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有哪些本事?是如何让大唐再出现了盛世局面的?

堵慊ZatS4627


唐宪宗是安史之乱后基本彻底解决藩镇割据问题的一位杰出帝王,在位15年间史称元和中兴,是盛唐之后唐王朝内外各方面局面最好的又一个高峰时期。形成这个局面,既有前代帝王打下的底子,也有唐宪宗用人得当的因素,更有一定的运气成分在内。

唐宪宗接手权力时的局面

唐宪宗的爷爷是唐德宗,就是那个史评很差的唐德宗。在位26年,先期压制藩镇失败,被藩镇集体造反撵出了长安,费劲心力才安抚了藩镇,之后无法再对藩镇下手,就把满心怨气都甩给了吐蕃,任用李泌、李晟、浑瑊、韦皋等名臣、名将,用了差不多20年的时间去削弱吐蕃,使其无力再与大唐为敌。这是吐蕃由盛转衰的关键时期,虽然一直到唐宪宗之后吐蕃才正式与唐王朝达成全面和平,但唐宪宗继位时,吐蕃对大唐的压力已经不是唐王朝最大的问题。

唐宪宗的父亲是唐顺宗,就是那个继位前就已中风瘫痪、在位时间仅186天、又当上了太上皇的唐顺宗。唐顺宗时期,任用王叔文、刘禹锡、柳宗元等人进行了永贞革新,虽然具体措施偏急、整个改革以失败结束,但这种锐意进取的心态给了整个大唐打了一剂强心剂,朝野内外普遍认识到应该必须进行改革,但具体方式方法需要商榷。

于是,唐宪宗继位时,是一种外无外患、内部人心思变的良好局面,两代帝王给他留下一个很好的底子(包括再之前唐代宗时期国力就已经开始恢复),再加上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40多年,原来在安史之乱起家的各路藩镇已经换了一两代人,老兵悍将都已凋零,坚持割据的决心也逐渐开始减退,唐宪宗解决藩镇问题有了良好的基础。

唐宪宗的用人

唐宪宗是在宦官支持下当上了皇帝,这个过程是“永贞内禅”,唐顺宗是否主动禅位一直是个千古谜团,但唐宪宗本身就是太子,继位名正言顺,禅位并未对其正统性有负面影响。而当上皇帝后的唐顺宗很轻易的解决了原本掌权、支持他继位的一批宦官,换上了和自己一起长大的一批宦官。这个事情从长久来看是个错误,但唐宪宗处理原来的一批宦官轻而易举,不掌握军权的宦官就是家奴一般的存在,所以也不能说唐宪宗继续任用宦官是错误的;

唐宪宗时期,朝中主要的大臣包括李吉甫、武元衡、裴垍、裴度、李绛等一批既有能力,又对唐王朝十分忠诚的名相,这段时期也是唐王朝继李世民时期、李隆基时期第三个贤相云集的时代。还有白居易、元稹、韩愈、李德裕、牛僧孺等一批后起之秀,都是在这个时期开始崭露头角。

宦官不用说了,肯定对唐宪宗表示完全的服从。这些大臣在执政理念上与唐宪宗也是基本一致,都是要求压制藩镇、树立中央权威,君臣同心,内部反对力量不是主流。

武将主要是李愬等人。李愬是德宗时期名将李晟的后人,在唐宪宗平定藩镇的关键四年为帅,先是雪夜入蔡州活捉了吴元济平定淮西,又大军压境平定了河北三镇,是唐宪宗解决藩镇问题实现元和中兴的关键人物。

其中也有用人的失误,比如率领神策军的宦官吐突承璀,本身能力不足,在与成德镇作战过程中失利,不但浪费了战略时机,还严重影响了中央权威的树立。不过也正因为此,李愬等非宦官将领才有机会统军作战。

