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

無墨秋水


问题:中国是什么时候繁体字改简体字的?


前言

最早的简体字在汉朝的碑帖中就可以看到了,古人的书法作品中有不少简体字。但是真正为了提高百姓的识字率,据说太平天国时开始有了推广,晚清和民国时也都有这类措施。但是真正实现简体字的普及还是80年代以后.

一、汉朝史游《急就章》中的简体字

史游在汉元帝时做过黄门令。他著的《急就章》用隶书草写的方法书写。

其中有不少简体字我们今天还在使用:

时、东、陈、孙、检、帐、项、楼、来、夹、颊、侠、箧、贝、学、见、为、伪、长、张、随、状、问、觉、乐、犊、读、断、变、郸...

二、苏轼书法中的简体字

下面这个字帖是苏轼的《人来得书贴》,其中就有不少简体字:万、诚、来.....

在晋朝王羲之王献之、唐朝欧阳询褚遂良、元赵孟頫、明朝董其昌、清朝郑板桥中的字帖中都有所谓的 “俗体字”。

我们今天的很多简体字来源于这些古人的“俗体字”。

六、简体字的推广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当时的知识分子们为了民族的复兴,为了提高国人知识水平、增加识字率,提出了复杂的繁体字简化的办法。

参与这项运动的有陈望道、叶圣陶、巴金、老舍、郑振铎、蔡元培、邵力子、陶行知、郭沫若、胡愈之、朱自清、李公朴、艾思奇、郁达夫、林汉达.......

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简体字表》,但因为遭到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简体字应暂缓推行”,后来抗日战争爆发,汉字简化工作被迫停止。后来汉字简化运动解放区开始执行,这些字又称为“解放字”。

1950年主席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

这项巨大的工程一波三折, 一直到2000年第九届人代会才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结束语

现在简化字已经完全普及了,但是很多人又开始呼吁恢复繁体字。 当年推广简体字是为了提高国民的认字水平, 如今这项使命已经完成了。

而且目前手写文字的比率越来越小,用电脑打字越发普遍,很多当年推广简体字的因素已经不复存在。港、台一直在使用繁体字,并没有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

不过繁体字的字形过于繁杂,甚至同一个字十几个写法,对于国人识字也是一项考验,可能会在学习和沟通上降低效率增加成本。从这方面来看,目前恢复繁体字的可能性不大,双轨并行并且繁体字规范化也许是一个好办法。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简化字,又称简体字。广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古今流传下来的俗体字与笔画较少的异体字。狭义上的简化字通常指中华民国时期颁布的 《第一批简体字表》 ,其第一次把简化字称呼为简体字;以及建国后通过的 《汉字简化方案》 、 《简化字总表》 ,其对于简化字与未被简化的字合称为规范汉字。规范汉字中的简化字主要来源于历朝历代的古字、俗体字、异体字、行书与草书的楷书化,以及在抗日根据地与解放区的人民自己创造的一些形声字、会意字、特征字(如:团、队、战、护、艺、宪、穷)。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教育部发布第11400号部令,正式公布 《第一批简体字表》 ,同时公布 《推行简体字办法》 9条。1936年2月5日,由于当时的国民党元老戴季陶强烈反对,教育部奉行政院命令,训令:简体字应暂缓推行, 《第一批简体字表》 被收回。1949年10月10日,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成立。1950年7月,吴玉章在全国文字改革协会干部会议上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文字改革应首先办简体字,不能脱离实际,割断历史。1952年,蒋介石在国民党宣传汇报会上再次提出简化汉字,后遭胡秋原极力反对,最终不了了之。1956年1月28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23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公布汉字简化方案的决议》。2001年1月1日,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签署了第三十七号主席令,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法定地位。2013年6月5日,国务院发出《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明确了规范汉字的新标准。


乐乐爱收藏


根据我的了解,中国大陆是1958年以后,繁体字改为简体字的。

1958年,中国国务院颁布了由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长起草的(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从此,中国大陆就进入了简体中文字时代。

1978年,国务院又颁布了(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修订版),这次汉字改的一塌糊涂,被中国人民痛批。随后不久,国务院宣布取消1978年颁布的(中国常见汉字简化字总表修订版)。我在读高小的时候,语文老师教的字很多都是1978年颁布的简化汉字。直到读中学的时候,我才在语文老师的帮助下,书写正确的简化汉字。

现在,我的家乡湖南农村的老房子,还残存少量1978年版简化汉字标语、口号,现在的年青人还认不全。

中国港澳台地区,至今依然保留书写繁体中文字的习惯,台湾同胞书写书信,还从右到左,竖写成行,真是令我们大开眼界。

我完全凭自己的知识,不翻阅资料,凭记忆写的本篇文章,如有错误,请网友批评指正。


黄常慧湖南郴州汝城县


自汉字出现后的历朝历代都存在繁改简现象,没有特定何时“改”之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