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Hi,五一节玩的开心吧,

上一期咱们分享了为什么换电这事能成为风口,

这一期咱们来点评一下风口里面,哪些企业可能成为飞起来的猪~

选好猪,才可能跟着赚到钱,而不是成为某个领域的先烈。

前一篇没看过的朋友,点下面阅读做好理解牵引: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目前市场上冒头的换电企业不少,有规模体量和相当实力背景的不多,

咱们把涉及到换电服务的企业分为三个大类,再来对标他们的操作模式和机会点。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1、以电池为中心,做资产整合的

此类企业主要以电池厂家为核心,

包括电动汽车、手机行业的锂电制造商也在大面积进入两轮锂电行业,

依托于其固有的电芯制造、电池生产、pack模具等规模化制造能力和原有渠道资源进行布局,暂时还没有规模体量的品牌呈现。

2、电池+柜组合,车是辅助载体

目前市场上大部分企业都是此类打法,

特征很鲜明,都会以“电+柜”的中心化打法为基准,尝试在未来把电和柜变成控制点;

所以各做各的标准,电池规格混乱。

在切入B端外卖和即时配送市场的时候,

发现,哎哟,这个市场对车的需求也很大啊,

然后才开始逐步寻找资源整合,从侧面进入车的市场里面。但是,车不是他们商业模式的根本,车只是经营主目标的副载体。

3、车+电+柜一体,玩生态的

要做生态玩法,需要的资源多,资金量大,对行业的理解和洞察要足够深。

阿里系的哈啰出行已经亮出爪牙,另外一个巨头滴滴暂时还是在为其共享电单车品牌“街兔”做配套服务,也有传闻在今年可能入局。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以下分类点评,仅为个人观点以供参考。


第一类:以电池为中心,做资产的:

铅酸电池老玩家基本入场,锂电玩家包括星恒电源、远东福斯特、中天鸿锂、红桥集团等都已经在布局换电模式,还有更多来自电动汽车、手机等行业的锂电玩家也正在入场,大家都希望在新的两轮锂电赛道里面拿到早发优势。

核心的商业模型:把产品当成资产先放到市场上,用数量换时间空间,预计面世时会有较好的政策,羊毛党们可以注意一下。

其中部分玩家前期已经布局了租车市场,比如早期南都布局的遥米租车,已经有了两年的市场沉淀和打磨,但是可以看到借由新国标的契机,锂电池+智能换电系统+网点铺设的闭环体系将可能对租车业务形成了强力的推动。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这类玩家的特征很清晰:

A、铅酸老玩家,有钱,有渠道,市场下滑成必然,锂电池多年来一直是短板,换电可能是破局点;

B、锂电玩家,有钱,渠道弱,一级市场不出货、二级市场需求小,换电赛道反而是阶段性的大出量通路;

除了上述的特征外,优势不用说,有钱有背景有背书,共性也很鲜明:

都是大企业,都是做B端生意的,

不研究用户,不研究渠道,不研究市场,

架平台起高楼,干不干成是另外一回事了。

我们认为此类企业很难胜出,因为:

基因不对,传统大制造企业的基因做这个事,成功几率真不大。

至于现在还在玩铅酸共享的企业,不属于这个序列,改天空了写篇文章扒扒某个号称共享电瓶企业的故事给你们听。


第二类:电池+柜组合,车是辅助载体:

目前在资本市场上冒头的几家都属于这个类型,

e换电、哈喽换电、张飞充电、易骑换电、魔动新能源等几家作为目前较有代表性的企业,都是以电池+柜的模型来提供服务,在经营模型上又分类直营和城市加盟两大分类,在市场打法上也差异较大。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e换电:

起步较早,技术比较稳定,电池48V+60V,主要是直营模式,覆盖式打法。

也提供定制车辆的租售,车辆主要是以外卖站点配套服务为主。

基本模式为:骑手缴纳押金1000元,电池租赁及充换电服务费299元/月。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哈喽换电:

和电池厂及雅迪达成战略合作关系,采用抽拉式柜体,电池以48V为主,采用城市合伙人模式,车辆由各大品牌商定制提供,主要借由电动车渠道进行拓展。

基本模式为:城市合伙人缴纳充电柜押金,购买电池,自行拓展城市业务。骑手的使用价格也在299/月这个核心区间。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张飞充电:

