統步兵的劣勢在這一刻開始暴露,隨著東路軍曹彬的敗退,本次北伐作戰的失敗進入倒計時階段。



由於此次出動的20萬大軍,東路軍曹彬就佔到了十萬人並且皆為北伐精銳主力,因此遭到了遼國騎兵兵團的重點覆蓋,東路軍近乎全軍覆沒,在損失過半的情況下此次北伐必須立刻進行終止,因此並未遭受嚴重損失的西路軍和中路軍還是選擇回撤,而隸屬於西路軍副統帥的楊業就在這一刻發生了命運的改變。



而比較演義裡的內容,真實的歷史上楊業所遭遇的敵情有很大的區別,演義中的描寫似乎更加悲壯,為了保護皇上楊家將選擇冒充皇帝與遼國談判,結果中途遭遇伏擊慘殺,楊家將幾乎全軍覆沒,楊業在突圍無望的情況下,撞死在李陵碑下;而在真實的歷史上,楊業倒也的確擔任著掩護任務,但是負責掩護的目標則並不引人注意,就是幽州城周邊的漢族百姓,北伐起初雖然攻城掠地獲得了大量的百姓資源人口,但隨著東路軍的覆滅,其他兩路軍隊選擇堅守的可能性已經不大,但在回撤途中,也要儘可能的帶走幽雲16州境內的百姓資源,而楊業負擔的就是西路軍負責運送的百姓,但由於部隊之間的協調失誤,楊業率軍離開大部隊收攏百姓的期間,西路軍主力部隊害怕與遼國軍隊遭遇,又懷疑已經失去音信的楊業可能已經遭遇不測,錯誤的選擇提前撤退,造成楊業前往匯合地點時卻沒有其他部隊接應,造成孤軍與尾隨而來的遼國追並展開決戰,最終戰敗負傷數十處而被俘,作為昔日北漢的降將,為報答大宋的知遇之恩,楊業選擇了絕食三日而死。

其實可以說,真實歷史上的楊業也同樣死的壯烈,以副統帥的身份親自掩護百姓撤退並且力戰被俘,雖然曾經是一個降將但卻在最後時刻捍衛了大漢民族的血性,寧死不當叛徒,歷史上的結局也同樣受人尊敬,但為何演義卻做了一番修改呢?



只能說通過演義的修改,讓楊業的最後故事變得更加具備感染力,掩護百姓變成了掩護皇帝,負傷被俘變成了負傷被俘前提前選擇自殺,而撞擊李陵碑則變得更加有喻義。

李陵,一個當年以5000步兵抗擊匈奴八萬騎兵的大漢將軍,卻因最終的兵敗被俘叛變而丟掉了一生的英明,對他的定位至今爭論不息,而演義中的楊業卻用撞擊李陵碑自殺來告訴後人,這才是一個大漢男兒該有的結局!人雖死,楊家抗擊外族入侵的精神卻永遠留存!


遼寧資深球迷


回答題主問題之前,說明一下,有關楊家將的記載分為正史與民間演義小說兩種,正史有《宋史》,演義小說有《楊家將演義》《楊家府演義》,雖然正史與演義小說有許多不同,但是對楊業的描述都是一位堅貞不屈的悲情老英雄,也僅是死的方式不一樣而已。

兩種不同的死法

①絕食而亡。

根據《宋史·楊業傳》記載,楊業與契丹兵奮力交戰,等退到谷口宋軍設伏地點發現宋兵已撤,只得率部與再次契丹軍隊接戰,受傷達幾十處,士兵們幾乎全部戰死,後因戰馬受了重傷,被契丹軍隊俘虜,其子楊延玉也在這次戰鬥中犧牲。楊業為報答宋太宗趙光義知遇之恩,又羞愧於軍隊遭慘敗,於是絕食三天而死。

②觸碑而亡。

在《楊家將演義》中,同樣老令公楊業因奸臣出賣,遭遇契丹兵埋伏,兵敗退到谷口宋軍設伏地點發現宋兵已撤,只得再次與番兵鏖戰,血映徵袍。登高而望,見四下皆是勁敵,楊業勸部下僅剩百餘人分散各自逃命。部下不答應,擁護楊業一路衝殺到胡原,見一石碑,上刻“李陵碑”三字。楊業自己尋思到:“漢李陵不忠於國,安用此為哉?”回頭對眾軍說道:“我不能保護你們,這裡是我報答皇上恩情的地方了,你們各自謀生路吧。”說完,拋了金盔,連叫數聲:“皇天!皇天!實鑑此心。”遂觸碑而死。可是,這裡沒有蘇武廟的出現。



在《楊家府演義》中,老令公楊業兵敗退至山谷,讓小兵打聽結果名為“狼牙谷”,就開始尋思到“羊遭狼牙,安得復活”。於是繼續率領部下衝殺到前山廟宇,發現是李陵。楊業在牆壁上寫了一首詩:“君是漢之將,我亦宋之臣。一般遭陷害,怨恨幾時伸。”跟著遼兵退守谷口,等待宋軍糧絕餓死。楊業見遼兵不來索戰,絕食三日不死。於是讓部下各自逃生,自己取下紫金盔,撞李陵之碑而死。這裡同樣沒有蘇武廟,而是李陵廟。


由此可見,楊業觸壁而亡,只是存在演義小說之中,真正確是被俘絕食而亡。而且,在演義中楊業觸李陵壁而亡,身旁也是李陵而非蘇武廟。至於李陵壁旁是蘇武廟,筆者才學疏淺在演義小說中沒有見到,不過在《忠烈楊將軍》電影中看到過,至於其他演義小說中是否存在,請讀友們不吝推薦一番。


蘇紀龍讀史


這個問題問得好,高人。

其實不管是李陵碑還是蘇武廟,楊業都沒有撞死過,都是小說家言。之所以說他撞死李陵碑,只是小說家的一個心理寄託而已。因為楊業死的跟李陵跟很相似。

李陵跟著李廣利徵匈奴,孤軍深入,遇到十倍於己的敵人,步兵遇騎兵,奮戰了十天十夜,但是援軍一直沒到,於是投降了。漢武帝聽聞比此迅,就把他滅族了。換言之,他死在了自己人手裡。



楊業跟著潘美跟契丹人幹仗,敵情不明,潘美就讓楊業帶人出去打探,楊業說,你們在這兒守著,十天之後我肯定把敵人帶到咱們埋伏圈。結果到了第九天沒動靜,大家夥兒都撤了,等楊業帶著殘兵敗將來到埋伏地,鬼影兒沒一個,於是知道自己被玩了,血戰到死。

趙光義大怒,給了潘美處分,給了楊業榮譽,楊府門前還有個下馬石,皇帝路過都得走七步。



李陵和楊業同樣被上司玩了,但是楊業奮戰到死,李陵卻投降了,所以楊業撞死李陵墓碑,就是噁心李陵的。如果李陵不投降,也戰死了,那麼他的家人就會有個好下場,他就會有個好名聲,司馬遷就不會為了給他洗地而寫史記。同樣如果楊業投降了,也就不會有楊家將了。



所以李陵就是亂臣賊子,楊業就是忠臣孝子。


唐風宋月


正史裡的楊業是絕食而死的。《楊家將》作為演義小說,這樣安排楊業的死主要是借李陵這個人來忖託楊業的愛國與忠心。


奔跑的五花肉0001


偽名題 楊業在山西作戰被俘 李陵在外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