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雖有感傷並不頹廢,其中兩句更是名傳千古

晏殊最著名的一首詞,雖有感傷但並不頹廢,其中兩句更是名傳千古

【若有詩書藏於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公元1004年,北宋景德元年,江南按撫張知白聽說有一個被人們稱為“神童”的孩子,叫晏殊,5歲就能創作詩文,才華了得,甚是喜愛。於是,次年,將14歲的晏殊以“神童”的身份推薦參加數千人的入殿考試。小小年紀的他在眾多考生中很快就完成了答卷,有種“藝高人膽大,筆落驚風雨”的氣勢。之後受到真宗的嘉獎,並賜進士出身,命為秘書省正字,官至右諫議大夫、集賢殿學士,後被拜為宰相。

在晏殊時任宰相期間,西夏元昊建國,起兵造反。於是他建議仁宗罷監軍,不要以陣圖束縛眾將,讓將士們對敵隨機應變、因勢利導,還建議朝廷整頓財賦制度。這些建議均被仁宗採納落實,並取得很好的改革效果,終於使元昊俯首稱臣。使西北的邊界得以安寧。

晏殊自小文采出眾,能詩善詞,所以文學成就也頗高,據傳他的文學作品相當豐富,有一萬多篇,然而由於歷史的各種原因,流傳下來的只有四百多篇,他的作品以詞為重,尤擅小令,故有“宰相詞人”的美稱。他的詞有南唐花間派的典雅,更是開創了北宋婉約詞的清麗曠達、含蓄婉轉。其"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蝶戀花》、"綠酒初嘗人易醉,一枕小窗濃睡。"《清平樂》等佳句廣為流傳,深受讀者的青睞。

今日與大家一起分享晏殊最為著名的一首詞《浣溪沙》

六句話,四十二個字。

浣溪沙

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夕陽西下幾時回?

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小園香徑獨徘徊。

此詞是寫暮春傷懷的作品,以理性的思索與感傷來抒發對往事的回憶,雖感傷並不頹廢,言簡意深,膾炙人口。

詞的上闋開篇一句“一曲新詞酒一杯,去年天氣舊亭臺。”是寫詞人聽著新曲喝著美酒,在如此瀟灑、愜意的境況裡, 勾起了對往昔的回憶,還是去年同樣的天氣,同樣的亭臺,卻略略有種物是人非的懷舊之感,亦有淡淡的傷今之情。“夕陽西下幾時回?”夕陽就要落下了,它何時才能再回來呢?悠悠歲月悄悄的流逝,世事也在發生著改變,由此遂發出如此的慨嘆。

詞的下闕“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是整首詞最出彩的兩句,也是備受好評和千古傳誦的名言名句,很大程度上也因這兩句才使得這首《浣溪沙》有如此高的知名度。此句所感慨的是在自然規律不可逆轉,任憑怎麼憐惜也無法挽回的暮春時節裡,不只是那些無可奈何要凋謝的花,令人欣慰的是,那些翩翩起舞的小燕子不就是去年曾在此處安巢的它們嗎?“小園香徑獨徘徊。”即是說詞人獨自一人在小園花間的香徑上踱來踱去,心情久久無法平靜,也毫不透露徘徊時的所思所想,含蓄委婉,意蘊悠長。

全詩語言通俗易懂,惜墨如金,情中有思,筆調委婉,耐人尋味。詞中對宇宙人生的思索,既有哲理性的啟迪也有美的藝術享受,是宋詞裡最膾炙人口,廣為傳頌的千古名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