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AI技术在安防领域开花结果?

yuzuki


了解AI+安防,不妨看看本篇文章,标题:《1.5亿融资开路,智能安防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现在入场智能安防,晚吗?

如今的智能安防领域,前有海康、大华在内的安防巨头,后有商汤、依图、旷视、云从这AI四小龙虎视眈眈,竞争愈加白炽化,此时选择入场似乎并不是一个好时机。



纵观过去一年,可以说是AI+安防创业维艰的一年。

这一年,一份份创业公司消亡名单刺激着一个又一个创业者的敏感神经;有许多创业公司还在吃着前些年融资的“老本”,2019如何才能继续活下去让这些创业者们辗转反侧夜不能眠。

冷,贯穿大多数创业者过去一年的365个日夜。<strong>

在外界看来,如今的AI安防市场,盘面落成大局已定,未来产业构成及格局很难出现变化。甚至时不时还会传出“安防战役已经完结”的声音。

但显然有人对于此类唱衰的论调并不买账,在如此寒冬之际,也有幸运者突围。

4月11日,澎思科技宣布完成A轮1.5亿元融资,该轮融资由富士康、360等产业资本联合投资。


这已经是澎思的第三轮融资了,其此前的投资方还有洪泰基金、IDG资本、高捷资本、上古资本等等。

作为一家人工智能技术公司,澎思将安防作为其AI技术的主要落地场景,其部署的解决方案累计抓获在逃人员近两千名,曾担任多项国家级大型活动的安保工作。

这家公司成立于2018年9月,这个时间点入场,怕是很多人都会摇头,我们可以回想一下全年的安博会,AI安防公司就有百余家。


澎思科技创始人兼CEO:马原 图片来源:凤凰科技


但就是在这条略显拥挤的赛道上,澎思科技的创始人兼CEO马原来却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加大AI技术和产品的研发投入,打造更为丰富的产品线,针对智能安防、智能制造等垂直行业进行全系列的产品布局。”

当然这也并不是智能安防领域唯一的幸运儿。

就在澎思科技完成融资的几天前,火眼智能也获得了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为长润金控,与澎思科技一样,安防也是火眼智能AI落地的主要场景,其主要业务之一是在警车等设备上部署AI移动分析方案。

火眼智能公司产品 图片来源:火眼智能官网


而在3月底,阅面科技也刚刚完成了由赛富投资领投的数亿元B轮融资,其落地场景之一,就是在校园安全这样的泛安防领域。

我们不否认行业遇冷的情形,但急于唱衰似乎也有些不合时宜,毕竟资本的眼睛是雪亮的,既然不断有钱流入,就说明这个市场依旧存在机会。

安防+AI的故事或许才刚刚开始

眼下,AI总是给予大家以错觉,认为安防智能之旅已然结束,就像21世纪初,互联网浪潮下,搜狐、新浪、雅虎的出现也让人们感觉互联网时代已经结束一样。

事实上,越往后发展,这其中的故事越多元、越复杂,AI在安防市场的应用比人们想象的边界要远得多、深得多。

中国安防市场具有其他国家和地区无法比拟的高度丰富性和可挖掘性,雪亮工程等项目中基于对海量视频图像分析的AI应用刚需依旧很大,而这无疑是给了许多公司一张入场券。



我们再来聚焦到安防项目本身,安防项目是集产业、技术、模式、资本、服务为一体的复杂巨系统,涉及前端采集、存储、传输、管理、应用多个产业链条。

但在当下赋能过程中,AI仅仅渗透到了采集等单个环节。此外,解决问题的能力尚需提高。

例如时下市面上大多安防AI系统可以称之为‘中青年男性人脸识别系统’,因为女性、老人、小孩等问题的解决效果并不能让人满意。

另外,夜间、曝光等特殊场景下依旧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换句话说,安防行业一直以来存在的问题,AI解决的只是冰山一角,该有的问题依然存在,而日后还极有可能会出现新的问题。



再者,智能安防赛道上的现有玩家大多无法形成数据闭环。眼下的安防项目构成,集成商们拿着传统安防厂商的摄像机、AI创业公司的算法、ICT厂商的服务器,找第三方公司做软件交付,这样的作业模式无法形成数据闭环。

AI落地安防究竟难在哪儿?

