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川大阳镇特色种养植产业孕育农户致富新希望

张家川大阳镇特色种养植产业孕育农户致富新希望

在初夏的“双节”时期,当大多数人们沉浸于享受假日的悠闲生活时,张家川县大阳镇的群众抢抓有利农时,忙碌在田间地头,在各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种植现场,翻耕机的隆隆声与人们紧张而忙碌的身影以及那淅淅沥沥的雨声一起汇成一副天然的田园耕作图……这一切共同播种着大阳镇群众脱贫致富的新希望。

特色种植业基地劳作的人们

每天早上,大阳镇大阳村的马引兄就到村里的云景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或者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上班。从去年6月份到现在,她和村子里的几十名留守妇女在合作社种植幼苗、铲除杂草等。她曾是大阳村的贫困户,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在家务农,日子过得紧紧巴巴。自从到村里合作社打工,她就有了固定收入。

“从去年合作社开始运营时,我就在这里干活,干了将近有一年,每月若是能固定出工20天以上,就有固定2000元以上的收入,我现在还成为了云景苑及努家园专业种养殖合作社的长期职工,别提我有多高兴了。”马引兄说。云景苑及努家园专业种养殖合作社让大阳村、小阳村及周边其他村的村民们收入更高更稳定,而且在家门口就能挣到工资,这是他们现在最高兴的事了,也让她们脱贫致富信心倍增。

“以前干活一小时是6元钱,现在一小时8元钱,干活积极的话还给我们有额外奖励,我一个人挣的钱足够家里平时开销。”大阳村村民王亚琴说。在云景苑专业种养殖合作社已经干活多年的她,以前收入低且不稳定,自从云景苑及努家园合作社运营后,她成了合作社的一员,有了固定的工资。

大阳镇努家园专业种养殖合作社法人杨芳明介绍说,“截止目前,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种养植特色产业带动了大阳镇的大阳村、小阳村等周边村约300多人的务工,从农作物的种植到出苗后的管护,他们总共支出资金18万元。”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将脚踏实际,精耕细作,逐步将在特色种养殖农业发展方面更专业,产品的质量更加优良,同时也给大阳镇附近的村民提供一个更好的就业机会,真正地达到双赢的效果。杨芳明说。

张家川大阳镇特色种养植产业孕育农户致富新希望

“三变”改革助力脱贫致富

根据农村“三变”改革的方式,采取“公司+基地、基地带合作社、农户入股合作社”的运营模式,把大阳镇周边24个自然村各种闲置资金盘活利用起来,通过资金入股、土地入股、劳务入股、技术入股等入股方式,打造“股份农民”,提高农民收入。

“通过项目的发展和产业的带动,把更多的精准扶贫户安置在合作社就业,成为合作社的种植管理员,把更多的留守妇女吸收进合作社进行务工,让他们每个月的平均工资达到3000元,等到作物收获时节,还会根据产值进行奖励,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三变’模式,真正的把农民变成职工。”云景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杨庆喜说。

大阳镇共有24个行政村,镇内有清水河流经大阳镇,群山环绕,到处都是清新自然的田园风光。然而,在以前,由于田地广袤、交通落后,多年来,散居在在各处的村民守着大山过着穷日子,在村子里,大多是留守老人妇女儿童,有劳动能力的青壮年人都外出北上广打工去了,有的常年锁门外出务工不归,致使大片田地荒芜。

如何破解脱贫攻坚难题,将优先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确保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要脱贫致富,就得靠产业;产业要发展,就得靠能人带。”针对大阳镇24个行政村的实际,结合各村发展现状,大阳镇党委政府在精准调研、集思广益的基础上,确定了“党员+合作社+贫困户”的产业扶贫发展方式。

杨庆喜、杨芳明分别是小阳村、大阳村的一名党员,在村民中有一定威信,并且也有带领村民共同致富的想法。于是,大阳镇的帮扶工作人员决定重点扶持杨庆喜、杨芳明成为云景苑及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法人,并多方为努家园合作社提供了81万元的启动资金。

在云景苑及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引领下,大阳镇24个行政村先后共建立了21家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后,尤其以云景苑、努家园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运营的最为出色,杨庆喜和杨芳明带头把自家的田地都投到合作社。在他们的带动下,村民纷纷以劳动力、土地等形式入股加入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经营管理。

今年年初,在云景苑及努家园合作社的办公室里,召开了全体入股人员的会议,这两个村的第一书记及驻村干部全部参加会议,杨庆喜及杨芳明真诚实在具有发展前景的话语让村民们有了跟着参与的勇气,坚定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

为了进一步激发村民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大阳镇还在24个行政村因地制宜辅助发展土蜂蜜、毛驴、羊、肉牛等产业,鼓励农户将土地、劳动力、集体闲置资源入股到合作社,进一步扩大合作社规模,规范经营和管理。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一村一品”发展道路,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紧密结合,发挥资源聚集效益、凝聚产业发展合力,推动大阳镇24个村一起奋力摘掉贫困帽子。”大阳镇党委书记刘旭斌满怀信心地说。

据了解,在2019年,大阳镇各个村的合作社,共种植核桃2400亩、药材1000亩、苹果1000亩。经过大阳镇干部群众从春耕生产到初夏的共同协力劳作后,全镇各个合作社的特色种养植产业任务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那一片片渐成规模孕育着大阳镇群众脱贫致富新希望的特色种植产业,将托起大阳镇人民群众集体奔小康的心愿早日实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