唐宪宗的运气

说到唐宪宗,不得不说唐宪宗是有运气的人。刚刚继位,最强大的藩镇河北三镇保持了一个表面上的服从,而跳出来作乱的是西川节度使刘辟,这个弱鸡的反叛被唐宪宗在八个月内轻松平定。像这样的情况一共三次,唐宪宗就是靠打这些新手村小怪完成了升级、转职还弄了一身好装备;

之后吐突承璀平定成德镇失利,本来已经对中央权威造成了负面影响,藩镇又开始蠢蠢欲动,这时同为河北三镇的魏博镇节度使死去,魏博开始内乱,之后投降唐王朝,唐宪宗不战收复魏博,捡了一个大便宜;

最后平定淮西吴元济的大战本来是场硬仗,唐王朝本身局面并不占优,唐宪宗又幸运的有了裴度和李愬这文武二人负责前方战局,一直坚持了四年,直到取得对淮西、河北藩镇的完全胜利。

经过平定藩镇的战争,唐王朝中央权威已经树立,这个过程中,吐蕃没有出来捣乱,唐王朝的内部纷争也被唐宪宗和一批大臣压制。有了这个良好的开头,之后政治、经济方面改革措施就很容易开始推进,唐王朝实现中兴就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

可惜的是,唐宪宗后期求仙问道,服用长生药暴亡(死在宦官手下),中兴盛世的局面没有持续下去,是为“大功之后,逸欲易生”。

用数学和工程的思维方式去解读历史,妄图以古喻今。理工男读历史,欢迎关注和讨论。


理工男读历史


唐宪宗是安史之乱后为数不多的有作为的皇帝,在位期间讨伐藩镇,力主改革,勤政爱民,使一度出现颓势的唐王朝回归正轨,创造了“元和中兴”,使摇摇欲坠的唐王朝又延续了一百多年。但其晚年时,沉迷炼丹,性情暴戾,致政荒废,最后被陈弘志所杀。




1、削平藩镇



安史之乱后,唐国力不济,人口锐减。玄宗、肃宗时,对外族管理失误,导致外族入侵。肃宗、代宗又顾头不顾腚,为了平叛乱封节度使,导致藩镇割据,尾大不掉,更有甚者,无视皇权,不交赋税。宪宗自小便知贞观、开元等盛世,从此立志复兴大唐,打击嚣张的割据藩镇。他登基之后,开始着手削藩。永和元年三月,杨惠琳在夏州造反,宪宗命河东兵、天德兵前往平叛。同年三月辛巳日,夏州兵马使张承金斩杀杨惠琳,向朝廷献上其首级,夏州叛乱平息。

元和元年正月,宪宗命高崇文率兵五千,李元奕率兵二千,与山南西道节度使严砺、剑南东川节度使李康共同讨伐刘辟。甲申日,刘辟攻克梓州,活捉李康。三月丙子日,高崇文攻克梓州。六月丁酉日,高崇文大破刘辟于鹿头栅,歼敌万余人,六月癸卯日,严砺又在石碑谷遇刘辟,并大败刘辟,同日高崇文收复汉州。七月癸丑日,高崇文和刘辟又在玄武相遇,刘辟再败。九月丙午日,严砺在神泉击败刘辟,九月辛亥日,高崇文破成都,刘辟被抓,押解回长安,十月戊子日,刘辟和他儿子刘超郎等九人在长安伏诛。剑南西川叛乱平息。



在平定四川叛乱后,各个藩镇心中不安,都请求入朝。元和二年,镇海节度使李琦请求入朝。宪宗下诏征调,任他尚书右仆射。入朝时候其又反悔,称疾不见。元和二年(807年)十月己酉日,朝廷诏征李琦为尚书左仆射,王澹担任节度留后。并任御史大夫李元素为润州刺史,镇海军、浙西节度使。李琦不服,于十月庚申日杀王澹、赵琦。宪宗立刻削除李琦的所有宦爵及属籍。并命淮南节度使王锷征集宣武、义宁、武昌兵,与淮南、宣歙兵一同出宣州,并命江西兵出信州,浙东兵出杭州,一同讨伐李琦。十月癸酉日,张子良、李奉独等活捉了李锜,押解至朝廷。十一月甲申日,李琦被诛,镇海平息。

