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為了研製疫苗,不惜用家人做試驗,至今兒童還在注射此種疫苗

20世紀的美國,脊髓灰質炎即小兒麻痺症肆虐,幾乎每年都會大暴發一次,成了人們談之色變的恐懼事件。為了控制疫情,對於脊髓灰質炎疫苗的研發刻不容緩,無數醫學專家投身其中,喬納斯·索爾克便是其中一位。

1914年,索爾克出生在紐約,後來考入紐約大學醫學院。但他的夢想不是當醫生,而是做一名實驗醫學家,研製出造福人類的有用藥劑。確定了方向後,索爾克學習更有勁頭。24歲時,索爾克有幸進入一個病毒試驗室工作,在導師的帶領下,他接觸到一個全新的研究領域—研製疫苗。隨後,他和導師研發出一種安全有效的流感疫苗,對控制流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為了研製疫苗,不惜用家人做試驗,至今兒童還在注射此種疫苗

​這一次的成功讓索爾克信心倍增,決定挑戰當時的醫學難關—脊髓灰質炎的疫苗研發。他在匹茲堡大學成立了病毒研究室,開始研究脊髓灰質炎病毒。雖然成立研究室後的三年中,索爾克不停地進行實驗,但年輕的他人微言輕。在一次會議上,索爾克就脊髓灰質炎的研究提出了一個問題,不料立即招來醫學界“大腕”的質疑:“索爾克博士,以你的學識不該問這樣的問題。”索爾克如同捱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只是,他沒有爭論,回去後依然埋頭實驗。

經過試驗研究,索爾克認為,對於脊髓灰質炎來說,研發滅活疫苗更加有效。也就是讓病毒株完全失去活性,但仍保持病毒的免疫原性,從而製得滅活的病毒疫苗。而當時的主流觀點認為,有效的疫苗必須是減毒疫苗—失去致病性的病原微生物,但仍具有繁殖能力與免疫原性。

因為與主流觀點相悖,索爾克立即招來眾多科學家的不滿。索爾克不退縮,就算被孤立也毅然決然地踏上滅活疫苗的研究,他認為,減毒疫苗終究還是活的,在人體內會發生怎樣的變異誰也不知道,要對患者造福,滅活疫苗才是安全的選擇。


他為了研製疫苗,不惜用家人做試驗,至今兒童還在注射此種疫苗

​努力很快有了回報。經過對近萬隻猴子的測試證明,索爾克研製的脊髓灰質炎滅活疫苗,有效且無不良影響。可在1953年的一次會議上,已經做好充分準備的索爾克提出進行臨床試驗時,又遭到一片反對聲,甚至有人懷疑這種疫苗會成為“人類殺手”。

不在人體上實驗,疫苗再好也無濟於事,面對日益嚴重的脊髓灰質炎疫情,索爾克乾脆拿自己家人當試驗對象,一人打一針。就在人們深陷疫情帶來的恐慌中時,索爾克一家人卻安然無事。

索爾克由此得到人們的信任,美國政府隨即在全國範圍內進行索爾克疫苗的試驗,200萬兒童參加了測試。經過一年的觀察,1955年的4月12日,全美民眾停工放假,全部守在收音機旁收聽試驗報告,官方正式宣佈,索爾克的疫苗安全有效。人們喜大普奔,湧向街頭慶祝。


他為了研製疫苗,不惜用家人做試驗,至今兒童還在注射此種疫苗

​有記者採訪他時問道:“你會為疫苗申請專利嗎?”索爾克立即反問:“你會為太陽申請專利嗎?”之後,他說:“它屬於全人類。”放棄專利權後,疫苗迅速被推廣,疫情立即得到有效控制,成千上萬的兒童擺脫了病魔。小兒麻痺症疫苗的研製成功,也是現代醫學史上的一次大進步。而這些都離不開索爾克最初的夢想和堅持。

有趣,有料,有深度

作者|羅仲舉

來源|《百家講壇》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