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千年運河情,詩畫揚州城。揚州是大運河的發祥地,是中國大運河申遺的牽頭城市,首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揚州舉辦期間,5月5日上午,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奠基儀式在運河三灣風景區舉行。

中共江蘇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燕文,江蘇省副省長王江,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等出席活動,並共同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項目培土、奠基。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悠悠大運河是中國三大古代工程之一、獨特的活態文化遺產,凝聚了中國人2500多年的心血。歷經千年,大運河孕育了 “同生共長”的古城揚州。揚州是大運河“原點”城市、是運河申遺牽頭城市,大運河在揚州境內有幾十公里,沿線分佈著眾多的歷史文化遺產。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的建設是國家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重要舉措,是展示中華民族輝煌歷史、復活民族文化記憶的重要載體。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最終選址在運河三灣,這裡正位於古運河揚州段的中心位置,它北鄰揚州歷史城區,水系與瘦西湖水系無縫銜接,處於揚州城市休閒旅遊發展的戰略區位。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2018年5月,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建築西北設計研究院總建築師張錦秋不顧年邁,親自率領團隊來到運河三灣實地查勘,並親手繪製出了第一張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規劃圖案。2018年9月,伴隨著由中國工程院何鏡堂院士、王建國院士等專家學者組成的專家評審會的召開,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項目全面啟動。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選址位於古運河東側,館體臨近南北向運河河道,並與之平行,總用地200畝。建築方案由張錦秋院士領銜設計,由博物館和主塔組成。

“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國家標誌與地域特色有機融合、個體建築與山水環境總體協調,成為彰顯大運河文化理念的時代經典之作”,這是大運河博物館的設計理念。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主塔部分(大運塔)以現代材料演繹唐風古韻,纖細秀美,具有揚州特色,站在塔上,可以將整個運河三灣美景盡收眼底。主塔距文峰塔約1.2公里,距高旻寺的天中塔約4公里,三塔一線,將形成“三塔映三灣”的文化景觀效果及地理標誌。

博物館採用了巨型船隻造型,同時融入風帆元素,博物館頂層通過一條長虹臥波意象的廊橋與大運塔相連。博物館總建築面積8萬㎡,其中地上5萬㎡,地下3萬㎡,內設多個主題展廳和考古研究所、文創展示區、文化劇場、兒童體驗區等多個功能區,是集文物保護、科研展陳、休閒體驗為一體的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將對大運河進行全流域、全時段的展示,展示內容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的2500年發展歷程,以及它對中國歷史進程的重大影響。

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建設培下第一鍬土,建成後將呈“三塔映三灣”景觀

博物館東側版塊還將規劃建設非遺文化博覽園一期,定位為 “以運河為主題、非遺為特色、多元休閒體驗”的文旅休閒區,力爭與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同步對外開放。

江蘇省副省長王江表示,江蘇有關部門和揚州將全力以赴,把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設成為保存大運河歷史記憶、傳承大運河文化發展的新時代經典之作,和彰顯大運河文化特色、時代特徵且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工程。

揚州市委書記謝正義表示,建設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籌)是揚州作為大運河源頭城市、申遺牽頭城市的文化龍頭工程。揚州將精心精細做好博物館的建設、布展等工作,努力建成展示國家精神、彰顯歷史文化、代表國家水平、體現時代特色的建築精品和文化精品。

交匯點記者 於鋒 攝影記者 邵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