元和七年(812年)八月,魏博节度使田季安去世,其子田怀谏为副大使,当时田怀谏才十一岁,不能领军。军政大权落到了家僮蒋士则等人手中,军心十分不安。十月乙未日,田兴杀蒋士则等十人。并让田怀谏归朝。十月甲辰日,宪宗下诏封田兴为魏州大都督府长史、充魏博节度使。后田兴带魏博六州归顺朝廷。宪宋遣裴度至魏博宣慰,赏赐军士,百姓免租赋一年,魏博六州收复。



元和九年(公元814年)闰八月丙辰日,淮西节度使(亦称彰义节度使)吴少阳病死,其子吴元济隐瞒消息,密不发丧,并对朝廷称其父生病卧床,无法领军,于是他便自领军务。宪宗派严绶至蔡州,欲招降吴元济。吴元济不理,宪宗又遣工部侍郎李君何前往吊唁,并追封吴少阳为尚书在仆射,吴元济不仅不理,而且四处攻伐,屠舜阳,焚叶,掠鲁山、襄城,宪宗大怒,决意征讨淮西。九月丁亥日,宪宗下诏,命严绶、李光颜、李文通、乌重胤等率军讨伐淮西,开命崔潭峻监其军。至元和十年,吴元济节节败退,于是求救于桓、郓,王承宗、李师道便请求宪宗赦免吴元济,宪宗不理。李师道便遣二千兵丁至寿春,在军事上制肘官军。又派刺客与盗贼数攻河阳转运院,杀伤十余人,烧钱帛三十余万缗匹、谷三万余斛。宪宗坚持不退兵。至元和十二年,蔡州迟迟没有进展。裴度自请监军,这才有了效果,于十月十四日破蔡州,活捉吴元济,十一月丙戌日,吴元济在长安被斩首。至此,割据三十多年的淮西复归唐王朝。

在此之后,宪宗先后收复成德与淄青,彻底结束了自代宗以来的藩镇割据的局面,结束了河南、北共三十余州,藩镇不听朝庭号令,自己任命官吏,不供赋税,无法无天的情况。但是,宪宗死后,藩镇割据又恢复了原状。

2、任用贤能

唐宪宗对于宰相十分重视,将很多重任交给了宰相,唐宪宗又慧眼识聪,不信谗言,先后任用了一批年轻有为,力主削藩、反对宦官干扰军政的宰相。如李吉甫坚决要消页藩镇,并削去宦官对宗室诸女的婚配管理权,打击了宦官势力。还有杜黄裳、裴垍、李绛、武元衡、裴度 、崔群等宰相。元和朝时还有许多直言敢谏的大臣,如白居易反对宦官吐突承璀为帅出征,提出国家军事又应归宦官来管;元稹纠劾不法,与中使抗争;韩愈冒死谏止宪宗迎佛骨佞佛等。宪宗在位期间,多次减免赋税,减轻人民负担。

1、重用宦官



在平定藩镇的战争中,宪宗重用宦官,任命心腹宦官吐突承璀为左右神策将军、兼河中、河阳、浙西、宣歙等道行营兵马使和招讨处置使等多要职,曾有多人劝阻宪宗不,可宪宗认为吐突承璀只是其家奴,除掉十分简单,便不予理采。

2、晚年昏庸

宪宗晚年时,任用奸臣奸臣皇甫镈,朝政日见荒废。又沉迷炼丹,又迷信佛教,派遣宦官使至凤翔迎接佛骨。韩愈见状冒死直谏,不理。由于丹药的关系,脾气怪戾,经常因小事斥责或诛杀左右宦官,致便宦官集团又分为两派,祸乱朝政。后来宪宗被陈弘志所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