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磨蹭”別總催,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父母這樣應對更好

“本文由孕育島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磨蹭的孩子催不得

星期一孩子要去上學,媽媽從一大早就開始催促:快點自己穿衣服,快點開始洗刷,快點過來吃飯……

然而從起床到穿完衣服,孩子花了20分鐘,這時媽媽變得非常暴躁:“快一點,慢死了!”

孩子聽到媽媽的語氣變化後,委屈巴巴地哭了起來。

不料媽媽卻更加生氣,瘋狂地指責孩子過往遲到的諸多行徑,並大聲嚷嚷道:“我怎麼會生出你這麼磨嘰的孩子,真沒用!”

諸如此類的場景許多家庭都在每天上演,但其實磨蹭的孩子催不得。

一.80%的父母都曾經催過孩子

日本曾經就父母催促孩子這件事,做過一個專門的調查。

結果顯示:80%的父母都曾經催過孩子,

可能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可能是在他吃飯的時候,也可能是他洗澡的時候。

總之孩子總是越催越慢,父母總是越催越著急,這種無休止的拉鋸戰,似乎並沒有隨著父母的催促而結束,對完成這件事情也絲毫沒有幫助。

其實父母經常催促孩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簡單,反而會給孩子造成很多不良影響。

孩子“磨蹭”別總催,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父母這樣應對更好

二.常催促孩子,會導致什麼後果?

1.父母催促的頻率越快,孩子患上焦慮症的可能性就越大

賦予孩子一些壓力,讓他們有完成事情的推動力,這並不是件壞事。但若是一味給孩子施加壓力,根本不思考孩子的承受臨界點,最後很可能會適得其反。

當孩子的壓力過大時,會增加“可體松”的分泌,抑制孩子的思考能力,同時還會讓孩子感覺到焦慮,壓力是造成兒童焦慮症的重要原因之一。

更何況,有些父母在催促孩子的時候,往往伴隨著大喊和咒罵,這會讓孩子的內心產生更多恐懼。

很多孩子在父母沒有吼叫之前是非常聰明的,可後來揹負的壓力越多,似乎也變得愚笨了。

當這樣的孩子沒有達到父母的預期目標時,父母又希望用這種施加壓力的方法,讓孩子取得進步。

實際上這種做法,對孩子並沒有什麼正面作用,只會讓他們變得更加焦慮而已。

  • 如果你不清楚孩子焦慮的表現,可以看看這些焦慮的小沙鼠:

這些沙鼠生活在撒哈拉沙漠,在旱季來臨之前,它們總要儲存更多的食物。需要儲存的總量要比自己的需求量高得多,這給沙鼠們帶來了沉重壓力,如果哪天它們儲存的數量,沒有達到自己預定的目標,就會因為焦慮而死。

2.孩子會變得更加大意馬虎,放棄思考

有的時候孩子被父母逼得太緊,就會放棄思考的步驟。

尤其在輔導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經常會因為孩子做錯題目而瞬間崩潰,對著孩子大喊大叫,這讓孩子非常緊張。

為了平息家長的情緒,有些孩子甚至不惜撒謊,

將自己還沒有弄懂的問題,隨口回應已經明白了,也將自己沒有檢查好的問題草率完成,只為能擺脫噩夢般的家長。

孩子“磨蹭”別總催,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父母這樣應對更好

家長習慣陪伴在孩子身邊監督他做作業,自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溫馨的方式,其實無形中會給孩子一種壓力。

更可惡的是,有些爸媽在孩子做錯題的時候,會不停打斷孩子,指責孩子為什麼連這麼簡單的題目都做錯,絲毫不給孩子思考的時間。

長此以往,孩子為了在父母面前打掩護,乾脆不思考,直接將標準答案提前搞到手填上,似乎只有這樣才能平息家長的怒火。

3. 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

所謂“習得性無助”,是指孩子在遭遇家長的指責後,徹底放棄任何努力,肯定了自己無用的說法。

有位媽媽曾經分享過自己五六歲的時候,被媽媽催促,當時正在幹農活的自己,已經很賣力了,但仍然沒有得到肯定,反而落下一個好吃懶做的名聲。

後來進入社會的時候,她非常懼怕別人催促自己,一旦有領導或同事催促自己,她就會習慣性地想起當年的場景,也會被當年媽媽的催促再次中傷。

三.孩子做事“磨蹭”別總催,這是正常現象

1.孩子還不熟練

不要說小孩子了,就連大人在做一件事的時候,如果自己比較生疏,完成的速度必然也會比較慢,這道理淺顯易懂,何苦去苛求小孩子?