比较有特征的一个品牌,采用直营门店的玩法,充电工厂+充电柜,解决铅酸+锂电的充换电问题,覆盖面广,成本模型变量大,也提供车辆租赁服务。

基本模式为:开设门店,集中充电,骑手服务内容:租车180+租电180+换电180,但是门店集中充电存在和政府风险管控的对冲问题。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魔动新能源:

比较低调的一个品牌,直营模式,目前在上海、杭州已经完成了几百个柜体的铺设,采用抽拉式柜体,60V+48V电池,车辆租赁交由合作伙伴来经营,集中精力做“电池+柜”的服务,在技术和运营上完成不少沉淀。

基本模式为:直营投放,骑手缴纳押金1000元,电池租赁及充换电服务费298元/月,活动价268元/月。合作门店提供充电底托改装服务。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易骑换电:

比较高调的一个品牌,喊出了“单城百站、百城万站“,实现全国大部分城市换电网络无线覆盖的口号。

直营+合伙模式,和新大洲合作较深,

早期对市场的理解和商务政策存在较大的问题,资金链一度面临断裂,前期被连续曝出欠市场电池不发等问题,渠道意见极大,导致市场口碑风评较差,不做更深的点评。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第三类:车+电+柜一体,玩生态的

上一篇中我们已经提过这个观点,

换电这门生意的本质是“车+电+柜一体“,车是入口,电池是控制核心,柜只是服务载体。

但是车电柜一体的平台,不是整车厂,不是电池厂,也不是一个充换电服务商,而是一个新生态的生意。

来看看哈啰的玩法:

1、车:不生产车,和设计公司及整车厂合作采用定制模式,不切入存量市场,只做增量,通过免押租车的方案把车变成了流量入口,

2、电池:可充可换,没柜的时候给你充电器自己充,有柜的时候你可以选择换,相对弹性化,避免了前期强行铺柜的重成本投入;

3、柜:哈啰也不可回避市场保有量和布柜密度的对冲问题,所以,柜在这个链条里面的前期阶段处于最底层,到了中后期则形成反转逐步呈现控制力。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未来的竞争一定是对用户资源的竞争,

哈啰的布局打法源于分时租赁对用户的抢夺和运营,但是哈啰暂时也还没有找到除了租售导流外更好的渠道整合模式

目前市场上的换电玩家基本都困在外卖或者即时配送这个2B的战场里面,站在时间线的角度来看,战略已经落后一步。

OK,那么其他玩家呢?

比如骑士换电啊、萌狮啊、雷风啊、行运兔啊、小巴狗啊……等等还有很多中小型玩家,有从共享电单车切入的,有专注区域化外卖充换电服务的,还有就是奔风口来没想清楚咋干的。


那么换电小玩家的机会在哪里?

上一篇文章提到过,和区域化电动车经销商进行整合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切入机会,

对于区域电动车经销商而言这是一个基于非标+协同性带来的打破区域销售格局,保持领先或者逆向反超的垂直型机会。

对于换电服务的提供商来看,则是可能在小区域内形成垄断的机会点,从点再到面,进而逐步生长,这是一个更适合中小玩家的通道。

换电模式的难点是如何在速度和盈利之间找到平衡点,

B端市场想象力不够,C端市场还有待爆发点,

如果企业没想明白,只是依赖于 TO VC之路,这可能是一条失败率99.9%的不归路。

毕竟,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去做一个值钱的公司,

在公司做到值钱之前,还是先要做成一个赚钱的公司,

TO B还是TO C,这是个问题

简单总结一下换电生意的去向:

1、资产重,业务资源控制力要求高,竞争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的快,很有可能会快速进入红海阶段,并非一门完全躺赚的生意;

2、这个生意目前依然是TO B的主战场,但是更大的几亿用户的C端市场才是真正适合电动车传统经销商的土壤,而目前C端市场还没有巨头。

3、直切C端市场除了哈啰外,近期还有几家巨头会入局,C端市场的爆发切入口应该很快会有新的惊喜呈现,后面我们来慢慢和你讲换电生意在C端市场如何玩。

我们相信,换电赛道上,模式永远不是决胜的关键点,谁能掌控好速度和盈利的平衡,谁能整合到更多的资源,谁将可能成为最后胜出者。
从外卖骑手开始的两轮车换电风口,和你有什么关系?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电动车私董会,

欢迎大家搜索添加关注公众号,阅读更多深度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