安防AI深入落地的源动力,在于AI对安防工作效率的指数级提升。

但由于安防本身的涵盖范围极大,仅就视频监控而言就拥有AI需要的庞大图像数据,而深度学习通过大数据建立的模型和识别逻辑又完全契合视频监控的应用需求。同时,其它安防数据又能围绕视频监控进行有效地补充和完善。

但想要让视频监控真正发挥效率,就需要对城市做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


也就是说,视频监控充分发挥效能的前提是大规模的,城市级的,乃至国家级的。但想要实现规模性的安防AI落地,也确实存在着诸多障碍。

我国最大的视频监控系统在公安控制中,各级各区域公安系统建设的视频监控不仅在调用权限上是有限制的,就是在建设标准上也不是完全统一的。

但这还不是AI落地安防最大的难点,通常说AI应用的三要素是算法、算力和数据,但这公安用的系统就有些脱节了。

于是后来不断有人补充,提出算法、算力、数据、产品、项目、工程、场景、应用等一系列要素。

不得不说,我们对安防AI的落地研究确实是在不断深入,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这种成效多半是建立在小规模试点,或者诸如演唱会、表演会、展览会等等场景下。

如果深入公安一线,就会发现真正在使用视频监控的单位是刑侦、治安、交通、情报、指挥中心等部门,而这对AI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寒冬之下谁能突出重围?

从大量AI创业公司的出现、成长我们可以看到,那些从象牙塔走出来的高材生们,也都开始卷起裤脚想要做点实事儿。

毫不夸张地说,今天的中国安防市场是它诞生之日起最为辉煌的时代,H.264、H.265经过特定的历史时期、技术变革,被AI等新物种一步一步地加成、渗入、创新。


传统的安防巨头依旧把握着极大的优势,但这并不意味着其他的中小企业,或者创业公司就没有存活的余地,就好比特斯拉打开了人们对于汽车电动化的想象,但不意味着特斯拉出现之后,奔驰、宝马、奥迪等传统厂商就将不复存在。

在人工智能和深度学习的浪潮之下,安防企业纷纷打出人工智能的王牌,以抓住这难得的市场机遇。在众多的企业之中谁能最终获益呢?或许以下三类企业的机会更大:

第一类是来自上游芯片和算法的企业。作为人工智能芯片GPU的生产商中的领头者,英伟达在人工智能领域动作频频,充分凸显了其在安防行业的野心,此外还有华为的高调入场,足以让业界胆寒。

第二类则是海康和大华这样的安防龙头企业。海康威视率先提出了安防行业“AI+”的理念,发布了多款人工智能系列产品。而大华早前便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院,研发了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的人脸识别、视频结构化、异常行为分析、高密度人群分析等前后端产品和解决方案。

伴随着安防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行业的准入门槛也将会迎来提升,因此,二线的安防企业也将会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获益。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目前人工智能还处于发展阶段,在安防的应用也只是刚刚开始,未来的变数尚不可知。相信每一位安防人都知道,躺着赚钱的时代早已过去,寒冬依然在继续,或许未来在感受到寒冷的时候,我们需要反省自身,毕竟有时候不是机会不存在,而是我们没能把握到。


帮尼资讯


安防是现在AI应用最火爆的领域,几近没有之一;也许新零售、新娱乐、新医疗以及新金融可以稍微跟上新安防的AI应用步伐。

安防应用几个热点应用:

计算机视觉:CV。人脸识别,车辆识别,物体识别等视频结构化技术,应用广泛。

语音识别技术:智慧笔录,核声辨人等应用。

语义识别技术:大量的文本笔录,串并案分析等。

其他:如情报分析决策,各类数据碰撞分析等。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欢迎互动沟通。马珂


珂想尔知


人工智能目前在安防领域最常用的就是生物识别技术,无论是语音识别,还是图像识别,或是虹膜识别。通过大数据和算法可以让识别更精准。从原来的被动查找,上升到主动推送。如此一来,提升的安防效果是质的提升。

想象一下,以前当我们费劲心思去查看录像时,罪犯可能早已桃之夭夭,现在调取一个有罪犯画面的截图,所有录像会主动推送出来,罪犯无处可逃,时间差会大大缩小,破案就会更迅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