當他們做一件事情不熟練的時候,自然而然速度比較慢,這時父母沒必要大呼小叫,在一旁默默陪伴和鼓勵,才是最理智的做法。

熟悉是一個需要慢慢進行的過程,不可能嘗試了一次之後,就能熟練操作,都說熟能生巧,只有不斷嘗試才能有驚喜出現。

孩子“磨蹭”別總催,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父母這樣應對更好

2.孩子不感興趣

小孩子是非常簡單真實的生物,他們喜歡的東西會多看兩眼,喜歡吃的食物會多舔兩口。而當他們的確對某件事不感興趣的時候,完成的速度就會變慢。

這不一定是他不認真,而是他的心思不在這上面,這就好比讓一個農夫去造火箭,哪怕把所有的材料堆在他面前,他也不見得會操作,畢竟他真正感興趣並且做得最熟練的,還是自己的一畝三分地。

讓孩子跳脫自己的舒適圈,完成一些並不感興趣的事情,這豈不是強人所難嗎?

明明有些家長能感受到孩子不感興趣,卻仍然強迫孩子進行下去,這本身就是種不可取的做法。如果在這個過程中對孩子發脾氣,那家長就實在有些糟糕了。

孩子在小時候都會被父母培養一些才藝,舞蹈、畫畫、樂器等,不管孩子選擇了哪一樣才藝,都是他發自內心喜歡和熱愛的,家長充其量起的作用就是引導和督促,其他的還是要看孩子自己內心的意願。

一味強迫孩子學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只會讓他們變得越來越消極,速度也變得越來越慢。

3.孩子天生慢性子

世上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可能完全相同,有的人著急暴躁、牙尖嘴利,喜歡竹筒倒豆子般地表達自己的意見,自然就有人天生溫吞慢熱,一時半會兒並不能適應鬧哄哄的氛圍,在這樣的情況下做事情,他們就會變得更慢。

其實他們不是故意的,自己也無法掌控,天生的慢性子後天想要糾正,實在是有些困難。

孩子天生性格慢並不是件壞事,有時候給他們充足的思考時間,他們會將整件事情想得更加縝密,最後出來的效果也更加精緻和完美。

不見得每個孩子,都要三下五除二地去做事情,有的時候,速度慢可能會做得更好。

“慢工出細活”還是很有道理的,

這些天生慢性子的孩子,會在腦海中一遍遍建立模型,又會一遍遍進行自我否定和推翻,效果絕對讓人驚豔,這一點任何人都無法反駁。

四.父母這樣應對“磨蹭”的孩子會更好

1.告訴孩子“輕重緩急”

在真正開始做一件事情之前,家長首先要讓孩子瞭解這件事的輕重緩急,讓他明白這件事是可以慢慢做的,還是需要立刻完成的。

把事情的必要性跟孩子解釋清楚,會讓孩子感覺到適當的壓力,慢慢的,他自己就會提速,不需要家長在旁邊罵得臉紅脖子粗,這樣讓孩子也非常不舒服。

2.為孩子提前設定計劃

在孩子做事情之前,家長可以提前為他設定好計劃,也能夠更好地提高效率,不會出現拖沓的現象。

並且,遵循整個計劃進行下去,事情也會變得條理清晰,做起來也就有趣多了,不會給人雜亂無章的感覺。

孩子“磨蹭”別總催,容易引發“習得性無助”,父母這樣應對更好

3.父母要更加有耐心

如果已經確定孩子是個慢性子的人,那麼父母除了坦然接受以外,似乎並沒有什麼別的好辦法了。

性格的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只要這種性格沒有讓孩子感覺到困擾,家長還是順其自然為好。

其實慢性子的人,一般在藝術方面都會更有成就,家長不妨換個角度想,這世上優秀的人都各有特點。

1. http://www.xiaogushi.com/Article/zhihui/201211198452.html

2.https://baike.baidu.com/item/%E4%B9%A0%E5%BE%97%E6%80%A7%E6%97%A0%E5%8A%A9/2091594

關鍵詞:磨蹭、催促、早教、焦慮、習得性無助

孕育島,一個專業的育兒團隊,在懷孕或是育兒期間遇到的任何問題和疑惑,都可以通過私信諮詢,在這裡得到滿意的答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